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苏淮猪的选育方法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形成的。苏淮猪选育按照事前制定并经专家审定的育种方案进行,系谱等档案资料完整,育种群有完整的系谱记录。猪群血  相似文献   

2.
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培育的各方面性能更优良的新淮猪瘦肉系。本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自 1 998年下半年以来的育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苏淮猪在经过杂交和几个世代的选育后 ,所形成的新品系在其繁殖性能、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育种群中苏淮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早期生长性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 ,这对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划。结果表明,在六世代8头公猪贡献率在0.030以上,且对六世代的贡献率占公猪总贡献率的95.57%。13头母猪贡献率在0.015以上,占母猪总贡献率的86.65%。说明六世代猪群的血统基本上是由8头公猪和13头基础母猪的血统组成。  相似文献   

4.
苏准猪是用江苏地方优良品种新准猪作母本,导入瘦肉型大约克血统,自1999年初开始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目前苏淮猪已进入六世代选育阶段,其各项育种指标性能指标均已达到预定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苏淮猪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品种,是经12年选育而成的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瘦肉型猪种,是继苏太猪之后江苏省经过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的第二个国家级培育猪种。淮安市淮阴种猪场为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王林云教授为首席专家。一、苏淮猪良种优势苏淮猪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瘦肉型猪种,是因为其既具独有的品种特征,也拥有独特的市场优势:1.遗传优势。无论是新淮猪还是苏淮猪,在选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新淮猪瘦肉系生长与胴体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新淮猪瘦肉系的培育自1998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04年已获得二世代猪群,其肉猪日增重达617 g,比新淮猪增加了81 g;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94 d,比新淮猪缩短了34 d;料重比2.85,比0世代猪下降0.78,每头猪可节省饲料46.8 kg;在屠前体重83~90 kg情况下,屠宰率达70%~73%,接近新淮猪,平均背膘下降0.86 cm,胴体瘦肉率为58.24%,比新淮猪增加8.7个百分点,肌内脂肪含量为2.6%~2.7%。与长白猪杂交后的杂种猪日增重达716.5 g,比新淮猪提高86 g(+13%),料重比下降0.11,胴体瘦肉率达61%~64%,杜×新瘦系猪的杂交一代肉猪亦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7.
苏淮猪是通过选用大约克和新淮猪为原始亲本品种 ,在理想杂种的基础上 ,经多世代闭锁繁育培育的新型瘦肉品系。对苏淮猪育种过程中的毛色分离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猪的毛色遗传相当复杂 ,不但受到很多基因控制 ,而且各座位间还可能存在互作。但是 ,通过同质选配与严格选择可以分别形成白毛与黑毛 2个类群 ,而要彻底清除杂色基因尚需结合其他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苏淮猪"广选、快稳"改良群体继代选育法等常规选育中,运用G_n♀×G_n♂、G_n♀×Gn-1♂、G_n♀×Gn-1♂3种选配方式对毛色选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G_3世代前,苏淮猪的毛色分离差异显著(P<0.05); G_3世代后,G_n♀×Gn-1♂选配方式的黑毛基因纯合低于其他2组(P<0.05),花豹仔猪占比最太(P<0.05);至G_6世代时,G_n♀×Gn-1♂、G_n♀×G_n♂和G_n♀×Gn+1♂中花豹仔猪分别占1.31%、0.73%和0.24%。黑毛基因已基本纯合,毛色趋于一致,证明G_n♀×G_n♂、G_n♀×Gn+1♂选配方式优于G_n♀×Gn-1♂选配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可乐猪中导入50%的杜洛克猪血统,经过3个世代初步选育,可乐猪新母系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比纯种可乐猪均有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可乐猪新母系妊娠期短(平均112.3天),初产仔数8.5头,奶头6~7对以上,育肥期日增重627 g,料肉比3.09∶1,瘦肉率53.94%。