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9篇
  82篇
综合类   407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东风岗1号杨(Populus nigra var.italica×P.nigra‘DFG-1’)苗期旬生长量进行测定,掌握其生长节律,为苗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大树进行树干解析,了解其生长过程,为造林地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对11处用材林进行调查分析,掌握不同立地东风岗1号的生长情况,为造林地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率、粒重及激素的关系,为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地区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熟期不同的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的乳线比例、含水率、粒重及激素含量。【结果】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下移更快,含水率下降更迅速,淀粉运输和积累更快,能够安全成熟。花后55 d时,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比例比晚熟品种大29.37%~35.20%,含水率较晚熟品种低18.52%~19.63%。各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不同熟期品种间存在差异,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IAA、GA和CTK含量更低,说明其籽粒建成更完全。灌浆前期中晚熟品种ABA含量更高,说明其灌浆启动早,后期含量更低,则说明其灌浆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快。【结论】因此,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含水率,哈尔滨玉米种植区更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3.
植物在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植物根际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主要论述了湿地植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包括过量氮磷、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虽然去除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通过植物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等直接作用将各类污染物运输至植物体内,并通过迁移转化等过程最终被植物所固定。植物的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其凋落物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有显著影响。此外植物还通过根际环境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间接去除污染物,微生物可通过自身的代谢包括分解、转化和螯合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微生物的活性受水力停留时间、土壤基质类型、植物根际氧浓度、根系分泌物、p H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未来应该深入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利用1981—2010年辽宁地区16个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计算了作物需水量、降水量、水分盈亏量、水分盈亏率和水分供需率,以分析玉米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量0 mm,自然降水的水分供需率100%,其中出苗—拔节、拔节—抽雄的水分亏缺量最大;辽宁地区的水资源不能满足玉米任何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在播种期到苗期,自然降水的供应能力最差,春季到初夏玉米缺水最严重。2)玉米拔节—抽雄、抽雄—开花、开花—吐丝、乳熟—成熟和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量的变化率0 mm/年,而播种—出苗、出苗—拔节和吐丝—乳熟的水分盈亏量的变化率0 mm/年;辽宁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缺水情况有加重趋势,春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而夏旱有增加趋势。3)多年水分盈亏率或水分供需率,能反映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可以作为灌溉量的下限值或上限值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筛选有效防止菌草食用菌病原真菌的药剂,本研究选用 7 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落直径法对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7 种供试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中,百菌清对哈茨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0.291 4 mg/L;多菌灵对蜡孔菌和侧耳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分别为 0.257 mg/L 和 1.030 4 mg/L;精甲霜?锰锌对赭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9.233 4 mg/L。百菌清、咪鲜胺、多菌灵和精甲霜?锰锌对 4 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建议生产上将这 4 种药剂轮换使用,以有效控制菌草食用菌病害。  相似文献   
106.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DTB)、DCPTA和ETH复配剂(KP)两种化控剂,对照为清水。结果表明,DTB和KP均可提高春玉米根系伤流量,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流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4%和129.78%;提高了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流量,氨基酸的总流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丝氨酸的流量。内源激素IAA、CTK和ABA流量在各时期均有增加;GA流量在乳熟期得到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初期均低于对照,之后得到显著提高。对内源激素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激素间的平衡水平;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89%和2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根系伤流量及其组分与产量密切相关,表明化控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对促进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以龙作2号为试验材料,以种植密度、化学调控、氮肥分期和耕作方式等为主要限制因子,分别设置基础栽培(ISP)、农户栽培(FP)、高产高效栽培(HH)和超高产栽培(SH)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春玉米株高、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灌浆动态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显著,ISP、FP、HH、SH产量分别达8.50、9.46、14.57、18.31 t·hm-2。与ISP相比,FP、HH、SH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穿刺强度、横折强度、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穗重比例。与ISP相比,FP促进春玉米株高生长,HH、SH抑制株高生长。HH模式下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ISP、FP模式下,产量与穗粒数、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种植密度、氮肥分期、化学调控、耕作方式等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与优化,可增加春玉米茎秆特性、促进玉米灌浆动态,提高玉米产量,缩小产量差异。研究为缩小黑龙江春玉米产量差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地形、人为因素等影响,陈巴尔虎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7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8.81%减少到2016年的48.14%;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占55.66%,主要分布在宝日锡勒镇、巴彦库仁镇、鄂温克民族苏木。研究成果为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变化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9.
李晶 《福建茶叶》2016,(4):39-40
通过对普洱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后发现,影响该茶叶出口贸易质量的因素还应将普洱茶的供应商结构,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构纳入到问题的讨论视野之中。通过梳理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在问题导向下所建立起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加强普洱茶的品牌建设、完善普洱茶的售后服务、建立协调厂商出口机制、组建区域性的集团公司、开发O2O国际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后,2种株型玉米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升高,初始荧光(F0)值下降,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上升,且变化幅度均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最大。与‘丰禾1号’相比,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对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其PSⅡ内部光合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叶片光合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的2个品种穗长、穗粗、百粒质量显著增加。‘丰禾1号’和‘郑单958’在合理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产量分别达到9 367.82kg/hm2和11 145.39kg/hm2,对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29.56%和34.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