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91.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92.
疱疹病毒是一类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由长节段(L)和短节段(S)组成.UL31基因是基因组独特UL序列中的一个核心基因,具有典型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种磷酸化蛋白.该蛋白与UL34蛋白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边缘,与病毒核衣壳初期包膜形成有关,对病毒DNA的合成、包装和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UL31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疱疹病毒UL31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3.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相同形态和较大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它不仅能引起原发性感染,还能引起潜伏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此外,某些疱疹病毒是哺乳动物和禽类等动物肿瘤的病原因子,因此防制此病毒病不容忽视.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该病毒病的主要手段.文章在简单介绍动物疱疹病毒常规疫苗的基础上对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综述,并对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4.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5.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高、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6.
对已构建的鸭瘟病毒(DPV)DNA基因文库重组质粒序列测序后,结合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DPVUL2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PCR扩增后将其连接至pMD18-T克隆载体,获得完整基因。经测序、PCR和双酶切鉴定,进一步用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确认完整片段(ORF2412)属于DPVDNA(GenBank登录号EF643557)。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NNPPversion2.2、Translate tool、DNAStar等分析序列特性,并用EMBOSS软件包的CHIPS和CUSP程序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其具有疱疹病毒_UL28类似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包含1个保守结构域:疱疹病毒加工和组装蛋白(PRTP),并含有多个与功能相关的磷酸化和N-糖基化位点,编码多肽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DPVUL28基因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UL28基因在密码子选择使用上显示出较强的偏爱性。  相似文献   
197.
克隆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C2株ORF5基因。测序分析表明SC2株属美洲型PRRSV。构建的ORF5基因疫苗经脂质体转染Marc-145细胞后,第26h检测到疫苗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第56h达到高峰。疫苗肌肉注射小鼠和仔猪后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未发现核酸疫苗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现象;且能使仔猪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期持续135d以上。结果表明,构建的PRRSV ORF5基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8.
将构建的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转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每隔12h检测VP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不同剂量分别通过基因枪轰击和肌肉注射免疫28日龄健康雏鹅,于免疫后第3、7、14、21、28、35、49、63、77和105d采血,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结果,转染后第24h即可在GEF中检测到GPVVP3蛋白,第60h表达量达到高峰。试验组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D490nm值在免疫后第35d达到最大。肌肉注射组和基因枪组免疫后第14~63d、第7~63d的D490nm值分别与PBS对照组差异板显著;肌肉注射组及基因枪组免疫后第21~49d的D490nm值显著高于弱毒疫苗对照组;肌肉注射组及基因枪组免疫后第14~63d的D490nm值板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表明,基因枪轰击和肌肉注射pcDNA—GPV—VP3均能诱导雏鹅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9.
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DVH阳性的病死鸭肝脏分离到3株(CD、HB、XC)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30~40nm,对氯仿、pH3.0、50℃,60min的处理不敏感,分离毒连续传代3次,全部鸭胚在24~60h死亡,胚体呈弥散性充血、出血,其致死鸭胚的能力能够被Ⅰ型DHV高免血清中和。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鸭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重新分离到相同病毒。间接免疫组化检测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雏鸭的肝、脾、肾等均呈现DVH阳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病毒均为Ⅰ型DHV,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0.
大肠杆菌属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大肠杆菌属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引物及针对大肠杆菌属的特异Taqman探针,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的PCR扩增产物作为阳性模板制定标准曲线,建立大肠杆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Mg2+最佳工作浓度5 mmol/L,探针最佳工作浓度0.12μmol/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能够定量和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而与肠道优势菌群的代表种葡萄球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呈阴性反应,检测大肠杆菌16S rDNA基因的灵敏度达40.8 copies/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对20、26、324、1、47、56日龄樱桃谷鸭的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每个细菌含1个16S rDNA基因拷贝数计),大肠杆菌属细菌总量,气管内为7.06×10^7~3.01×10^8个;食道内为1.73×10^8~3.23×10^8个;十二指肠内为2.29×10^8~2.39×10^9个;空肠内为1.28×10^8~1.69×10^9个;回肠内为1.86×10^8~1.90×10^10个;盲肠内为6.01×10^8~1.38×10^9个;直肠内为1.07×10^8~4.67×10^10个。樱桃谷鸭从食道到直肠的大肠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盲肠和直肠分布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