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的毒性,将受精后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CLR(0、0.6、1.2和2.4 mg/L)。结果表明,144 h后斑马鱼生长受到抑制、体长显著降低,同时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MC-LR可能通过调节HPT轴重要基因的表达来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干扰鱼类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2.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土壤盐渍化为代表的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对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以前小麦抗盐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来确定耐盐能力的简化耐盐性鉴定技术.[方法]依据300 mM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和400 mM 2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结果]通过该方法从21个冬小麦品种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品种3个;2级耐盐品种3个;3级耐盐品种5个.[结论]减少了小麦耐盐种质田间盐池鉴定的工作量,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吴琴  杨应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5,(9):124-125,143
为了创新工作方法和推进基层动物防疫再上新台阶,从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做法出发,提出了基层动物防疫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产生了各方面效益,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4.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 mg/g和(371.7?12.5) 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 mg/g和(11.54?0.84) 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 mg/g,平均含量为(1.56?0.69) mg/g和(1.55?0.68) 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37.65、413.60、9.62和41.05、410.29、9.57,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相似文献   
25.
小麦培养细胞与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保  吴琴生 《作物学报》1994,20(3):370-372
燕麦(Avena sativa L.)具有许多农业上重要的性状.但小麦和燕麦分类上属不同族,亲缘关系较远,有性杂交十分困难.近年来,在双子叶模式植物上建立的只转移供体亲本部分遗传物质的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技木为将燕麦有益性状导入小麦提供了可能.实现体细胞杂种定向不对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利用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供体亲本与作为受体亲本的培养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由于二者分裂速度的差异,使前者染色体大量片段化  相似文献   
26.
运用知识工程和信息技术原理,将温室小型西瓜生长模型与AIP1.0专家系统平台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生长模型的温室小型西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ESWCM),包括知识库(KB)、模型库(MB)、数据库(DB)、推理机(IE)和人机界面。系统综合运用推理、预测、解释等机制帮助用户设计栽培管理方案,解答栽培技术问题,以及动态模拟和预测温室小型西瓜的生育进程。基于生长模型的温室小型西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将模型的预测功能与专家系统的逻辑推理相结合,提高了温室小型西瓜的栽培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7.
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小麦抗病育种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由于当地气候温暖,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经常严重流行.该所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从事小麦抗病育种工作,相继选育和推广了荆州1号、荆州2号、荆矮早21号、荆州47号和荆州66号等抗病高产的小麦优良品种,其中荆州1号、荆州47号和66号的推广面积已分别达到150万到200万亩以上.他们长期实践的经验,对于南方冬麦区的小麦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用小麦抗白粉病等基因系作鉴别寄主,观察了已知抗性基因(Pm1—Pm4)对江苏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的反应。在1982年,南京和淮阴两地区病圃中,Pm1、Pm3b、Pm3c 反应型为3—4级。Pm2、Pm3a 为0—3级。Pm4 为0—1级,Pm4对两地病原菌群体的反应型略有差异。在温室中,用50ppm 苯并咪唑水溶液培养寄主离体叶片鉴定了从南京地区白粉病菌群体中分离的23个单孢或单孢子堆病菌标样。根据它们对寄主的侵染范围,可初步鉴定出6个致病力类型,并估计了病菌标样中与寄主抗性基因相对应的毒性基因的频率。从 Pm2、Pm4在我省及世界各地病圃中的抗性表现看,这两个抗性基因资源,对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是有效的,应首先加以利用。但是也应警惕 V_2和 V_4毒性基因的存在及其扩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李东  黄耀  吴琴  明珠  靳代樱 《草业学报》2010,19(2):160-168
利用高寒草甸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等资料,借助Century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动态。以2003年7月-2005年7月逐月气象观测资料为输入变量,模拟了自然条件下高寒矮嵩草草甸0~20cm土壤微生物呼吸CO2-C通量季节变化。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的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89,P<0.05)。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表明:1)自然条件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在经历了一个快速积累过程后,积累速率逐渐趋于缓和,最终达到并接近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下0~20cm土壤总有机碳库约7597.50~7694.10gC/m2。其中活性、缓性和惰性土壤有机碳组分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2.80%,58.50%和38.70%。2)过去45年(1960-2005)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呈振幅较为稳定的波动变化,但这种变化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各组分波动变化的结果。气候波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主要与温度变化引起的惰性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有关,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548,P<0.01)。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各组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选取柳州市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等城乡道路共72个测点,对其昼夜间的等效连续声级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昼夜间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81.1/71.7 dB(A)、77.5/68.9 dB(A)、75.6/67.5dB(A),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均属于“差”等级,交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柳州市乡村公路交通噪声值总体上大于城市道路,且与各道路车型比例因子相关性较大;从趋势上分析,因城市的快速发展,2016年城郊公路柳长路的昼间交通噪声值比2011年有所提高。应根据道路类型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尤其应关注大中型车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