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适应菠萝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达到安全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的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菠萝上的安全间隔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速扑杀)等对菠萝洁粉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种苗浸泡对于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等药剂浸泡处理的菠萝植株种植4个月后未发现菠萝洁粉蚧为害,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达100%;氧化乐果、噻嗪酮、炔螨特、吡虫啉等药剂在菠萝上的降解速度慢,安全间隔期长,杀扑磷、毒死蜱、哒螨灵等药剂在菠萝上降解速度快,安全间隔期短。菠萝种前进行种苗浸泡处理,收获时果实未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22.
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24株红树内生细菌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其中来自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叶片的菌株AiL3拮抗效果较好,对芒果炭疽菌3个菌株的抑菌带均大于10mm。该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亦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沉淀物经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作用后,拮抗作用消失,说明菌株AiL3产生的抗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对热和酸碱稳定、对紫外线不敏感。  相似文献   
23.
甘蔗二点螟杀虫真菌绿僵菌的筛选与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椰心叶甲僵虫上分离得到10株对甘蔗二点螟具有较好致病性的绿僵菌,其中MC3的致病性最好,校正死亡率为89.16%,且甘蔗二点螟的校正死亡率随着MC3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当浓度为1.0×107个/mL时,其死亡率为93.02%。MC3菌株在SDAY培养基菌丝生长及产孢效果最好,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28℃。  相似文献   
24.
绿僵菌致病力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绿僵菌生长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因子,为绿僵菌的制剂化应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杀虫剂等对绿僵菌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绿僵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且在pH值为6.2~6.6的环境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其在30 W的紫外灯下20 cm处,被照射15 min后失去活力,杀虫剂敌百虫对绿僵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辛硫磷严重抑制绿僵菌的生长,要避免同时使用。[结论]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常用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过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芒果果实糖积累和转化的生理机制。[方法]以‘KRS’芒为试材,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与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发育前期‘KRS’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成熟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快速积累蔗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AI活性维持最高,完熟时降低,SPS在果实发育中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SS和NI一直很低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与SPS、SS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AI活性降低和SPS、SS活性的增加是引起‘KRS’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6.
为解决若干病原菌引起的西番莲茎基腐病症状类似,难从症状方面辨别病原菌的问题,采用经典方法即常规鉴定法,对引起海南省琼海市西番莲基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配制选择性PDA、PDA、V-8、选择性V-84种培养基,对样本中的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分离菌的各项形态特征描述和分离菌株的主要生长温度测定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提供的原理方法进行该分离菌鉴定。结果表明:①分离到1种疫霉菌菌株;②该菌株在选择性PDA、PDA、选择性V-8培养基生长的诸方面特征一样。菌落圆形均一,气生菌丝不丰富。孢子囊形态为侧梨形、柠檬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长×宽为24.5~44.3μm×22.8~34.5μm,冷冻后释放游动孢子,未见厚垣孢子。③菌株最低生长温度8~10℃,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生长温度36~40℃。④28℃下,分离菌在V-8上日生长量为16.2mm,而在PDA上则为13.7mm。⑤该病原物疫霉菌属于[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parasitica Dastur)]。  相似文献   
27.
蚧虫种类繁多,不少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对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剑麻茎腐病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病剑麻植株中分离到了一株茎腐病茵的突变茵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黑曲霉菌明显不同的是:该茵在PDA平板上茵丝丰富、白色、产孢速度慢,其分生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该茵茵落生长与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 ℃~40℃,最适为35℃;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各pH值条件下产孢无显著差异;全光照条件下茵落生长和产孢速度显著快于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45℃,最适为35℃;pH值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29.
由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 Xcm)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上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害杧果产业发展。为了研究抗毒素phd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通过在NCBI上选取已被注释的Xcm抗毒素phd基因的序列,设计出引物phd-F和phd-R,从Xcm003菌株中扩增出258 bp的DNA片段,提交至NCBI的登录号是MH401645。经序列分析该片段是一个完整的phd基因,编码8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9.68 kD,理论等电点为9.39,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6个磷酸化位点以及一个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 LMG941的Phd蛋白聚为一类。通过克隆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ph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phd基因做基础。  相似文献   
30.
组建了菠萝洁粉蚧在 5 个恒温、4 个变温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32 ℃,菠萝洁粉蚧的发育速率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二次回归模型;菠萝洁粉蚧若虫期、产雌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2.43、12.65、12.55 ℃,有效积温分别为 602.71、169.43、770.98 DD。实验温度下,南瓜饲养菠萝洁粉蚧雌虫世代历期介于 45.40~205.00 d,最适温度为 27 ℃。菠萝洁粉蚧种群趋势指数介于 0.68~39.86,24 ℃时达到最大值;变温下,26/21 ℃为最适梯度温度,种群趋势指数 57.36。分析表明,梯度温度比恒温更有利于菠萝洁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的增长,菠萝洁粉蚧在华南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月份里将呈种群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