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00篇
  免费   2984篇
  国内免费   3965篇
林业   2876篇
农学   2721篇
基础科学   2087篇
  4434篇
综合类   19962篇
农作物   2841篇
水产渔业   2098篇
畜牧兽医   6692篇
园艺   2814篇
植物保护   2124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856篇
  2022年   1925篇
  2021年   2072篇
  2020年   1900篇
  2019年   1707篇
  2018年   1349篇
  2017年   2094篇
  2016年   1489篇
  2015年   2135篇
  2014年   2216篇
  2013年   2700篇
  2012年   3574篇
  2011年   3582篇
  2010年   3253篇
  2009年   2847篇
  2008年   2972篇
  2007年   2740篇
  2006年   2286篇
  2005年   1891篇
  2004年   1167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701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Maize is one of the major crops in China, but maize stalk rot occurs nationwid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find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feasible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a Trichoderma-based biocontrol agent was selected. Forty-eight strains with various inhibition activities to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were tested. A group of Trichoderma strains(DLY31, SG3403, DLY1303 and GDFS1009) were found to provide an inhibition rate to pathogen growth in vitro of over 70%. These strains also prevented pathogen infection over 65% and promoted the maize seedling growth for the main root in vivo by over 50%. Due to its advantage in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s and promotion activity to maize, Trichoderma asperellum GDSF1009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strain of the biocontrol agent in the Trichoderma spectrum.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Trichoderma agent at 2–3 g/pot could achieve the best control of seedling stalk rot and promotion of maize seedling growth.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 8–10 g/hole was able to achieve over 65% control to stalk rot, and yield increased by 2–11%. In the case of natural morbidity, the control efficiency ranged from 27.23 to 48.84%, and the rate of yield increase reached 11.70%, with a dosage of Trichoderma granules at 75 kg ha~(-1).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Trichoderma agent is a promising biocontrol approach to stalk rot in maize.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多种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与引起梨树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病原菌的有效对靶关系及制定梨树主要病害防治流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药效方法研究新型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有效应用,建立替代梨树主要病害传统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流程技术。结果显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在离体叶片法下对褐斑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5%、30 d防效大于80%、90 d防效仍大于60%,兼治轮纹病菌其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辛菌胺醋酸盐、吩嗪α-2羧酸在离体叶片法下对黑星病防效大于90%且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田间药效验证1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0%、30 d防效仍大于75%。噻肟菌酯、硝苯菌酯、丙硫菌唑在离体叶片法下对白粉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铲除效果大于70%、30 d仍大于60%。丙硫菌唑对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吩嗪α-2羧酸同时对褐斑、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针对梨树主要病害发生期,选用新型杀菌剂替代传统杀菌剂制定防治技术流程,其综合防效达到88.94%。不同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在防治梨树主要病害上的应用,能够降低抗药性产生,同时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基于茎秆生物力学特性的油菜抗倒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用生物力学特性指标对茎秆抗倒性进行评价,进而指导油菜抗倒栽培,以华杂62和金油杂158为试验材料,基于不同栽培因素下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抗倒性,分析了栽培因素对油菜茎秆力学特性指标的影响及其与抗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抗倒性与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播期推迟,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分别减小15.31%、29.16%和13.88%,倒伏指数增大32.18%;随着播种密度增大,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倒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均逐渐减小,而倒伏指数逐渐增大,与施氮量120 kg·hm-2处理相比,在施氮量为360 kg·hm-2下,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分别减小39.43%、19.40%和16.63%,倒伏指数增大16.36%。因此,播期提前、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控制氮肥投入,有助于提高油菜茎秆的力学特性强度,从而增强油菜的抗倒伏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抗倒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文章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进行介绍,找出广西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 提出解决广西田园综合体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稳步 提升。  相似文献   
35.
新时期下,由于我国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当地基层群众综合素养不高、机械使用不当等原 因并没有形成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的习惯,在我国西南部、东南部等丘陵地带,仍然采用牛拉车等 较为落后的耕作方式,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提高种植效率,本文目重点就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 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6.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7.
简述了国内外废纸回收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废纸在建筑填料、制备高附加值纤维衍生物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研究现状,并针对废纸材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高吸水率和弱结合界面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胡勇兵 《中国食用菌》2020,(1):214-216,21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使食用菌成为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食用菌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经济现状的限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常以市场为主导,急需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使食用菌产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进一步构建研究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对食用菌种植与旅游业融合力进行评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融合广度、融合深度、融合增值对食用菌种植与旅游业融合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9.
根据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从SAD株驯化的SRV9。蚀斑株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出核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国外报道的SAD母源株序列一致。将核蛋白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 )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于30℃1mmol/L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大肠杆菌菌体裂解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分子量约为56kDa处出现一新的蛋白带。和预期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产物能与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单一反应带,扫描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3%,包涵体分离,纯化后,纯度达89%,上述结果为核蛋白在狂犬病基因免疫和免疫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猎豹与虎猫杯状病毒的分离及其超变区基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81细胞从上海某动物园患口腔溃疡的猎豹和虎的唾液病料中分离获得两株杯状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鉴定和病毒核酸超变区基因RT-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证明两株病毒均为猫杯状病毒(FCV),分别命名为FCV/cheetah/Shanghai/02/2002与FCV/tiger/Shanghai/03/2002。人工感染猫可引起体温升高,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症状。两株病毒的超变区序列520bp长片段问的同源性为99.2%,与国内桂林虎分离株(TFCV9710)的同源性为74.0%,与国外分离株的总体同源性为58.1%,说明不同宿主或同种不同个体间杯状病毒分离株超变区核酸差异十分显著,符合猫杯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