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1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PRRSV对仔猪肺脏和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差异,本实验分别采用PRRSV变异株(HuN4株)和PRRSV经典株(CH-1a株)感染35日龄健康的断奶仔猪,并在感染后0 d、3 d、7 d、10 d和14 d各迫杀3头,检测肺、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的病毒载量及病理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中抗PRRSV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感染后3 d肺脏及各免疫器官可检测到病毒,HuN4感染组病毒载量比CH-1a感染组病毒载量高1 000倍;HuN4感染组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10 d,而CH-1a感染组维持着较低水平的病毒载量。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HuN4感染组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呈空泡状;CH-1a感染组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轻度减少,呈星隙状。本实验表明HuN4株比CH-1a株对肺和外周免疫器官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沼液肥的优势,降低化肥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草莓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用量沼液肥替代化肥下的草莓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沼液能显著增加草莓的产量和提高草莓的品质,化肥用量60%,添加沼液40%时,草莓产量最高,为30 579 kg/hm2;化肥用量60%~70%,添加沼液30%~40%时,草莓果实品质最好。试验表明沼肥作为普通肥料的替代物施加给草莓,可节约化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河南某地区一猪场肥猪群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母猪出现流产现象,病理剖检显示猪肺门淋巴结肿大,猪肺脏呈现间质性肺炎病变,边缘出现实变,临床症状显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PRRS)阳性。为了确诊,从肺脏病变部位采集病料,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ZMD),进化分析显示扩增出的序列与NADC30和NADC30-like序列位于同一分支,序列比对显示ZMD与欧洲型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61.4%;和美洲型VR-2332毒株的同源性为85.1%;与经典疫苗株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7.1%;和致病性很高的毒株JXA1核苷酸同源性为85.6%;与NADC30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5.9%。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猪只发病的病原为PRRSV,毒株类型为NADC30-like毒株。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行业发展现状,从兽医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动物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能源林主要是生产热能,树(草)种燃烧值的高低,是评选能源林树(草)种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黄土高原29种树(草)种燃烧值的测定表明,木本植物的燃烧值大于草本植物,这种能量差异主要是草本植物含有较多的灰分,结构物质纤维素含量较高,木本植物灰分含量较低,脂类物质相对较多。同时发现10种树种的热值随着年龄的变化多以5年生时的热值为最高,这对确定树种的平茬期,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干化土壤中栽种植物生长及其土壤水分问题,试验采用野外地下大型土柱模拟当地深层干化土壤,并在试验土柱栽植典型植物早熟禾、柠条、苜蓿和刺槐,于2014-2016年定期观测试验植物生长及土柱内10m土层土壤水分,分析干化土壤中不同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干化土壤建造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模拟干化土壤中,早熟禾、柠条、苜蓿和刺槐种植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分别为0~2.6、0~3.2、0~3m和0~10m,其中早熟禾种植地土壤活跃层水分得到提升,该层次土壤储水量较初期增加115.07mm,柠条、苜蓿和刺槐在2014年后活跃层干化加剧,与初期土壤储水量相比,该层土壤储水量至2016年分别减少42.90、45.57mm和241.57mm。2)稳定层分别为2.6、3.2、3m和10m以下,稳定层土壤水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初期相近。3)干化土壤中植被生长受当年降水量影响较大,株高生长量和单株生物量在2016年丰水年显著高于2015年枯水年(P0.05)。4)早熟禾和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在枯水年丰水年,柠条和刺槐水分利用效率在丰水年枯水年。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全年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方法】在陕北米脂试验站进行野外试验,分别设置裸地(CK)、白色薄膜(TF)与黑色膜(BF)3种处理,观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1)覆膜显著提高土壤温度,白色薄膜垄内土壤温度与黑色膜差异不显著;昼夜温度变化幅度最大的是TF处理,最大温差达到3.74℃;最小的是BF处理,温度变幅只有3.15℃;(2)在0~30 cm土层,夏季TF处理土壤温度变幅最大,冬季最小,春季BF处理最小,秋季TF、BF处理较CK更加明显;冬春季2种覆膜差异显著(P0.05),BF处理较CK差异不显著;夏秋季2种覆膜土温差异不显著,TF、BF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3)TF、BF处理土壤温度在45 cm土层以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CK在90 cm土层以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向下减小,在45 cm以上土层BF处理振幅变化小于TF处理,45 cm土层往下BF处理振幅变化最小,BF处理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结论】综上可知,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白色膜在冬、春季覆盖较为适宜,黑色膜在夏、秋季覆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白膜、黑膜全年覆盖下的土壤水、热、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因能有效地增温保墒增产而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林生产中广泛应用。为明确不同薄膜覆盖的差异以及连续覆膜条件下的土壤水热盐变化特征,于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陕北米脂进行野外连续覆膜定位观测,试验设裸地(CK)、白色薄膜(WF)与黑色薄膜(BF)3种处理,利用GS3仪器监测0~150cm深度的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1)连续覆盖两年后,两种覆膜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6.9%, CK为13.6%,土壤储水量分别达314.56mm、204.44mm,具体表现为土壤含水量BF在0~15cm高于WF(P0.05),15~30cm低于WF(P0.05); 0~150 cm, WF和BF总储水量差异不显著,与CK差异显著(P0.05);在作物生育期覆膜平均较CK提高储水量60.8 mm。2)膜覆盖下近地面日温差WF大于BF, 0~150 cm,两种覆膜周年土壤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较CK高1.3℃(P0.05);气温较高条件下WF比BF、CK缩短冻融时间分别达8d和24d,WF更有利于土壤解冻和早春土壤增温。3)周年土壤表层盐分高,其中0~30 cm土层电导率为BFWFCK, 30~50 cm土层为WFBFCK,但土壤总体盐分较低,无土壤盐渍化趋势, 50 cm以下3种处理盐分没有差异。综合而言, WF较BF更能提高表层土壤温度, BF较WF更能提高表层土壤水分,覆膜保墒增温,延长作物生长时间。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覆膜应用提供土壤水热盐调控依据,也为果园和林地常年连续覆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应用马尔科夫链分析法考虑学生的原始槔态,并在同一标准下把学生的原始成绩分成相同的等级,确定出状态空间,然后求出一步转移概率,建立一步转移矩阵,最后根据马尔科夫链的平稳性及便利性求出极限向量,并进行比较判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状态的转移概率仅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有关,而与学生的基础无关。运用该方法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说明,学生的进步情况比学生成绩本身更重要,同时我们可以更为客观的看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势和劣势,并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3龄、4龄和5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野生群体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