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2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农耕新方法粉垄整地上壤速效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削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分别为3.02%~35.16%、6.80%~39.54%...  相似文献   
82.
收获机虚拟环境模型与仿真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收获机械的设计创新以及整机作业行为和性能的仿真试验,以玉米收获机为例,采用Unity3D虚拟平台构建了收获机械三维仿真模型。根据物料流变特性,以虚拟弹簧和虚拟墙构建了植株模型,通过建立行为控制模型实现了收获机械与植株的交互,最终开发了收获仿真平台,应用该平台进行了验证试验和不同条件下的收获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植株模型和虚拟收获环境符合收获机械仿真需求,仿真平台可进行收获机械作业性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对2015年收集的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的总分离频率最高,为35.90%,为优势菌。进一步分析显示,山西、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省以禾谷镰孢复合种为主,分离频率分别为81.25%、 75.00%、 44.00%和44.44%;内蒙古以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为主,分离频率为56.25%;辽宁省拟轮枝镰孢菌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4.48%和31.03%;而在陕西省,禾谷镰孢复合种、拟轮枝镰孢菌和亚粘团镰孢菌(F. subglutinans)分离频率均为28.57%。以禾谷镰孢复合种的EF-1α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生树,进一步对分离到的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亚种鉴定。结果表明,春玉米区禾谷镰孢复合种为禾谷镰孢菌和布氏镰孢菌,且以布氏镰孢菌为主。  相似文献   
84.
郭宁  马井玉  张海剑  石洁  李坡  孙华 《植物保护》2017,43(4):213-217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最高防效为63.83%,挽回产量14.52%。两种药剂对弯孢叶斑病的最高防效都在60%以上,挽回产量最高达11%,但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最高为29.91%。  相似文献   
85.
Seedling vigour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in relation to crop growth and yield. Traits such as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 in various crop species, including rice. A diverse panel of 227 rice varieties from several countries wa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chlorophyll contents at multiple time points during the seedling stage using a 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 (SPAD) meter, a non‐destructive portable device. Using new statistical approaches, several chromosomal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third leaf at 13, 16 and 19 days after imbibition were detected.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cluster on the end of chromosome 1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leaf senescence. This region was enriched with genes related to cell death and the stress response. We have identified rice germplasm showing delayed‐senescence phenotypes, these could be suitable donors and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and the use of significant SNP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raits c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selection in breed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86.
寄主植物烟草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单侵染及复合侵染后,对烟蚜种群增长、寄主选择行为及CMV的传播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两种病毒侵染烟草,尤其是复合侵染能降低对烟蚜的适合度,抑制烟蚜种群增长.烟蚜在依靠嗅觉和视觉对寄主进行初次选择时,对CMV侵染烟草的选择率最高,当烟蚜取食寄主植物并直接判断食物品质后,会再次对寄主进行选择,最终对健康烟草的选择率最高.实验结果表明:CMV感染烟草后能吸引更多的烟蚜取食并获取病毒,同时降低烟草对烟蚜的适合度,促使蚜虫选择新寄主,从而有利于病毒在田间扩散.尽管烟蚜对病毒复合侵染烟草的选择率最低,但取食后对CMV的传播效率却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7.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实验室筛选的两株发酵性能优良菌种D2和E2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E2和D2菌的最佳碳源、氮源为乳糖和蛋白胨,微量元素Zn2+,Mg2+对E2和D2菌的生长皆有促进作用,而Ca2+对E2菌有促进作用,对D2菌则没有作用。E2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3.5 h,温度 41℃,初始pH 8,接种量 2%;D2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种龄2.5 h,温度 43℃,初始pH 7,接种量 4%。  相似文献   
89.
非水溶性茶叶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采用碱法从茶叶中提取非水溶性茶叶蛋白的工艺,茶叶蛋白提取率达61.1%。通过调节提取液pH值的方法制备粗蛋白,粗蛋白纯度为54.45%;以高血脂症大鼠为模型,研究了非水溶性茶叶蛋白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非水溶性茶叶蛋白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TC、TG、LDL-C、AI和R-CHR指标(P<0.05),对HDL-C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证明非水溶性茶叶蛋白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0.
厦门市灌口镇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樱  何玄  潘鄱 《热带农业科学》2008,28(1):44-48,53
在对厦门市灌口镇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资源及基础设施现状等进行初步调查基础上,对其风景景观资源进行详细的评价,认为灌口镇具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条件,并拟提出其生态旅游规划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