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17,(5):296-301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坏疽病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入选杀菌剂对坏疽病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供试杀菌剂中有6种能有效抑制坏疽病病菌,但这6种杀菌剂毒力差异较大。EC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62.5 g/L精甲·咯菌腈(亮盾)FS68%精甲霜·锰锌(金雷)WP80%代森锰锌(大生M-45)WP,其中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的EC50值均小于1μg/m L,说明病原菌对这3种杀菌剂更为敏感。该试验为田间防治马铃薯坏疽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2 %假蒟微乳剂对几种供试菌和试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生长速率法进行杀菌剂毒力测定的试验结果表明:假蒟微乳剂对弯孢霉属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仅为3.26 mg/L,远低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50.71 mg/L;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表现极强的耐药性,而假蒟微乳剂则对胶孢炭疽菌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仅为14.40 mg/L。浸渍法进行杀虫剂毒力测定的试验结果表明,假蒟对蚜虫的活性最高,其LC50为7.110 mg/L,对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橡副珠蜡蚧和椰心叶甲,均表现较好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13种药剂对剑麻斑马纹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大田防治剑麻斑马纹病的高效低廉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进行室内筛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5%敌克松、70%甲基托布津和68%精甲霜.锰锌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10%苯醚甲环唑和66%霜霉威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建议生产上使用55%敌克松、70%甲基托布津、68%精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50%烯酰吗啉、50%锰锌.氟吗啉和64%克菌特防治剑麻斑马纹病。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36%甲霜灵锰锌悬浮剂(SC)、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WP)、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WP)、22.5%抑霉唑乳油(EC)6种杀菌剂对3种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50%甲基硫菌灵(WP)和22.5%抑霉唑(EC)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很好,EC50分别为1.69、5.59、5.03μg/mL和3.60、5.17、1.58μg/mL。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从黑龙江省15个大豆产地土壤中分离获得21份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份Phytophthora sojae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甲霜霜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和三乙膦酸铝对21个菌株的EC50值分别分布在0.442~4.833、1.005~6.691、2.928~21.651和61.394~262.384 μg·mL-1之间,均值分别为1.242±0.584、3.141±0.814、11.433±2.460和146.289±27.034 μg·mL-1,大豆疫霉病菌对甲霜霜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和三乙膦酸铝的敏感性高;甲霜霜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和三乙膦酸铝分别对组成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敏感性菌株的EC50均值为0.966、3.141、11.343和146.289 μg·mL-1,可分别作为大豆疫霉病菌对甲霜霜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和三乙膦酸铝的敏感性基线.因此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霜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和三乙膦酸铝敏感,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花生叶斑病防治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生物药剂,经室内外试验测定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毒力和药效。丁子香酚、申嗪霉素对花生褐斑、黑斑、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mg/L,明显低于生产上常用化学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800、1000倍的田间防效均在80%以上,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80%乙蒜素乳油1000倍防效达到45%,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1%申嗪霉素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林地防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2.7%二氢蒽醌悬浮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25%丙环唑乳油6种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菌进行毒力测定试验,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丙环唑乳油进行林地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戊唑醇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4.123 7 mg/L,其次是丙环唑,EC50值为68.052 8 mg/L,毒力最弱的是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16 390.51 mg/L。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丙环唑在浓度为1、5 mg/mL时,均可以完全抑制焦枯病菌产孢。施用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丙环唑防治后,桉树林地病情指数分别比防治前下降了7.22%、15.53%、33.33%,对照区病情指数比防治前升高了28.33%。在病害发生之前施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一旦桉树苗圃或幼林发生病害,立即施用丙环唑,可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双炔酰菌胺、恶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烯酰.松脂酮、丙森锌.霜脲氰、代森锰锌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双炔酰菌胺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29μg/mL,恶酮.霜脲氰、丙森锌.霜脲氰、烯酰.松脂酮、氟菌.霜霉威毒力依次减弱,而代森锰锌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5.502μg/mL。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及药剂特性,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田间防治上可视病害的发生情况交替或混合应用,做到科学合理搭配,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金雷多米尔、杀毒矾、克露、克霜氰、大生M-45和进富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克露对晚疫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16μg·mL-1,毒力最差的是大生,其EC50值为2.89μg·mL-1,其余4种药剂按毒力大小依次为克霜氰、金雷多米尔、进富和杀毒矾,其EC50值分别为0.24μg.mL-1、0.28μg·mL-1、0.43μg·mL-1和1.17μg·mL-1。