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可达90.00%以上,且以露天浅埋堆放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均可达90.0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92.
①介绍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高效农耕新方法——粉垄活土增粮生态技术;粉垄机深垦深松整地,耕深可达到30~50 cm,比拖拉机耕作加深1倍,破解难以深耕又深松、土壤保持当季和多季疏松的世界农耕难题;18省20种作物上应用,证明零增施化肥能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贮水增加100%;多季持续增产,旱地作物高的第二至四年增幅达32.57%~38.2%;水稻一至六季的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每产出100kg粮食其化肥使用量比传统耕作减少0.35~4.29 kg,减幅10.81%~30.99%.(②探讨提出粉垄对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光能等“天地资源”的最大化友好利用,具有可持续性、永久性,函盖多领域、多功能的“大科学”、“大技术”发展潜能;③提出如全国推广0.67亿hm2,可新增0.1亿~0.13亿hm2耕地生产能力、节省化肥500万t、增存农业用水300亿m3,增产粮食可养活2亿~3亿人.  相似文献   
93.
正淮山药轻简化免耕生态栽培技术人工投入少,适用范围广,可在旱地、低产田及荒山荒坡、林下土地等非主粮生产用地种植,还可探索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等地应用。淮山药属薯蓣科薯蓣属一年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粮、菜、药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开发潜力。近年来,淮山药在我国发展迅速,全国淮山药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700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淮山药主产  相似文献   
94.
中南农业科技交流协作区第三次会议,中南农业科技情报协作网第四次会议和西南农业科技协作组年会,198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南宁广西农科院召开。三个会议4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广西农科院院长李青主持会议并讲了话;湖南农科院院长钱仁作了“关于中南农业科技协作区1989年工作报告”,广西农科院副院长冀珉猷介绍了西南五省(区)六方农业科技协作情况,广西农科院科技情报所所长陈国琨介绍了中南、西南农业科技情报协作情况。会议开幕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振潜同志会见了与会代表,并介绍了广西农业的形势和任务,勉励大家学好党的十三四五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95.
淮山品种“桂淮6号”选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山属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块茎类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种质资源优良单株筛选结合群体观察,植物学、生理学、产量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研究,从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淮山品种“桂淮6”,描述品种特征特性及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早熟,高产,Fe、Zn含量高,淀粉含量适中,可作为药材加工和菜用、粮用、饲用,具有特色开发潜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96.
广西是全国马铃薯冬种生产区域。脱毒种薯未能自繁是制约这一地区晚秋和冬季马铃薯发展的主因。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3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微型薯,在广西那坡县海拔800m地区进行春夏繁育脱毒种薯试验,2月25日种植,6月18日收获,植株生长良好,大西洋、中薯3号、费乌瑞它种薯产量分别为34504.5、29004.0、37500.0kg/hm2。为广西高海拔地区建立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基地提供了初步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97.
山药块茎发育中物质积累及相关代谢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桂淮5号和桂淮16两个不同山药品种为材料,根据块茎生长发育特性,在山药发育进程中测定块茎的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块茎发育进程的推进,块茎长度及干物质积累持续增加,淀粉酶(AMY)活性降低;多数碳水化合物、功能性物质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转化酶(AI)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先持续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但峰期不同;2个品种的还原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变化不一致。t检验表明,在块茎发育全过程中,品种间的干物质(P=0.011)、淀粉(P=0.031)、皂苷(P=0.019)差异显著。可溶性糖(r5=0.97**,r16=1.00**)、AGPase (r5= –0.85*)、还原糖(r16=0.87*)与蔗糖显著相关;多糖(r5=0.95**)、Vc(r5=0.83*)、皂苷(r16=0.88**)与淀粉显著相关;干物质(r5=0.97**,r16=0.87*)、AMY(r16= –0.95**)、AGPase (r16=–0.90**)、蛋白质(r16=0.83*)与块茎伸长膨大显著相关。由此表明,蔗糖积累、SPS和AI活性在山药块茎发育中起关键调控作用,主要功能性物质彼此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以旋耕、免耕和粉垄耕作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被孢霉属、Pyrenochaetopsis、柄孢壳属、毛壳菌属、支顶孢属、隐球菌属、Westerdykella、顶囊壳属、绿僵菌属。接合菌门和被孢霉属、支顶孢属、隐球菌属、顶囊壳属真菌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种耕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CoA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前两个排序轴共解释了3种耕作处理间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87.46%。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接合菌门真菌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与接合菌门真菌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与担子菌门真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表明,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处理下真菌群落分布受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粉垄耕作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甘蔗对养分吸收以及植株解剖形态的影响,为粉垄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为对照 (CK,耕作深度 25 cm),粉垄耕作 (垂直旋深40 cm) 为处理,甘蔗种植采用新植甘蔗和宿根两种方法。在甘蔗主要生育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甘蔗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量,同时测定叶中氮代谢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观测根系维管束形态结构,并测定根系活力。  【结果】  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耕作条件下,土壤容重降低了8.6%~16.9%,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8.7%~77.6%和8.2%~25.6%,差异显著;甘蔗叶片氮磷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11.4%~19.4%和5.3%~34.8%;显著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产量。粉垄耕作下,甘蔗茎维管束更大,分布更密集,蔗茎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面积、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韧皮部面积显著增加,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维管束面积分别增加了15.2%和16.7%,维管束数量分别增加28.0%和17.8%;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提高7.8%和7.9%;韧皮部面积分别增加29.7%和30.8%;在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粉垄耕作的甘蔗根系活力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增加了1.29、1.39和1.25倍,新植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活性分别增加了149.6%、36.5%和65.6%,宿根蔗叶GS活性分别增加了65.9%、36.0%和93.3% (P < 0.05);在苗期和伸长期,新植蔗叶片谷氨酸合成酶 (GOGAT) 分别显著提高了40.3%和69.1%,宿根蔗分别增加37.9%和42.4%;苗期粉垄耕作宿根蔗亚硝酸还原酶 (NR) 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耕作甘蔗9.5%。  【结论】  粉垄耕作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速效氮磷含量,改善甘蔗维管组织,提高甘蔗体内氮磷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有利于甘蔗吸收和转运氮素,促进了氮代谢和氨基酸的合成,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甘蔗生长发育,实现甘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0.
桂引薯9号是从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引进,属弱感光型早熟红薯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结薯浅而集中,抗蔓割病;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产量在26055-29565kg/hm2,高产可达6469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