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6篇
  34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究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各异且差异显著(P<0.05)。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971条有效序列,219017条优质序列和2004个OTUs。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多样性指数为轻度>重度>中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间差异为轻度>重度>中度。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77.25%、84.27%和78.66%;乳球菌属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属,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14.29%、38.84%和7.39%。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细菌群落的组成具有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为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大量高效溶磷菌株,本研究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进行溶磷菌株的初步筛选和优良溶磷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对分离筛选效果较好的PKOC2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从红三叶根际分离出26株溶磷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7株优良溶磷菌株进行初步比对鉴定,初步鉴定结果为:菌株MHS4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MHS7和MHS1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MHS27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MHS30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MHS31为盖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菌株MHS49为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PKOC2溶磷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18.19g·L~(-1),Ca_3(PO_4)25g·L~(-1),MgCl2·6H_2O 3.21g·L~(-1),MgSO_4·7H_2O 0.25g·L~(-1),KCl 0.2g·L~(-1),(NH_4)_2SO_40.08g·L~(-1)。红三叶根际溶磷菌资源丰富,优化后的溶磷培养基为高效溶磷菌资源筛选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73.
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高产饲用甜高粱品种为目的,引进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比较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刈割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参试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鲜草产量以最高,与大卡以外的其他4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鲜草产量排序为大力士(80.27 t/hm~2)大卡(71.37 t/hm~2)牛魔王(64.53 t/hm~2)海牛(64.42 t/hm~2)绝佳(47.28 t/hm~2)蒙农青饲4号(46.45 t/hm~2);干物质产量尽管差异较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刈割次数对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1次的产量(21.58 t/hm~2)高于刈割2次的产量(12.12 t/hm~2);刈割次数间鲜草产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刈割次数与品种间具有交互作用,其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刈割1次的鲜草产量为85.50 t/hm~2,干物质产量为30.99 t/hm~2,均高于其他品种刈割1次和2次的产量。综合分析,6个参试品种中草产量以大力士在刈割1次时表现最好,最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7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as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分布全国各地。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梨、苹果、杏、桃、李等树种的果实和新梢。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张掖地区部分梨园均有发生,成灾面积越来越大。本区已有梨园2万hm~2,主栽品种为苹果梨,进入盛果期梨园占50%。遭受梨小食心虫危害梨园,一般虫果率达25%~35%,严重时可达75%以上,经济损失达45%以上。为减少因梨小食心虫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在1992~1998年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5.
杨晓 《干旱区研究》1999,16(2):71-73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oikos和logos两词的构成,其直接含义是居住地的研究。1869年德国的动物学家海克尔(E.H.Haeckel...  相似文献   
76.
通过2020—2022年对腾冲市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初步摸清了其发生和危害特点。低海拔区域(1400 m以下)的荷花、团田、蒲川、新华等乡(镇)草地贪夜蛾较中高海拔(1400~1900 m)的腾越、北海、明光等乡(镇)发生早;危害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轻;草地贪夜蛾成为腾冲市烟后套种玉米和秋植玉米危害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77.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山羊和绵羊的急性、烈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体金试纸条、酶联免疫ELISA、板式化学发光。本试验利用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和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磁微粒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将整个反应过程缩短至15 min。为大批量临床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在人类及动物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中的作用关注甚少。直到最近,学术界才开始对菌群与肠道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系统性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肠道细菌在病毒入侵、病毒致病性及机体抗病毒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初现端倪,但其机制并未得到全面揭示。本文对近年来在细菌和肠道病毒互作方面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肠道病毒利用细菌促进其体内入侵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细菌促进病毒体内感染的机制分为2类:一类是提高病毒粒子稳定性及促进病毒在宿主靶细胞上的黏附作用,即通过提高病毒感染效率促进感染的直接机制;另一类是改变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倾向性,即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间接机制。对病毒利用肠道细菌促进体内感染的相关机制进行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揭示病毒与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解析肠道病毒逃逸宿主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为新型肠道病毒疫苗及相关疫苗佐剂的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新方法的提出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枯萎病是目前危害北京草莓产业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北京昌平地区采集的草莓枯萎病株中分离到引起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φ=25%腈菌唑、w=60%嘧菌酯、w=70%代森锰锌、w=75%百菌清、w=50%异菌脲7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03、0.63、0.73、5.91、8.90、78.54、229.09mg/L;另外,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4种杀菌剂的药效可持续96h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48h后对草莓枯萎病的抑制效果显著下降。因此,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是草莓枯萎病防治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0.
应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食用栝楼雌雄植株的DNA指纹图谱,获得与食用栝楼雌雄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可准确、有效地鉴定食用栝楼种苗雌雄性别,为栝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