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蚀坑活化形成的流动沙地直接危害草场,使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结合风蚀坑内风速变化特征,采取风蚀坑及边坡、风蚀坑积沙区沙障固沙技术,恢复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风蚀坑及边坡设置黄柳沙障3 a,植被覆盖率达到27.0%,植物种为7种;PE纱网沙障植被覆盖率为31.0%,植物种为11种;PLA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15.6%,植物种为4种;黄柳+PE复合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75.3%,植物种为6种,而对照植被覆盖率为1.6%,植物种2种。在风蚀坑积沙区,设置沙障3 a后,PE纱网沙障植物种达到10种,黄柳+PE沙障为8种,PLA沙障为4种,黄柳沙障6种,而对照为1种;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0.3%、50.7%、22.7%、40.0%,而对照为4.0%。采取网格或带状PE沙障,带状黄柳+带状PE沙障对风蚀坑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全量化学元素既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源泉,又是全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含量多少对分析土壤形成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文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 ICP-OES)分析测定了沙地沙漠固沙林植被下苔藓结皮层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苔藓结皮层SiO_2平均含量为60.77%,其它全量化学元素组成(SiO_2除外)含量均高于流动沙土;随着固沙林时间的增加以及苔藓结皮不断积累更多的细颗粒物质,苔藓结皮层SiO_2含量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其它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苔藓结皮层硅铁铝率低于对照流动沙土,且随着固沙林时间的增加,硅铁铝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同时大气降尘中的全量化学元素组成含量以及硅铁铝率均高于苔藓结皮层和流动沙土。风沙环境下苔藓结皮层的形成和长期保留,对改善风沙土矿物质元素含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4.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引种的主要固沙造林树种,但在引种地只有少数地区能够完成自然更新过程。本文从沙地樟子松落种特征、土壤种子库、种子扩散、种子萌发、更新苗特征、天然更新类型以及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草原天然植被和草原造林固碳储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干草原区研究了草原天然植被和白榆人工防护林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原天然植被和白榆人工防护林植被碳储量特征不同.草牧场防护林植被下总固碳储量为65.97t/hm2,天然草原植被为14.65t/hm2.人工林系统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木和土壤碳库,分别占总储量81.33%和14.24%,而根系只占3.55%.草...  相似文献   
6.
7.
以脱脂饼粕为原料,采取水浸法提取籽胶固沙剂并喷洒在流动沙土表面,取得了明显的固沙效果。测定结果表明:料液比0.5%~3.0%,室温条件下水浸提24~72 h,其水溶性籽胶干物质含量平均为2.89%。随着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的增加,喷洒籽胶固沙剂5 kg/m^2,沙结壳硬度由0.25 kg/cm^2逐渐增加到1.37 kg/cm^2,但沙结壳厚度并没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而是随着料液比增加,提取24 h,沙结壳厚度由1.76 cm逐渐增加到2.74 cm,提取48 h或72 h,沙结壳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56~1.72 cm或1.49~1.76 cm。料液比2%,提取24 h,喷洒籽胶固沙剂5~14 kg/m^2,沙结壳硬度由0.65 kg/cm^2增加到1.94 kg/cm^2,沙结壳厚度由2.2 cm增加到3.3 cm。水浸法提取饼粕籽胶固沙剂在流动沙土表面具有良好的入渗深度和胶结效果,且沙胶结壳厚度、硬度和提取饼粕料液比、提取时间及喷洒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肠式沙障沙埋程度、积沙宽度、位移程度及沙障控制区域植被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肠式沙障稳定性及其所在沙丘植被恢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品字沙障位移距离最大,移动平均距离达到了58.72 cm,方格沙障移动距离最小,仅为36.11 cm。4 m品字形沙障的移动距离最大,达到了70.67 cm,2 m带状沙障的次之,移动距离为52.33 cm,说明规格越大,移动程度也越大。方格沙障铺设沙丘的植被盖度较大,其中4 m×4 m方格沙障铺设沙丘植被盖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彩叶草别名五色草、洋紫苏、锦紫,为唇形科彩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做1~2年生栽培。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条件,土壤要求疏松肥沃,耐半荫,忌干旱,耐寒力弱,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10℃以下叶面易枯黄脱落,5℃以下枯死。彩叶草变种品种极多,色彩丰富,有五色彩叶草、黄绿叶型彩叶  相似文献   
10.
长期连续定位调查结果对客观评价飞播固沙成效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定位调查方法,连续测定了2004—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流动沙地飞播区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后植物生长年限的增加,播区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物密度和植物种类均呈现多项式模型,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为指数模型。典型样方内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种类从8种逐渐增加到19种,多年生乡土植物种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加到6种,植被平均盖度从21.65%增加到60.00%,生物量从22.30 g/m2增加到56.70 g/m2。植被盖度、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年度降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植物种密度和年降雨的相关性较差。飞播固沙后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被盖度、多年生乡土植物逐渐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