以可乐猪新母系为母本,大白猪、长白猪为父本生产的杂种猪日增重达664~720 g,瘦肉率分别为57.00%和59.06%,肌间脂肪分别为3.21%和3.19%,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新清平猪母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清平猪中导入50%杜洛克猪血统,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新清平猪母系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比清平猪均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了育种目标。新清平猪母系保持了清平猪妊娠期短的特点,平均妊娠期110.69d,头胎产仔数10头以上,乳头数7对以上;育肥期日增重662g,料重比3.09,瘦肉率55.77%。以新清平猪母系为母本,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父本生产的杂种猪日增重678~759g、瘦肉率(57%~59%)和肌内脂肪(3.19%~3.21%)含量高,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1):45-47
测定分析了苏姜猪选育过程中各世代生长、胴体、肉质性能,以观察苏姜猪世代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历6个世代的选育,苏姜猪生长、胴体、肉质各个性状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平均日增重由0世代(642.47±78.52)g提高到6世代(685.88±46.38)g,变异系数由12.22%降低到6.76%;胴体瘦肉率由0世代(55.27±5.24)%提高到6世代(56.60±3.50)%,变异系数由9.48%降低到6.18%;平均背膘厚由0世代(29.81±3.43)mm降低到6世代(28.45±2.49)mm;肉色评分各世代均在3.0以上;肌内脂肪含量在3.0%以上。说明苏姜猪的世代选育效果明显,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品种遗传变异趋于稳定性,达到了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梅花星"猪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的优点,为保证"梅花星"种猪的血缘纯正,避免外来血统的内渗,本试验采用闭锁群体世代选育方法培育"梅花星"猪新品系,通过测定"梅花星"猪二世代后备公猪2月龄、4月龄、6月龄体尺指标、体重以及背膘厚等指标,与一世代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花星"后备公猪的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梅花星"猪后备公猪G2世代6月龄体重达到46.41 kg,背膘厚达到8.50 mm,选育初具成效,此研究为后续开展"梅花星"猪世代选育、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互助猪0—3世代继代选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互助猪性成熟早,体成熟晚,头胎仔猪由于与母体争夺营养,生长发育慢,成活率低;采用头胎留种,猪群的选择强度降低;后备猪8月龄配种体重和产仔数从0世代的44.13±10.27kg和8.17±1.97头分别降为3世代的23.68±7.21kg,6.32±2.44头,影响了互助猪的选育工作。因而认为,互助猪不宜采用头胎留种的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组建8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50头母猪含2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通过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母猪提高7.4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 d;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母猪下降了7.54%,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减少0.159 mm,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选育结果表明,组建优秀的核心选育群,通过不同品系间的杂交,能够培育出高性能大白专门化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15.
刘志武  闻殿英 《养猪》1992,(4):13-14
黑花猪瘦肉系的选育从1980年组成基础群后,到1992年已进行了五个世代,截止1991年零——四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初产猪的产仔数,育肥猪达90.00千克体重的日龄、日增重、肉料比、瘦肉率、平均背膘厚、分别由零世代的7.83头,240.5天,565.00克,4.69、47.33%,3.44厘米提高到8.22头,204.9天,614.22克,3.02、53.64%和2.77厘米,与引进的瘦肉型公猪杂交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深受用户欢迎。除世代选育核心群外,世代猪已推广到齐齐哈尔市郊区讷河、克东、拜泉等所属重点县。大庆油田、双河农场、花园农场、扎兰屯市、安达市等市、县,场基础母猪饲养量近  相似文献   

16.
