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畜牧兽医   2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常温耐热型弱毒活疫苗对预防畜禽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耐热冻干保护剂。作者对耐热冻干保护剂的组成、作用机制、效能及畜禽疫病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河南省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血清样品来自河南省6个地区的15个发病猪场。结果显示其总体阳性率为20.3%,母猪阳性率12.9%,断奶仔猪阳性率28.6%;同时对仔猪来源不同的猪场进行调查,自繁自养的猪场阳性率明显较低,而从外购买仔猪的猪场阳性率高达47.1%。由此表明猪圆环病毒Ⅱ在河南省已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3.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给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间全球报道了肉鸡的一些新的综合症,其中包括肿头症、急性死亡、吸收障碍、腹水、心包积水和股骨头坏死。有些病例死亡率平均为10~20%。多种病毒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致病,但多数病例似乎全都发生在集约化条件下同一鸡群的“快速生长鸡”.股骨头坏死只见于年幼肉鸡。本病特征如下.腿部症状:股骨头坏死(骨质脆弱病或股骨变质)常见于3~4周龄的肉鸡,但有时也可早在2周龄时发生。患鸡表现行走不稳,一定程度的跛行,  相似文献   
15.
1概况 1.1全国生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养猪的大环境很糟糕.细菌、病毒污染比较严重。规模在100头母猪左右的养猪模式对疫病的防制很不利。美国全国大概只有九万户养猪的.但河南省估计有不下九万户养猪的.猪和猪场的密度都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17.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实验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人口基数大,教育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在校生人数急骤增加,而教育设施、经费及师资力量却难以与之相称。因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natis)体外黏附和侵袭细胞的能力,选择HeLa细胞为感染模型,分别以细菌黏附和侵袭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借助革兰和姬姆萨染色及电镜观察来研究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结果显示: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HeLa细胞,菌株感染30、60、90、120、150min后每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分别为0.84、4.68、8.52、9.27、8.2个,而菌株F149T对HeLa细胞有较低的黏附作用。侵袭试验表明Yu-PDS-RZ-1-SLG有低度侵袭力,侵袭的细菌数在150min时达到最大,约8.27·1 000细胞-1,随后细胞破碎,细胞逐渐脱落,而菌株F149T未检测到侵袭力。染色及电镜试验进一步证实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可黏附于HeLa细胞表面并侵入细胞内部。菌株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表明细菌的表面蛋白参与黏附。黏附和入侵特性是鸭源鸡杆菌定殖在组织表面重要的能力,该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体外定量法检测20株鸭源鸡杆菌的被膜形成能力,并对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1株鸭源鸡杆菌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质、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被膜形成能力中等,2株形成能力较强;鸭源鸡杆菌在银染法、试管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中形成BF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24、60、24h。其生长周期为8h开始起始黏附、20h大量黏附阶段、24h时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32h生物被膜老化散播,之后起始新一轮的被膜周期。葡萄糖、蔗糖及NaCl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膜的形成,且随着加入量增加NaCl对被膜形成抑制更显著,而低质量浓度的MgSO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鸭源鸡杆菌聚集成团状、相互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