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将6窝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研究外源乳酸菌芽孢乳杆菌S1对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前,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较稳定;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乳酸菌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芽孢乳杆菌S1能提高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与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值.断奶后,仔猪结肠VF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结肠VFA含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120只樱桃谷肉鸭分为三组。进行烟草粉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饲养试验。结果,添加烟草粉组无论在全期饲料转化率、雏鸭成活率上,还是在饲养经济效益上都高于其它组。且该组仔鸭的屠宰性能与其它组相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营造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环境,实施高效、健康的生猪养殖,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等畜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筛选出优质猪杂交组合配套体系,选择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和大约克夏猪作为亲本并以纯种沙乌头猪为对照,设计2个杂交组合,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巴沙)和沙乌头猪×大约克猪(大沙),通过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和表观消化率的40个性状比较2个杂交组合与纯种沙乌头猪的优劣。结果显示:①繁殖性能方面,巴沙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产活仔数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巴沙(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②生长性能方面,巴沙、大沙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巴沙所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③屠宰性能方面,巴沙屠宰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巴沙、大沙的皮、骨、肉、脂总重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皮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巴沙(P0.01);巴沙的骨率最低,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大沙(P0.05);大沙的板油比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④肉质性状方面,大沙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巴沙(P0.01),但均在优质肉色范围;巴沙、大沙肌内脂肪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但均在优质肉质范围。⑤表观消化率方面,沙乌头猪、大沙、巴沙各营养素表观消化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巴沙、大沙杂交组合显著提高了日增重、瘦肉率、皮骨肉脂总重,降低了胴体脂率,但是繁殖性能均显著下降;大沙总产仔数、骨率、眼肌面积高于巴沙,皮率、板油重低于巴沙。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苏淮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的影响,为斜发沸石在苏淮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选择体重(50±2)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个处理组。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64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至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的斜发沸石。结果: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道黏膜IgG含量升高。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含量升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空肠绒毛高度和空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升高的趋势。试验表明,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添加适宜比例斜发沸石对改善猪的机体血液及肠道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以上检测指标变化规律及斜发沸石添加成本,建议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大学敷衍教授在PIC公司任职技术总监时,连续监测了2007~2009三年的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数据:2007~2008年26头,2008~2009年提高到28头,2009~2010年提高到30头。再看看丹育(这几年种猪场从丹育引种越来越多,数据摘自王立贤研究员的报告):2010~2012年平均每头长白和大白的产仔数超过15头。而我国的猪场哪一个有这样的水平?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工作进行了十年,但其生产性能并没有得到提高,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肉猪数居然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耐粗饲特征(以纤维表观消化率为评定表型)、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并分析肠道发育及微生物与纤维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82头出生条件相近的苏淮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分别在7、8月龄时进行屠宰。采集结肠后端内容物样品并测定不同月龄结肠后段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测定肠道长度、周长,分析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肠道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发育差异,并进行消化率与肠道长度、周长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分别在7、8月龄猪中选取高纤维消化率组和低纤维消化率组各5头进行盲肠、结肠内容物常见纤维分解菌的丰度分析。[结果]8月龄苏淮猪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7月龄(P<0.05),但8月龄苏淮猪大肠、小肠及整个肠道长度、盲肠、结肠周长与7月龄间无显著差异。盲肠周长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龄和8月龄苏淮猪的盲肠、结肠白化瘤胃球菌和柔嫩梭菌的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率组间均无显著差异。7月龄苏淮猪的结肠柔嫩梭菌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组均显著高于盲肠(...  相似文献   
18.
黄瑞华 《中国猪业》2012,7(8):45-45
养猪人养猪的根本目的是赚钱,而面对市场、技术、环境等压力,养猪人困难重重。为了有效应对压力,保障生猪健康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养猪人应精细化管理,给猪一个安逸的家园,一份合适的口粮,一口安全的饮水,一个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猪IGF2 Intron3 G3072A突变及其在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错配PCR-RFLP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GF2)内含子3的G3072A位点变异对长×大杂交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该变异对出生后的长×大杂交后代猪背最长肌中IGF2mRNA表达发育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IGF2内含子3的G3072A位点变异(G→A)对猪背膘厚和活体瘦肉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遗传父本A等位基因的个体能够增加活体瘦肉率和减少背膘厚;在长×大杂交后代的背最长肌中,IGF2mRNA的表达量在遗传父本A等位基因的个体中显著高于遗传父本G等位基因的个体,在42和180日龄时达显著水平(P<0.05),而在70、90和120日龄时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20.
苏淮猪七世代的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而成。苏淮猪群血统来源相同,分别含有50%大约克和50%新淮猪血统。为了解苏淮猪选育效果,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