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75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39篇
  92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情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回顾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推广工作中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类产碱假单胞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牧鸡牧鸭和人工招引粉红椋鸟、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等生物药剂和天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草原上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近10年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正在形成由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天敌利用、植物源农药等多种技术构成的新型格局,并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向日葵品种抗向日葵螟鉴定及抗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法连续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对56个向日葵品种进行了抗向日葵螟鉴定,结果表明,17个油葵品种中除P50表现为中抗(籽粒被害率为6.7%),其余品种全部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均在0~2.5%;而39个食葵品种中仅新食葵7号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为1.9%),其余多表现为感虫或高感,籽粒被害率在5.8%~54.1%。进一步利用黑色素鉴定法对所有品种进行了室内检测,其结果与田间抗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认为:在进行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时,宜根据田间向日葵螟成虫种群动态选择适宜的播期,使向日葵的开花期与向日葵螟成虫发生盛期尽量吻合,以提高害虫对向日葵的选择压力和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同时避免出现播期避害现象,干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海南南药黎药开发利用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海南发展南药黎药产业的思路、对策,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双抗体夹心ELISA在转基因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振华  史文清  王晓凤  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476+3540-3476,3540
随着转基因产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一直以来也都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第一步,转基因生物的准确检测显得格外重要.该文综述了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原理、技术要点及其在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方法在转基因动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基因Pi-ta和Pi-b是最早被克隆的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粳稻中表现出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因而被广泛用于稻瘟病抗性育种。为明确上述基因在江苏粳稻中的分布,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Pi-ta和Pi-b的功能标记,对40个粳稻品种和665份粳稻新品系进行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江苏粳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分布,其中Pi-b的分布频率高于Pi-ta的频率,连粳系列品种大都不携带Pi-ta和Pi-b抗性基因,而武粳系列品种则基本含有上述抗性基因。粳稻新品系携带抗性基因Pi-ta的频率与推广品种相比变化不大,但携带抗性基因Pi-b的频率明显高于推广品种,这说明人工改良水稻品种有利于抗病基因Pi-b频率的提高。四种基因型中,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60.0%,其次为Pi-ta/Pi-b,占33.5%,基因型pi-ta/pi-b的分布频率为3.9%,而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低,只占2.6%。从4个组合的抗性基因来源看,抗性基因Pi-ta则可能来自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而Pi-b则可能来自武粳13、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从4种基因型后代的获得频率看,以南粳44//武粳13/关东194获得抗性基因型Pi-ta/Pi-b后代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46.
为海南安诺兰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以海南特有安诺兰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 RAPD 分子标记的模板 DNA、dNTPs、Taq 聚合酶、Mg2+浓度和引物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适合于安诺兰 RAPD 标记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5个因素优化后在20μL 反应体积的浓度分别为模板 DNA 60 ng,dNTPs 150μmol/L,Taq 酶1.0 U,Mg2+2.0 mmol/L,引物0.5μmol/L。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对向日葵生长状况的影响,2012年在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灌溉试验,对供试向日葵采取不同的水量处理,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和向日葵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苗期水分亏缺和过湿灌溉都将导致向日葵生长高度、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在该时期较其它处理低,亏水处理即使后期复水,作物生长补偿虽然明显,但最终在所有处理中各个观测指标最低。苗期的过湿灌溉在后期的适宜灌溉下,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水分对向日葵叶面积的影响可以看出:生育前期干旱,推迟叶面积最大值的出现日期,前期不缺水,中期水分影响叶面积的高低,后期水分影响到叶面积的衰减速率。地上干物重的积累与土壤水分的含量成正相关。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间适宜水分为:二对真叶到花序形成期土壤水分应以55%~70%为宜,花序形成到开花后一周是向日葵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保持在70%~90%为宜,开花后一周到成熟期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  相似文献   
48.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典型抗癌药5-氟尿嘧啶和重金属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发芽、根伸长及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5-氟尿嘧啶或Cd的浓度与3种作物根伸长和芽伸长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相对于芽伸长抑制率,根伸长抑制率是更敏感指标;5-氟尿嘧啶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的根伸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2.80、102.53、13.30 mg·L-1,Cd对3种作物种子根伸长IC50分别为118.27、23.32、22.21 mg·L-1,3种作物对于两种污染物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水稻白菜小麦。通过联合毒性试验发现,5-氟尿嘧啶和Cd不同比例浓度复合处理下根伸长的复合抑制率小于各组分单独作用的相加抑制率,对3种作物种子的复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9.
黄花苜蓿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花苜蓿SSR-PCR扩增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Mg2+浓度、dNTP浓度、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TPs的最佳浓度为0.2mmol/L,Mgcl2的最佳浓度为2.0mmol/L,DNA模版最适加入量80ng,引物的最佳浓度为0.16gmol/L,TaqDNA聚合酶的最佳用量为1U.  相似文献   
50.
以甘肃道地中药材纹党(Codonopsis pilosula)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10-6、10-5、10-4、10-3 mol/L Pb2+处理对纹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究Pb2+污染对纹党品质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b2+对纹党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随着Pb2+浓度的提高,党参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和有丝分裂率变化,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的Pb2+处理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高浓度则抑制叶绿素形成;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Pb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b2+对SOD、POD和CAT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见,生物测定结果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