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7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1683篇
林业   886篇
农学   856篇
基础科学   673篇
  1519篇
综合类   7118篇
农作物   1268篇
水产渔业   737篇
畜牧兽医   2481篇
园艺   1144篇
植物保护   807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783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289篇
  2011年   1410篇
  2010年   1241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113篇
  2007年   935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芳  范稚莲  莫良玉  韦玉娅 《土壤》2016,48(4):748-753
在广西环江开展了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煤灰、菌渣、蚕沙)均能在大豆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有效降低大豆中重金属含量。菌渣对大豆苗期重金属抑制效果最好,蚕沙对成熟期重金属吸收的抑制效果最佳,而煤灰在结荚期抑制重金属效果优于其他的改良剂,并且对减少大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2.
基于TM影像的升金湖湿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升金湖湿地生态安全(PSR)模型,并探讨其驱动力,为进一步开展升金湖湿地保护及其恢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用1986,2003,2011年的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进行分析。[结果]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大,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幅较显著;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类型呈多样性发展;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数增加,将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片断化越严重,也会影响到湿地的调蓄能力,改变整个湿地的水文情势,减弱湿地的生态效益;另外,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湿地生态安全指数趋于逐年下降状态,湿地生态安全形式处于预警状态,形势不容乐观。[结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围垦等活动的加剧,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的改造导致了自然湿地面积相对减少,升金湖湿地生态功能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成为湿地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3.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硅在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期及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早季成熟期硅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3.36%、23.07%和33.57%,晚季分别为33.23%、19.75%、47.02%。水稻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及N、P、K积累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徐州矿区充填复垦场地作物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矿区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复垦场地主要作物的重金属含量情况,通过场地采样试验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作物不同部位的砷、镉、铬、汞、铅、铜和锌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在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敏感性不同;复垦场地红豆幼苗受重金属的污染较轻,而小麦和水稻则较严重;复垦场地应改变耕作制度,种植红豆或者利用红豆充当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西部大开发既不可以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发展,也不可只注重环境建设而忽视经济发展。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性难题。立足西部大开发背景,探讨了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与症结,即掠夺性的开发使生态危机十分严重;重化工城市和矿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大型资源开发造成开发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脆弱区将危及中西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经济发育严重滞后,牧民生活困难;草原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交通、通讯、电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等,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湿沙的风蚀起动风速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土壤风蚀研究中 ,Bagnold建立的干沙子的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关系的表达式已被广泛接受。然而 ,沙子含水率是影响沙粒起动风速的重要因子 ,因为沙子在湿润状态下 ,水分子与沙粒颗粒之间的拉张力增加了颗粒间的内聚力。通过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各种粒径的沙子在湿润状态下的起动风速。实验结果表明 ,湿沙的起动摩阻速度与干沙的起动摩阻速度之比——相对起动摩阻速度能更好地反映沙子含水率对起动风速的影响。建立了湿沙子的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和沙子含水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97.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刚果红法从碱性土壤中筛选到木聚糖酶高产菌株BP51,通过培养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经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即4%麸皮,1%麸皮半纤维素,0.5%(NH4)2SO4,pH8.0,37℃培养72h,产酶活力达到553.4IU/mL;该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5,在pH9.0的条件下仍具有60%的酶活力,pH11.0的保温30min仍具有40%的酶活力;将粗酶液用于麦草浆的漂白中,结果表明氯的用量明显降低,白度却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比分析2种造林整地措施处理后的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为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固定样地与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了"88542"水平沟、鱼鳞坑2种不同整地方式下群落动态特征。[结果](1)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生境的异质性对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整地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不明显。(2)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群落的多样性。鱼鳞坑整地的植物群落由于生境的异质性较大,促成了较高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鱼鳞坑整地"88542"水平沟整地天然封育草地。(3)植物群落多样性总体表现出随着年限的延伸,整个示范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开始下降。[结论]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和不同生境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摘 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二月兰生长,及其翻压后后茬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可显著促进二月兰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二月兰的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 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二月兰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了66.47%和63.97%、76.95%和32.36%、88.31%和9.80%、21.71%和15.56%。二月兰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91.04~260.23 kg/hm2,约占花生季化肥总养分的27.59%~78.86%。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了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EN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花生季35.00%氮和/或42.86%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花生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增幅22.82%~41.18%)。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二月兰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花生产量增加及养分累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