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研究了定远猪及其杂交F1代猪肌浆中Ca、P、Zn、Mn、Mg等元素含量与肌肉生长和后肢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使得猪肌浆中的Ca含量显著降低(P<0.01),导致肌浆Ca、P比例改变并升高;肌浆Mg、Mn、Zn含量变化不明显。杂交F1代猪肌浆中Ca、Zn与肌肉蛋白质含量间呈较高的正相关,r=0.84~0.91,(定远猪r=0.40),肌浆Ca、Zn水平可能是肌肉生长的指示剂。肌浆Mn、Zn含量与后躯及后肢骨骼发育状况间的关系尚未能肯定。  相似文献   
72.
淮猪及杂交后代肌纤维直径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品种和杂交组合肥育猪(淮猪、长淮、大长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血缘比例对淮猪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杂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淮猪(P<0.05)。淮猪的肌纤维直径介于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瘦肉型猪之间。肌纤维直径与胴体性状(瘦肉率、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全重、背最长肌率、脂肪)呈较强的相关性。淮杂猪肉质理化性状中(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贮藏损失)3项指标明显变差(P<0.05),但pH值变化不显著。作者认为淮猪杂交后代的肌纤维直径较纯种淮猪粗,淮杂猪肉质也较纯种淮猪差。  相似文献   
73.
此研究发现,在淮猪新品系Ι世代中具有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多态性。FSHβ基因中A基因频率(60.53%)高于B基因频率(39.47%);ESR基因中C基因频率(64.47%)高于D基因频率(35.53%)。不同基因型与初产产仔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AA基因型的产仔数最高(11.58头),比AB基因型高1.68头,比BB基因型高1.51头;FSHβ基因和ES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以BBDD型和AACD型产仔数最高,分别为12头和11.83头。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自广西南宁某个体黑山羊养殖户的病羊中分离得到疑似肺炎支原体菌株,经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培养菌株的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菌株的生化特性、生长抑制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PCR检测鉴定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75.
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Theileria)的各种血液原虫寄生于牛、羊和其它野生动物引起的疾病总称,在广西山羊发生泰勒焦虫病的报道少见。2009年7月上旬以来武鸣县某羊场发生了一起波尔山羊泰勒焦虫病,该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死亡率达25%。经实验室诊断并采取药物治疗、消毒和灭虫等综合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该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为建立牛源大肠杆菌-秀丽隐杆线虫致病模型,本研究从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区收集的牛病料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继而对这些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及小鼠、秀丽隐杆线虫的致病性试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并将13株大肠杆菌培养液以3.0×109 CFU/mL、0.2 mL/10 g体重给小鼠腹腔注射,同时分别喂食N2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为O127、O126和O44,其中O126为优势血清型(4/13)。致病性结果显示,有11株大肠杆菌能使小鼠致死(致死率为40%~100%),2株大肠杆菌对小鼠没有致死性(致死率为0)。对小鼠有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对线虫的致死率也较高,死亡率在第3~6天最为显著,半数致死时间为3~4.5 d,最长存活时间为9 d;对小鼠不致死的两株大肠杆菌对线虫的致死率也较低,线虫死亡率下降趋势缓慢,半数致死时间为5~6 d,最长存活时间为10~11 d。肠道细菌计数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线虫体内的数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大肠杆菌不断破坏线虫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了线虫的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线虫和小鼠的致病力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成功建立了牛源大肠杆菌-秀丽隐杆线虫致病模型,为牛病防治与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的病原情况,本研究通过RT-PCR/PCR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送检的117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料进行病原诊断,并对主要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RT-PCR/PCR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28.2%(33/117)、20.5%(24/117)、15.4%(18/117)、12.8%(15/117)、5.1%(6/117),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33.3%(39/117)、17.1%(20/117)、7.7%(9/117)、2.6%(3/117)、2.6%(3/117),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未检出,且PCR方法更敏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株牛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多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9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敏感(耐药率为在10.0%~25.0%);30株大肠杆菌和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除了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敏感外(耐药率分别为13.3%~20.0%、10.0%~30.0%),对其他15种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0.0%~100.0%、40.0%~100.0%)。综上所述,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主要以牛支原体、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发的混合感染为主,且分离菌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8.
伪鼻疽伯氏菌(B.pseudomallei)又名类鼻疽假单胞菌或伪鼻疽杆菌,是人和动物类鼻疽病的病原。自然情况下不但可感染绵羊、山羊、猪、牛、马、驴、骡、犬、猫、兔等多种家畜,家鼠及野生啮齿动物,人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广西分离株的分子多态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RAPD)对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从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能在10株大肠杆菌中具有较好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条DNA片段,10个菌株无共有带谱,显示出良好的扩增多态性.菌株Nx31与Nx32曾被认为是同一菌株的两次分离,但是在RAPD分析中,两株细菌的带谱存在明显的差别,表明RAPD比传统的血清学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性.  相似文献   
80.
广西圈养山羊球虫种类和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检广西12个县市751头山羊粪便,发现86.68%的粪样含球虫卵囊,经鉴定有10种艾美耳球虫(Eim eria),即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ngi)、艾氏艾美耳球虫(E.alijevi)、阿普艾美耳球虫(E.aspherenica)、雅氏艾美耳球虫(E.ninakohlyakim ovae)、克氏艾美耳球虫(E.christenseni)、约氏艾美耳球虫(E.jolchijevi)、家山羊艾美耳球虫(E.hirci)、山羊艾美耳球虫(E.caprina)、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和羊艾美耳球虫(E.caprovina)。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95.01%(324/341)的阳性粪样为混合感染(含2~8种卵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