多胎和特殊羔皮花纹是湖羊主要的品种特点之一,为维持和提高这两个性状,分别组建了多羔和羔皮保种性选育核心群,经过3个世代封闭纯繁选育,初步形成了以第2胎为主、4个公羊家系、10头公羊和38头基础母羊组成的多羔系,16头公羊和55头基础母羊组成的羔皮系纯繁选育核心群。多羔系核心群平均同胞数3.2头,公、母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13kg和2.71kg;选育群平均产羔头数由第1世代的3.00头增加到第3世代的3.60头,3个世代平均选育进展为0.30头。羔皮系核心群特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为87.50%和76.36%,一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为12.50%和23.64%,公、母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50kg和2.94kg,群体平均同胞数为2.08头;选育群特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由第1世代的45.45%和50.00%增加到第3世代的84.62%和72.73%,公母羊平均选育进展分别为19.59%和11.37%。获得了较好的保种选育效果,为湖羊优良种质资源保护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多胎和特殊羔皮花纹是湖羊主要的品种特点之一,为维持和提高这两个性状,分别组建了多羔和羔皮保种性选育核心群,经过3个世代封闭纯繁选育,初步形成了以第2胎为主、4个公羊家系、10头公羊和38头基础母羊组成的多羔系,16头公羊和55头基础母羊组成的羔皮系纯繁选育核心群。多羔系核心群平均同胞数3.2头,公、母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13kg和2.71kg;选育群平均产羔头数由第1世代的3.00头增加到第3世代的3.60头,3个世代平均选育进展为0.30头。羔皮系核心群特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为87.50%和76.36%,一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为12.50%和23.64%,公、母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50kg和2.94kg,群体平均同胞数为2.08头;选育群特级羔皮公、母羊比例分别由第1世代的45.45%和50.00%增加到第3世代的84.62%和72.73%,公母羊平均选育进展分别为19.59%和11.37%。获得了较好的保种选育效果,为湖羊优良种质资源保护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太湖猪半血的3世代苏钟公猪和乌金猪半血的新乌二元杂母猪组成的基础群进行了杂交合成理想型,横交选育滇昆(N2)系.经过5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第5世代初产仔(10.32±2.32)头(n=47),比基础群0世代(GO)9.71头和本地良种乌金猪5.7头提高0.61头与4.62头.90kg屠宰胴体瘦肉率50.51%,比1世代47.62%和乌金猪42%提高2.89与8.51个百分点,皆超过初产仔9头与胴体瘦肉率50%攻关指标.用加系大约克(Y)与N23世代母猪杂交,仔代杂优猪窝均活仔(11.30±1.49)头(n=10),35日龄断奶窝重(80.38±11.22)kg,70日龄保育窝重达(214.80±39.31)kg.体重达90kg日龄(155±13.33)d(n=23),80日龄至90kg日增重893g,料重比为2.891.瘦肉率达55.06%.至2000年3月底已向社会推广滇昆新母系猪4350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四川白猪Ⅰ系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原川白猪Ⅰ系核心群的基础上,保持梅山猪基因比例不变,导入优良基因个全,组建选育群、通过两年的系统选育,取得重大技术进展。G6世代母猪初产仔数10.8头,经产仔数13.2头,繁殖性能保持稳定;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91.6千克、母猪90.9千克,生长肥育猪165日龄达90千克,日增收重758.9克,胴体瘦肉率57.9%,较G5世代有显著提高;研究提出杜×大川杂交组合,168.78天达100千克体重,日增重845.25克,耗料指数2.97,瘦肉率62.14% ,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2):12-17
腹泻是现代猪场集约化规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以及F18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而MUC13和FUT1分别是控制仔猪大肠杆菌F4ac以及F18易感或抗性的主效基因。本试验对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核心群做了MUC13和FUT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整个苏淮猪核心群中MUC13的G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其中公、母猪群体分别达到0.625和0.568,有利于苏淮猪抗腹泻性能的选育提高;然而FUT1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其中公、母猪群体分别为0.250和0.190。根据苏淮猪MUC13和FUT1基因多态性结果,制定了以MUC13基因的选择为主,FUT1基因选择为辅的抗腹泻群体的分子选育方案,以期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手段来提高苏淮仔猪对腹泻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