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及药剂特性,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可视病害的发生情况交替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戊唑醇等四种杀菌剂防治花生冠腐病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Peanut crown rot)致病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对菌丝生长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1、0.03mg/L,其次为醚菌酯、多.福(1∶1),EC50依次为0.13、0.24mg/L;另外,咪鲜胺、戊唑醇、醚菌酯、多.福对花生冠腐病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依次为0.01、0.02、0.09和0.11mg/L。温室盆栽试验中,播种期、团棵期接菌后对照发病率分别为97.50%、92.50%,且四种药剂处理后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防效接近或在90%以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在播种期、团棵期处理防效均最高,分别为80.63%和77.48%,同时,从对花生产量影响来看,团棵期比播种期施药后增产率高,其中团棵期施用戊唑醇增产率最高为7.01%。因此,建议选用戊唑醇于花生团棵期灌墩施用防治冠腐病,以减轻其危害,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0%甲基立枯磷乳油、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新型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0%甲基立枯磷乳油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6.9888×10-9 mg/L;24%噻呋酰胺悬浮剂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6.6995×10-7 mg/L;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分别为7.6599×10-5 mg/L、1.0060×10-4 mg/L。田间防治黑痣病药效试验表明,4种药剂对马铃薯安全,其中20%甲基立枯磷乳油的防治最好,其次为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较低,这与室内测定结果一致,因此生产上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20 mL拌种100 kg、24%噻呋酰胺悬浮剂每667 m2沟施100 mL来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治大麦条纹病的新药剂,采用平皿法在室内测定了28种杀菌剂对大麦条纹病菌禾内齐蠕孢(Drechslera graminea)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大麦条纹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95.3%戊唑醇TC、97.37%咪鲜胺TC、95%吡唑醚菌酯TC、98%二硫氰基甲烷TC、93%氟硅唑TC、99.4%咯菌腈TC、96.8%嘧霉胺TC、98%丙硫唑TC和84.39%啶酰菌胺TC显示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019、0.0016、0.0254、0.0390、0.0057、0.0012、0.0788、0.1211、0.0773 mg/L。  相似文献   

14.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荚果腐烂落果,重病田可致绝收。群结腐霉菌(Py thium myriotylum)是引起花生果腐病最主要的病原菌。为寻找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对6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筛选,实验结果表明,96.8%的咯菌腈对引起花生果腐病的群结腐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为3.16×10-5 mg/L,较低浓度的药剂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抑制效果。盆栽接种后,用6种杀菌剂进行灌根,待荚果成熟后对病害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6.8%咯菌腈是防治花生果腐病最有应用潜力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从海南三亚豇豆设施棚内采集具典型轮纹病病斑的豇豆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到1株致病菌,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豇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st.) Wei];利用生长速率法,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P,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WP)对病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2.709 46和9.093 27 mg/L,而75%百菌清(WP)和50%多菌灵(W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苦瓜双色平脐蠕孢叶斑病菌(Bipolaris b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范围为6~7,适宜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和玉米粉培养基(CMA),持续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45 ℃。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毒力最强,EC50为0.0233 mg/L,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抑霉唑水乳剂和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7.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浑浊度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活性初筛,对抑菌活性较好的药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抑菌活性表明,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溴菌腈、乙蒜素和噻霉酮抑菌作用最强,2 mg/L处理浓度下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其次为丙硫唑和中生菌素,10 mg/L处理下抑菌率在75%以上;溴菌腈、噻霉酮、丙硫唑、春雷霉素和噻森铜的EC50值分别为0.048、0.103、0.900、21.970、189.347 mg/L。田间试验显示,施药后30 d,20%噻唑锌SC750倍防效最高,可达75%以上;其次为3%噻霉酮ME1000倍、20%丙硫唑SC1000倍和25%溴菌腈EC1000倍,防效均在70%以上;46%氢氧化铜WG保护作用最高,防治后病叶率最低。据此,氢氧化铜、噻唑锌、噻霉酮、丙硫唑和溴菌腈可作为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供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致死温度处理以及10种常用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该叶斑病的典型病症为:初期烟叶产生灰白色小圆斑,病害加重圆斑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状,病斑中心形成穿孔,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棕褐色,伴随褪绿的黄色晕圈。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个菌株,分别命名为HZFC36和HZZS7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可在叶片无伤条件下导致健康‘K326’烟叶部产生病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LSUITSRPB2TUB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引起广西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病原菌在C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牛肉浸粉,全光照条件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致死温度为47℃,水浴10 min。室内药剂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和25%吡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EC50值分别为4.752×10-2、4.989×10-2 mg/L。本研究结果为E. latusicollum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田间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