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9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林业   680篇
农学   943篇
基础科学   525篇
  1156篇
综合类   3159篇
农作物   567篇
水产渔业   314篇
畜牧兽医   1719篇
园艺   521篇
植物保护   4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随着奶牛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奶牛粪便中氮、磷的排放也逐渐增加,减少奶牛粪便氮、磷排放已成为奶牛生产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奶牛营养调控技术阐述了降低奶牛粪便中氮、磷排放的调控措施,为减少奶牛氮、磷的排放,保护养殖环境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3.
以野生香菇和国内主栽菌株‘931’‘168’"荷香1号"为亲本材料,采用原生质体单核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香菇新菌株,并研究了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长势、长速、产量和子实体形态等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菌株LNX3、LNX5和LNX6在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上均较亲本有明显优势,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4.
75.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iraglutide on the level of microRNA-33 (miR-33) and the express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and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mic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High-fat diet an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ci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type 2 diabetic model in C57BL/6 mice. Th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n=15):in control group, the normal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equivalent volume of saline; in model group, the T2DM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equivalent volume of saline; in low-and high-dose liraglutide treatment groups, the T2DM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100 and 200 μg·kg-1·d-1, respectively. After 4 weeks of administration, the levels of FBG, TG, TC, HDL-C, LDL-C, ALT and AST were determined.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iver tissues. The protein level of cleaved caspase-3 in the liver tissue was detected by the technique of immunofluorescence. The protein levels of p-AMPK/AMPK and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of miR-33 in the liver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RESULT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contents of FBG, TG, TC, LDL-C, ALT and AST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content of HDL-C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ow-dose liraglutide group and high-dose liraglutide group (P<0.05). The protein levels of phosphorylated AMPK and Bcl-2 were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leaved caspase-3 was down-regulat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level of miR-33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CONCLUSION: Liraglutide alleviates liver injury in type 2 diabetic mice,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reducing the level of miR-33 and increas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MPK in the liver tissues, thereby inhibiting hepatocyte apoptosis.  相似文献   
76.
风蚀坑活化形成的流动沙地直接危害草场,使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结合风蚀坑内风速变化特征,采取风蚀坑及边坡、风蚀坑积沙区沙障固沙技术,恢复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风蚀坑及边坡设置黄柳沙障3 a,植被覆盖率达到27.0%,植物种为7种;PE纱网沙障植被覆盖率为31.0%,植物种为11种;PLA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15.6%,植物种为4种;黄柳+PE复合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75.3%,植物种为6种,而对照植被覆盖率为1.6%,植物种2种。在风蚀坑积沙区,设置沙障3 a后,PE纱网沙障植物种达到10种,黄柳+PE沙障为8种,PLA沙障为4种,黄柳沙障6种,而对照为1种;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0.3%、50.7%、22.7%、40.0%,而对照为4.0%。采取网格或带状PE沙障,带状黄柳+带状PE沙障对风蚀坑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7.
在整个养猪生产中,育肥是养猪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是检测猪种选择是否正确,营养饲料是否适合,饲养技术是否过硬,疫病防控是否完善的关键,不仅关系到市场供应,而且对猪场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意义]总结归纳中国公共图书馆基于馆藏古籍文献资源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的类型和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类产品的开发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线上商店作为研究对象,以载体、实体元素为划分依据将古籍文创产品分类。[结果/结论]对于古籍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深挖古籍内涵,拓宽元素获取渠道,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9.
水稻(Oryza sativa L.)粒型包含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一系列农艺性状,是影响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粒型基因逐渐被定位和克隆。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已经克隆的与水稻粒型有关的基因:粒长基因有GS3、GL7GL3.3等;粒宽基因有GW2GW5GS5等;长宽比基因有GW7TGW3GS2等,各个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各个粒型基因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指出了水稻粒型基因在进行分子植物育种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褪黑素对UV-B辐射后的秦艽原生质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秦艽原生质体DNA损伤程度,选取尾部DNA含量(TailDNA%)作为DNA损伤程度的分析指标.MEL以0、1、10 μmol·L-1的终浓度加入原生质体悬液中,UV-B辐射处理的辐照度为0,5 W·m-2.试验分2组:1)原生质体分别用UV-B辐射处理不同的时间(0、5、10、30、60、120 s),暗培养60 min后电泳.2)原生质体被UV-B照射40 s后,分别暗培养不同时间(0、1、2、3、4、6h),再电泳.结果显示在5~30 s的时间内,辐射时间越长,Tail DNA%越高,相同的辐射时间下,MEL浓度越高,TailDNA%越低;在1~6 h培养时间内,MEL处理的样品,TailDNA%值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并且TailDNA%值的大小与所处理的MEL的浓度呈反比关系.由此可见褪黑素降低了UV-B辐射诱导的植物原生质体DNA损伤程度,促进DNA损伤的修复.本试验应用SCGE技术,进一步揭示了MEL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