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8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1 兔场环境 兔场应建在干燥、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易于排水的地方,水源要充足,并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的规定.周围2 000米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场、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 000米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生产区要保持安静并与生活区、管理区分开.  相似文献   
42.
近些年来,接连曝光的动物食品安全事件再次表明,当前威胁动物食品安全的因素仍然很多,如动物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过低、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某些环节监管不力、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知假贩假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等.为了严厉打击在动物中违法添加非法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行为,东海县出"重拳"强化畜产品监管,确保动物食品安全,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43.
1谷物饲料 谷物饲料包括禾本科谷实、豆类,如大豆、黑豆、豌豆和蚕豆等,属于碳水化合物性饲料,每千克饲料约含可消化能12 133.6~13 807.2兆焦以上,含粗蛋白在7%~13%左右,且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很不平衡,特别缺乏长瘦肉的赖氨酸.谷实类饲料含能量高、营养浓度大、体积小,容易消化吸收,故主要作为猪的能量精料来用.在瘦肉猪的育肥中、后期,应适当控制高能量饲料,稍提高大麦含量,以促进长肉和改善胴体品质.但大麦必须粉碎,否则不易消化. 2粮食加工副产品饲料 饼类饲料包括豆饼、花生饼、棉仁饼、菜籽饼和麻籽饼等,其粗蛋白含量可达30%~45%.蛋白质中除含有一定的必需氨基酸外,有的还富含赖氨酸.饼类饲料是养猪的优质高蛋白饲料,尤以豆饼质量更好,用以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44.
<正>1影响环境条件的因素1.1温度对猪的生活、生产有利的温度范围称之为适宜温度。一般大猪为15℃~25℃,仔猪出生后第一周为27℃~28℃。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抗病力在15℃~23℃最佳,饲养较为经济。猪怕冷,为了维持生命,保持体温恒定,不得不多吃料来抵御寒冷,这不仅增加饲料消耗,而且还  相似文献   
45.
1影响环境条件的因素1.1温度对猪的生活、生产有利的温度范围称之为适宜温度。一般大猪为15~25℃,仔猪生后第一周为27~28℃。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抗病力在15~23℃最佳,饲养较为经济。1.2湿度若空气高湿低温时,猪体大量失热而感到过冷,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病,特别是易患感冒。高湿高温会阻碍机体散热,使猪体过热,易患热射病,造成中暑,此外,潮湿也是仔猪副伤寒、下痢、呼吸道疾病与湿疹、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诱因之一。这是因为潮湿是病原微生物繁衍  相似文献   
46.
1哺喂初乳在奶牛饲养中,犊牛出生后应与母牛分开饲养,所以要对犊牛进行人工哺乳。犊牛出生30分钟内喂给初乳为宜,不能超过1小时。根据犊牛的初生体重和健康状况确定初乳喂量,原则上,首次喂量要多,至少应饲喂2千克,并在出生后6小时饲喂第二次,以便让犊牛在出生后12小时内从初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出生后24小时内共要饲喂初乳3~4  相似文献   
47.
1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本病以猪的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病原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其他脏器中含毒量较少,但发病早期呼吸道及肾中含毒量也很高。该病毒不耐热,对光敏感,一般消毒药均可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48.
49.
<正>秋季忽冷忽热、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变化大,是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用中药防治猪秋季常见病,具有安全、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各地可因地制宜,灵活选用方剂,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0.
畜禽使用磺胺类药物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近年来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未被淘汰,而且在抗微生物药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抗菌增效剂和一些新型磺胺药出现后,使磺胺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但是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磺胺类物药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出现诸多弊端,给畜禽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