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热应激对鸡免疫器官组织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伊莎蛋雏鸡接种新城疫两种类型疫苗,热应激可导致其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发生水肿,萎缩和细胞坯死病变,但免疫后29d,病变有一定恢复,水肿消失。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分离株全基因组中的CP204L基因序列,在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密码子优化,克隆到pCold TF冷休克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p30。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和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用His标签镍柱对重组蛋白P30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用纯化后的P3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重组质粒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在约82 ku处有目的蛋白特异性条带。当16℃诱导12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不同IPTG浓度诱导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30重组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  相似文献   
33.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仔猪发病模型,本试验使用HPS血清4型(SD-05、ZC-7)、血清5型(HB-08、PZ-26)菌株对仔猪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通过腹腔注射,对21~28日龄健康易感断奶仔猪开展攻毒试验,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对死亡仔猪进行细菌分离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仔猪的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4.8×10~9、4.7×10~9 CFU。攻毒后仔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消瘦、跛行、可视黏膜发绀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胸腹腔内和脏器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出现"绒毛心"等病理变化。在仔猪组织器官中成功分离到HPS血清4型SD-05株和血清5型HB-08株。结果表明,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血清4型和5型HPS感染的仔猪发病模型,为其致病机制、诊断和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约2.5kb),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获得载体puDTK。根据已知载体pcDNA-LacZ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出pcDNA-LacZ上含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puDTK的TK上,获得质粒puDTCL。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T-HA质粒上扩增出HA基因,克隆到puDTCL的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NheI与ApaI之间,成功构建含LacZ及HA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uDTCL-HA。将这载体质粒与DPV34F2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35.
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Bartha(PRV Ba)株gC基因的序列(NC EU719641),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PRV Ba株为模板,PCR扩增出PRV gC膜外区部分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大小为35 ku的重组蛋白,命名为pET-gCN813.按照His-Bind纯化试剂盒说明书纯化表达产物,获得融合蛋白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36.
以地高辛(DIG)标记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HA基因的保守片段制成核酸探针,与H3及H1亚型的猪流感病毒(SIV)的cDNA、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的cDNA、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DNA、猪瘟病毒(CSFV)cDNA、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DNA进行斑点杂交,检测探针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探针仅与H3亚型的猪流感病毒(SIV)的cDNA杂交呈阳性,与其余病毒杂交呈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探针最低能检出约6 pg/μL的H3亚型的SIV RT-PCR产物.应用该探针对35份疑似SI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病料,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建立的DIG标记的核酸探针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合于对H3亚型SI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7.
从水貂基因组中通过PCR的方法克隆得到干扰素α基因(IFN-α),将IFN-β成熟肽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E.coliBL21(DE3)工程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表明IFN-β片段长564 bp,与已报道的水貂干扰素-α基因相比同源性98%。IFN-α成熟肽可编码166个氨基酸。重组质粒经ITPG诱导6 h后蛋白表达产物较高,表达量占菌体表达量的50%,分子量约为36 ku,与预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8.
从济南某猪场急性死亡的病例中,采集猪心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通过病原分离,药敏试验,猪链球菌2型荚膜多糖基因(cps2J)的PCR检测及动物试验分别对其进行病原、药物敏感性、血清型和生物学特性等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符合链球菌的特点,cps2J基因PCR扩增均出现长度为675 bp的特异性条带,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链球菌2型参考菌株的cps2J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8%~100%,由此证明其病原菌为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表明能100%致死小鼠。  相似文献   
39.
液相芯片技术是整合了激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中。液相芯片技术支持单重和多重分析,可在多种测定方法中对蛋白质和核酸靶标进行高通量检测,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所需样品量少、更灵敏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渐代替传统检测和定量病原体的工具,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系统(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方法。动物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殖业健康发展,一些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效灵敏的诊断系统将有助于在传染病暴发期间筛选大量样本,防止感染扩散。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平台。作者简要概述了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和优点,重点阐述了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动物疫病,包括猪病、禽病、兔病、犬病、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相信今后液相芯片技术会成为临床诊断、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防范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析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与进步。  相似文献   
40.
犬瘟热病毒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犬瘟热病毒F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大肠杆菌BL21表达的犬瘟热病毒重组F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I、FA、Western-blot、细胞中和试验鉴定各株单抗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7株稳定分泌犬瘟热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6,3E10,3A2,5B7,5F6,6H8,9B6);单抗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a,IgG1,IgG2b,IgG1,IgG1,IgG2a和IgG1;细胞中和试验初步证实2株单抗(5B7,9B6)具有中和犬瘟热病毒感染Vero细胞的作用,中和效价分别为1∶320和1∶640;经ELISA相加试验证实7株单抗的作用位点不同,其中2D6,5F6的作用位点非常相近。[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7株抗犬瘟热F蛋白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研究犬瘟热病毒F蛋白和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