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5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林业   677篇
农学   364篇
基础科学   329篇
  773篇
综合类   4274篇
农作物   648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1599篇
园艺   739篇
植物保护   34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珠母贝幼贝海区养殖大规模死亡问题,开展了贝苗水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本实验共用3批人工繁殖的2~3mm贝苗,经6个月的水泥池(335m^2)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mm、27.7mm、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mm、24.9mm、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17.9%。该试验表明,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大规模死亡问题。  相似文献   
932.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给发生该病的国家,尤其是非洲、中东、近东和南亚等有牛瘟存在的大多数国家的外贸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自该病首次发生以来,不断向全世界蔓延,对没有该病发生的国家,尤其是对与呈地方性流行国家的临近国家造成的威胁正逐渐加大,2007年我国首次在西藏发生。近年来,该病作为一种重大跨国动物疫病,对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制四个方面对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33.
河北省扇贝养殖区河口区域石油类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扇贝养殖区7条主要人海河流河口区域设立监测站位,于2007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对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石油类含量进行监测.河口水样平均石油类含量丰水期为0.94 mg/L,超标18.8倍;枯水期为0.51 mg/L,超标10.2倍;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丰水期为473μg/g,为标准值的0.95倍;枯水期为777μg/g,为标准值的1.55倍;部分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超标严重.河口区域水体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陆径流.  相似文献   
934.
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水库生态调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生物资源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连续性、河道洪枯过程、库区生境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针对宜昌断面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流量要求,建立了以水电站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相应的水电站水库调度出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人造洪峰、提高下泄水温等生态修复方式保护流域生物资源.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下游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5.
壬基酚对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和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化合物壬基酚(4-nonylphenol,NP)对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将人工孵化河川沙塘鳢仔鱼暴露于3个质量浓度(100、300、500 μg/L)的NP中,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暴露150 d,显微观察性腺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的过程是由中性的性腺直接分化出卵巢或精巢.暴露于500 μg/L NP以下的各处理组中的河川沙塘鳢性别比例约为1∶1,与对照组无差异;但是精巢未发育的个体数量随NP浓度提高而增加,在NP 300 μg/L和NP 500 μg/L暴露组中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0%和22%;此外,NP对精巢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伤害,精巢中出现坏死细胞和纤维化现象.  相似文献   
936.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韰)(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 m、高1.8 m、网目长度1.86 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 142尾,其中贝氏(韰)20 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 595.36 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韰)有70 176.69 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 g,最高2 538.00 g,最低32.59 go分析表明,贝氏(韰)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1=(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餐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937.
鲤与生长性状相关的EST-SSRs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 Tchang)(母本)与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抗寒品系(父本)杂交产生的F1作为亲本,以其自交F2作为分离群体,结合"拟测交"策略,用EST-SSRs标记对其中92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对符合拟测交分离的70个EST-SSRs标记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检测出8个与鲤体长、体高、体厚性状相关的标记.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比较,通过t检验,找到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上述8个EST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有3条EST序列与蛋白库中已知功能的序列高度同源.其中HLJE225与编码斑马鱼(J9enio rerio)冷诱导基因RNA结合蛋白的基因同源性水平高达97%,HLJE222与编码斑马鱼DAZ相关蛋白1基因同源性水平也高达97%,HLJE599与编码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核糖体蛋白L6基因的同源水平为87%.本研究鉴定的与鲤生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有利用价值的基因型,为鲤重要生长性状的QTL(数量性状基闪座)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15-22]  相似文献   
938.
应用不同模型估计虹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2001至2006年5个品系虹鳟生长性状(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测定数据,应用单性状和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遗传参数并对方差组分的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如下:体重的遗传力为0.20±0.05~0.45±0.03、体长为0.27±0.04~0.60±001、肥满度为0.32±0.06~0.47±0.03.虹鳟12月龄的生长性状间存在着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其中表型相关为0.92、0.84、0.88,遗传相关为0.92±0.03、0.90±0.05、0.92±0.02;1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53±0.01、0.51±0.05~0.43±0.02、0.22、0.06~0.22;24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31±0.04、-0.91±0.14、-0.90±0.11、0.36、-0.03、-0.13;从不同模型的比较结果来看,体长和肥满度性状均以用两性状动物模型检测效果较好,体重则表现为单性状动物模型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39.
卵形鲳鲹深水网箱养殖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恒光  周银环 《渔业现代化》2009,36(4):33-36,41
为了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适宜的放养密度,在一组4个深水网箱中分别按照40,50,60,80尾/m3的密度,放养规格12~14 g/尾的卵形鲳鲹苗种进行为期100~122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0~50尾/m3放养密度的各项生长指标优于60~80尾/m3,40~50尾/m3的日均增重、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利润分别为4.32~4.23 g/d、1.75~1.80、91.7%~90.3%、43.0~44.6元/m3,60~80尾/m3分别为3.83~3.12 g/d、1.92~2.10、89.6%~86.4%、23.4~-17.4元/m3.过高的放养密度不利于卵形鲳鲹生长,并且增大了饲料系数,增加了养殖成本.在深水网箱中放养规格为12~14 g/尾的卵形鲳鲹,养殖密度以40~50尾/m3为宜.  相似文献   
940.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单一园)和在地面种植长耳节草Hedyotisuncinella的茶园(复合园)的昆虫类群进行了调查,并对昆虫类群结构和类群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单一园调查到11目62种370头个体昆虫,而复合园有11目75种337头个体昆虫.复合园昆虫类群丰富度值为3 8035±0 2682,高于单一园值3 3318±0 2481;复合园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3 1064±0 1392)显著地高于单一园相应值(2 6077±0 1941);复合园昆虫类群均匀性指数比单一园的高,而类群优势集中性指数比单一园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