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彩棉15号(原代号棕325)是新疆农一师农科所和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以引进的河北丰产、抗病品种9119为母本,以棕絮1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南繁北育及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2003年建立株行,2004—2005年进行品比试验和室内考种鉴定。  相似文献   
6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石河子株的分离与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不同的基因型在抗原性方面存在差异,使疫苗免疫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本试验对分离到的BVDV石河子株和其他石河子分离株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对病毒的遗传分类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开发新的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免疫学试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测定以及PCR技术、同源性比较等方法分离、鉴定1株BVDV石河子分离株,命名为BVDV shz132株,并应用系统发生分析方法鉴定该株与其他石河子分离株Manasis、hihezi148和Letuyi株的基因型。将免疫学鉴定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分离的BVDV shz132株病毒直径为40~60 nm,为有囊膜的球形颗粒。理化鉴定结果与参考株BVDV Oregon C24V一致。根据BVDV基因组5-′UTR基因设计引物在发病牛淋巴结、肠道分泌物制备的悬液及其分离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均扩增得到了大小为267 bp的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BVDV shz132株与BVDV Osloss株的同源性最高(97.5%),BVDV Manasi株等与BVDV NADL株的同源性最高(97.8%);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上述所有石河子分离株均属于BVDV-Ⅰ型。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PRL(prolactin)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关联性,通过测序法从10尾草鱼的PRL基因中筛选到6个突变率高于30%的变异位点,包括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1个插入型突变(–/CACTCACTA),分别命名为2551GA、2639GC、3247AG、5197TG、5897GA和3391–+。利用AS-PCR(allele-specific PCR)和基因分型技术对192尾4月龄草鱼的PRL基因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对变异位点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639GC、3391–+和5197TG对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2639GC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个位点基因型比较发现,3391–+的突变型(–+和++)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P0.05);2639GC的GC及5197TG的突变型(TG和GG)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别显著低于2639GC的GG和5197TG的TT野生型(P0.05);2639GC突变型(CC)个体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639GC其他基因型(GG和GC)个体(P0.05)。两位点组合比较发现,含3391–+突变型(–+和++)的组合对应体长和体重普遍高于其他组,含2639GC的CC突变型的组合对应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草鱼PRL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间存在显著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草鱼生长和肉质改良的候选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64.
论述了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和优势,指出了陇西县中药材产业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对陇西县中药材产业转型提升进行了5个方面的分析思考,即树立有机中药材产业基地的理念,打造陇西有机中药材产业;加强有机中药材产业的投入品研制,积极研发有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发有机中药材初深加工技术,防止二次污染;搭建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平台筑巢引凤。  相似文献   
65.
三维模型检索技术能有效提高三维模型的复用率和共享率.为了提高三维模型检索结果的准确率,提出一种融合细节与整体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方法,通过SIFT特征和傅立叶描述子特征来对三维模型进行特征描述.分别利用这2种特征来对三维模型进行相似度度量,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对这2种特征进行融合.通过融合这2种特征可以达到同时兼顾三维模型的整体形状特征和局部细节特征,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提高三维模型检索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6.
五味子市场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根据产地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已有2000多年.全世界该科植物约50种,中国有28种并已发现19种可供药用.北五味子疗效显著,久负盛名,颇受国内外药商青睐.随着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北五味子已成为极具全球化市场开发前途的经济植物,被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67.
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方法,利用RS、GIS空间技术和手段,从图斑尺度对1990、2000、2005~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0年的0.726 7 gha/cap,到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到0.556 0 gha/cap,20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0.170 7 gha/cap.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与局地性,整体以大明山和十万大山为分隔带,两大山脉两侧生态承载力较高.  相似文献   
68.
<正>别小看一颗小小的菜苗,放到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数量立即被放大到以亿、10亿来计算。北京市把农业节水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仅通过蔬菜集约化育苗一项,小菜苗就能做出高效节水的大文章。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中,通风透光、温湿可控的智能化育苗温室内,穴盘中10多厘米高的芹菜苗郁郁葱葱,苗床上方8.5米宽的移动式喷灌机均匀地洒着水,"走动"一次能浇灌菜苗25万株。芹菜苗是集约化育成的,让我们为集约化育苗节水算笔"明细账"。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海南省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着重分析太阳能在海南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情况和海南省的实际利用情况,在合理开发利用方面提出建议和策略,研究了海南省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