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正>近年,在宛城区砂姜黑土小麦种植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耕作播种机械化的普及推广,有效地降低了麦田的管理成本。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小麦拔节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黄现象,被大多数小麦种植者当作缺肥或病害进行防治管理补救。在小麦种植者采取措施后,小麦发黄现象有时会很快消失,但有时却得不到明显的缓解,严重影响到小麦春季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小麦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32.
水稻白叶枯病是中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浙江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生程度较轻,导致农民对其危害思想麻痹,但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浙东南再度暴发,区域流行风险极大,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2021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为明确不同阶段防治措施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影响,本研究2021年在浙江省仙居县下各镇开展小区试验,以期为指导水稻种植主体科学防控水稻白叶枯病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的秧田预防措施可以延缓病区水稻显症时间,可以利用时间差开展水稻白叶枯病预测预报,秧田预防措施对防治效果和挽回产量损失具有一定贡献,但不能持续控制病害发生程度,影响防治效果和挽回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大田后期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控和仅采取大田后期防治措施的处理防治效果分别达82.9%和82.3%,挽回产量损失分别达49.3%和48.3%。同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33.
为寻找准确测定茶面制品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选取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酸、原花青素和阿魏酸4种典型酚类物质,分别以单独的酚类、酚类与葡萄糖共混、酚类与淀粉酶解物共混体系为样品,研究酚类物质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POD)法和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法定量测定还原糖的影响。结果发现,阿魏酸对DNS法无影响,EGCG、没食子酸和原花青素可与DNS反应显色,表明其会影响DNS法的准确性;4种酚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GOPOD法测定的葡萄糖结果,而FACE法不受酚类影响且能直观表征淀粉酶解物中低聚还原糖分布。因此,FACE法在测定茶面制品及其酶解消化物中还原糖含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4.
为全面了解冈杂棉10号的选育过程及其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稳产性、适应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依据2018―2019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数据汇总资料,采用多重比较(邓肯多重范围检验)、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环境指数和产量的回归系数及坐标曲线、适应度、相关系数等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冈杂棉10号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122.3 kg,比对照GK39增产13.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高产特性;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冈杂棉10号属于高产但稳产性一般的品种,但冈杂棉10号的2年区域试验高稳系数分别为83.76%和86.90%,较同组区试品种相对较大,说明冈杂棉10号具有很好的丰产性,且兼顾稳产性;环境系数和产量的回归分析中,2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0和1.18,但回归线位于群体平均线上方,适应度平均为81.25%,说明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冈杂棉10号的皮棉产量受总成铃数的影响最大。综上,棉花品种冈杂棉10号具有丰产性,兼具稳产性,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该品种在审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5.
文昌鸡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该文从文昌鸡的形成、史料记载、外貌和生产特性等进行了阐述。另外,介绍了近年来文昌鸡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对我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助力情况。  相似文献   
336.
<正>2021-2025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在持续做好生猪增产保供的前提下,海盐县同步抓好湖羊、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产业,全面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蜜蜂产业是当前一个较为特殊的特色产业,但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1 养蜂业现状1.1 养殖情况根据前期对养蜂户的调研,海盐县的蜜蜂产业尚处于极其传统的养殖模式,绝大多数是属于个体家庭养殖。从1986年到1995年,  相似文献   
337.
为了研究长江流域棉区棉(Gossypium spp.)麦(Triticum aestivum L.)轮作两熟种植模式下如何降低氮肥投入而提高棉田的综合效益,试验设置了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为低氮(N1,50%N3)、少氮(N2,75%N3)、中氮(N3,棉花季和小麦单季纯氮用量分别为180.0、150.0 kg/hm2)、高氮(N4,125%N3)、富氮(N5,150%N),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和棉花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间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麦轮作总的生产周期在344 d左右,在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棉麦轮作是可行的;不同施氮量间小麦的有效穗、穗粒数、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当氮肥水平为高氮(187.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氮量间棉花株高、单株结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差异显著,当氮肥水平为高氮(225.0 kg/hm2)时,子棉产量最高;棉麦周年生产中总产出、生产效率、净利润、收益率和产投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施肥量为高氮时值最大,总生产周期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