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严重危害落叶松Larix spp.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是小蠹虫伴生菌中的最主要类群,在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实现病原菌的特异性和快速检测是明确病害分布和评估其危害的前提条件。为克服传统组织分离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缺陷,对2种病原菌进行快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为目标序列,对比Endoconidiophora属和Ophiostoma属的14个近缘种,分别筛选出可以从目标真菌类群以及寄主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的种特异性(SS-)PCR引物对OK1/OK2和CFU1/CFU2。引物对OK1/OK2可以从O. olg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48 bp的清晰明亮条带,引物对CFU1/CFU2可以从E. fuji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51 bp的清晰明亮条带。使用特异性引物能够直接从感病韧皮部组织中检测出O. olgensis和E. fujiensis。  相似文献   
42.
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适量增氮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进一步加大用量和比例则使之降低,增氮显著降低Vc含量,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磷对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亦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果实可溶性蛋白没有明显影响,大量增磷可以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磷可明显降低Vc含量,但显著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同时增加氮磷提高黄瓜产量,但果实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增加95%。增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相对于增氮、增磷,增钾使Vc下降的幅度较小,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且用量和比例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3.
油松萜烯类挥发物释放规律与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研究以动态顶空采样法对油松叶部和树干基部分别进行活体采样,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探讨近自然状态下的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变化以及红脂大小蠹危害对其的影响.通过对生长季5—9月山西省沁源县赤石桥乡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植物油松的挥发物的采集分析,明确了挥发物质的基本成分有25种.其中萜烯类成分占较高比重,主要为3种成分(S)-(+)-3-蒈烯、(R)-(-)-α-蒎烯和(S)-(-)-β-蒎烯,占萜烯类总量96%以上.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柠檬烯、香叶烯、莰烯、对1,4-二烯和水芹烯等成分.分别进行了健康油松、受蠹害油松、不同胸径油松干部和叶部,以及白天不同时间段的萜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对比,为红脂大小蠹引诱剂研制以及利用引诱剂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舟蛾科昆虫是许多树种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由于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利用性信息素对舟蛾科害虫进行综合治理是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7种舟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成分主要有顺-7-十二碳烯醇,顺-13-11-炔基-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3-十六碳烯-11-炔基乙醛,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乙酸酯,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醛和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等。从舟蛾科昆虫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成分的提取、化学结构鉴定及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5.
行为试验发现侧柏饵木对双条杉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方法林间采集侧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经热脱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侧柏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脂肪族的绿叶成分和单萜烯组成。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汽蒸馏采集侧柏韧皮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组成,两种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触角电位研究表明,双条杉天牛触角对挥发性绿叶成分正戊醇、正己醇、2-乙基-1-己醇和1-辛烯-3-醇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醛类化合物触角电位反应较弱;对单萜烯类化合物香桧烯、侧柏醇和(-)-柠檬烯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双条杉天牛对小蠹虫的信息素都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特别是对3-甲基-2-环己烯-1-醇及其酮类化合物。含6个碳或8个碳的醇类成分与马鞭草烯酮结合和侧柏挥发性的单萜烯类成分对双条杉天牛寻找寄主的行为可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生姜的增产效果,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生姜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生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促进生姜生长,且随生长的进行,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效果日趋明显。生姜旺盛生长期(9月22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5.5%和13.1%;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高8.2%和17.8%。尽管各处理生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在午间高温强光下均降低,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低,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生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9%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47.
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声音信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内、种间信息交流方式之一,在昆虫求偶、聚集、攻击、报警等各种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发声机制被揭示。本文简要评述了不同目昆虫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机制,及其声音信号特征和信号采集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昆虫声音信号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8.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适量增氮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进一步加大用量和比例则使之降低,增氮显著降低Vc含量,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磷对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亦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果实可溶性蛋白没有明显影响,大量增磷可以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磷可明显降低Vc含量,但显著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同时增加氮磷提高黄瓜产量,但果实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增加95%。增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相对于增氮、增磷,增钾使Vc下降的幅度较小,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且用量和比例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