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8篇
  52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白木香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也是国产沉香药材唯一资源植物,现已濒临灭绝,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白木香DNA较传统方法简单高效.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OD260/OD280比值测定,所得基因组DNA纯度高,可作为ISSR等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标记.通过优化影响白木香ISSR-PCR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白木香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中,模板DNA、引物、Mg2+、dNTP和Taq DNA聚合酶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 ng、0.8 μmol/L、2.5 mm01/L、0.2 mmol/L、1.0 U,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35个循环.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 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 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疾病因素成为制约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抑制的产生机理和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提高牛体抵抗力的方法,以期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risk factors for fracture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An outstanding question concerns the optimal amount of dietary calcium needed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fracture. DESIGN: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with self-reported fracture risk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utrient intake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semi-quantitative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at recruitment. SETTING: The UK.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26 749 women and 7947 men aged 20-89 years. RESULTS: Over an average of 5.2 years of follow-up, 1555 women and 343 men reported one or more fractures, 72% of these resulting from a fall. Among women, fracture risk was higher at lower calcium intakes, with a relative risk of 1.7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33-2.29) among women with a calcium intake of < 525 mg day- 1 compared with women with a calcium intake of at least 1200 mg day- 1 (test for linear trend, P < 0.001). 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calcium with fracture risk was stronger among women aged under 50 years at recruitment than among women aged 50 and above. Dietary calcium intak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risk in men. Fracture risk was not related to the dietary intake of any other nutrient examined. CONCLUSION: In this population, women with a low dietary calcium intake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bone fracture, and this association was more marked among younger women than among older wo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西瓜后绿突变体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探究西瓜叶色后绿机制及将叶色标记应用于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发现的西瓜叶色后绿突变体63第三节位(Ⅰ时期)黄化叶片、第九节位(Ⅱ时期)绿色叶片及绿叶品系Liu-2相同节位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总叶绿素(Chl))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产量(F0)、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Ⅰ时期相比,在Ⅱ时期,正常绿叶品系Liu-2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Chl及Chl a/Chl b差异不显著,但Caro/Chl显著降低了2.7%;后绿突变体63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及Chl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较Ⅰ时期分别增加177.7%,251.9%,92.0%和171.1%,而Caro/Chl极显著降低了29.2%。Liu-2的PnGsTr分别提高133.1%,41.0%和7.3%,Ci减少16.0%;后绿突变体63的PnGsTr分别提高1 213.7%,49.6%和17.3%,Ci减少19.3%。与Ⅰ时期相比,Ⅱ时期Liu-2的F0减少4.9%,FmFv/FmFv′/Fm′、ΦPSⅡqP、ETR分别增加8.0%,3.0%,33.9%,77.2%,32.2%和77.2%;63的F0FmFv/FmFv′/Fm′、ΦPSⅡqP、ETR分别增加78.1%,124.1%,6.6%,25.3%,70.0%,34.5%和68.5%,63转绿后F0Fm的增加程度大于Liu-2。【结论】西瓜后绿突变体63-Ⅰ时期光合色素过低,导致幼叶黄化;Ⅱ时期光合色素含量大幅提高,使叶色逐渐由黄转绿。在此过程中其Chl含量提高,光能捕捉能力增强,荧光产量增加,最终光合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不同类型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东善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处理(ck,山间防火池水,pH 6.6)、不同酸雨类型[包括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酸雨酸度(模拟溶液pH 4.5、3.5和2.5)]胁迫1 a后,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  随着酸雨酸度增加,不同类型酸雨处理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土壤交换性氢离子(H+)和铝离子(Al3+)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相比,酸雨pH为2.5时,土壤交换性H+、Al3+均在硫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75%和240%,在混合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54%和246%,在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46%和249%。此外,酸雨胁迫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氮(P<0.05),但酸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影响不显著;酸雨胁迫1 a后,pH 2.5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378.89±60.69)和(38.67±4.10) mg·kg?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强于酸雨类型,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效磷和总碳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氮。  结论  1 a的短期酸雨胁迫后,酸雨酸度仍然是影响杉木林土壤特性的主要因子,而酸雨类型转变将会加剧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的抑制作用。图6表3参29  相似文献   
18.
彭美龄  金琳  姚一飞  李婉雪  代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34-138,155
2013—2018年,每周对洞庭湖的2个湖体断面进行水质监测,采集酸碱度(pH)、溶解氧(DO)、高锰酸钾指数(CODMn)、氨氮含量指标(NH3-N)等4个水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DO与其他3个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GIS绘制洞庭湖植被覆盖特征的遥感图像,研究洞庭湖水体DO值水平与附近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洞庭湖湖体溶解氧(DO)夏季(6—8月份)含量低,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份)含量高,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2)从空间上来看,西洞庭湖溶解氧含量整体上大于东洞庭湖,不同地域溶解氧的水平差异较大;(3)洞庭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pH值正相关,与氨氮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高锰酸钾指数无相关关系;(4)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稻生产有影响且两者之间不是单一的正相关关系,当溶解氧为9.8mg/L左右时,稻田覆盖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9.
李梅玲 《长江蔬菜》2014,(10):27-31
以鸡毛菜为材料,通过控制穴盘质量,研究不同灌水量(100%ET、90%ET、80%ET和70%ET)对鸡毛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充灌水量100%ET及90%ET处理下鸡毛菜地上部干鲜质量、株高、茎粗均最高;80%ET处理下鸡毛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优,但该处理下鸡毛菜生物量显著低于100%ET和90%ET处理的;70%ET处理除鸡毛菜可溶性蛋白质外,生物量与品质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100%ET处理耗水量高于90%ET处理的,因此,综合鸡毛菜生物量、品质以及耗水量,在试验设计的范围内90%ET灌水量是最适合鸡毛菜生长的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棉花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不同年份和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年试验结果0~20 cm土层除2012年8月和9月份外其它时期和20~40 cm土层除2013年8月份外其余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均是秸秆还田显著高于秸秆未还田,而40~60 cm土层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活性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2013年4月和9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3年5月和8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的2012年9月份和2013年6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2年6月份、2013年5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