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太湖地区麦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015~0.036 kg/hm2和0.047~0.077 kg/hm2,以TDP计算磷流失系数为-0.04%~0.03%,流失率为0.07%~0.17%。采用秸秆覆盖和深施化肥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径流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仙茅的快速繁殖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仙茅无菌地下茎段为外植体,在蔗糖浓度为20 g/L,琼脂用量为6.5 g/L,pH值为5.8,温度为25℃的光照条件下,设3组培养基(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1.0 mg/L+NAA 0-1.0 mg/L,B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1.5 mg/L+NAA 0.2-0.8 mg/L,C生根培养基MS+IAA 0-0.5 mg/L)进行组培试验。[结果]最适合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1.0 mg/L+NAA 0.1-0.6 mg/L;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8-1.5 mg/L+NAA0.2-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1-0.3 mg/L。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93%,丛生芽诱导率为93%-96%,生根诱导率为92%-96%。[结论]该研究为仙茅地下茎段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试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三种方法制备的岩桂叶精油(浸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超临界CO_2萃取从岩桂叶中提取得含黄樟油素的精油(浸膏),产品得率分别为2.09%、3.14%和3.75%,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得其黄樟油素GC含量依次为94.9%、36.1%和15.9%.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对气相色谱法进行了确证,测得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精油中分子质量在30 ~ 550u范围的物质,除黄樟油素外,还含有α - 柠檬烯、芳樟醇、2 - 甲基 - 3 - (2 - 丙烯基)苯酚.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是制备岩桂叶精油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4.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娜  尹礼国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4-15886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一[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都MIC都为10mg/ml。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5.
油樟油副产物对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抑菌曲线。【结果】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属于浓度依赖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3.13~12.5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值在6.25~25μL/mL。【结论】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具有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86.
脱油油樟叶化学成分预试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油樟资源,采用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脱油油樟叶的化学成分,并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脱油油樟叶中含有有机酸、酚、鞣质、黄酮、挥发油或油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还原糖、多糖、甙类、甾体、三萜、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化学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1.2mg·g-1。可见,脱油油樟叶含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其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7.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59-1861
从贵州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88.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42-13044,13121
笔者依据造园规模、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等园林处理方式和西藏特殊的历史进程,尝试将西藏传统园林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西藏传统园林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认为西藏园林最终形成了以罗布林卡为典型代表的园林体系,并将西藏传统园林的特色归纳为:①园林选址及布局通常依附主体建筑周围的地势平坦之地,布局疏朗,规整大方,不作故意的曲折变化,林地、建筑、道路关系明确,密度很低,区别于汉地园林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②造园要素以种植各类植物为主,形成注重绿化的造园特点,与汉地园林注重"理水"的手法相反,淡于"理水";③主要具备休闲娱乐、宗教仪式、政治职能3项园林功能,特别注重宗教仪式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优化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有机硒转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硒添加量、培养时间和装液量对红发夫酵母富硒的影响。[结果]红发夫酵母富硒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亚硒酸钠的添加方式为分2次添加,在硒添加量20 mg/L、培养时间30 h、装液量80 m L/500 m L的条件下,红发夫酵母的生物量达10.62 g/L,有机硒转化率达63.2%。[结论]研究结果为红发夫酵母富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 Chao ex H. W. Li)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盛产天然芳香油的经济林木,而目前油樟种子研究较少,通过赤霉素处理后油樟种子萌芽率及其生理指标如何变化目前还未有深入研究。通过赤霉素(Gibberellins,GAs)处理油樟种子以期促进油樟种子快速萌发,通过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形态结构的观察,进一步丰富油樟种子萌芽的理论基础。以油樟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0.2、0.4、0.6、1 g·L-1)和不同时间(24 h、48 h)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生理指标以及种胚发育情况,0.4 g·L-1的赤霉素处理可显著提升油樟种子SOD、CAT活性,显著降低油樟种子MDA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胚的形态发育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胚乳细胞连接密度较小、脂滴含量较多、细胞壁较薄。因此0.4 g·L-1赤霉素浸种48 h有利于促进油樟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