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2篇
  17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杏落花落果生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哈尔滨地区东北杏(Ann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有关落花落果现象进行调查,并对杏花器做了解剖学研究,以探求杏落花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杏落花落果现象严重,不同地点落花率在31%~100%之间;同株不同部位落花率在31%~65%之间。在花器结构上出现花被片萎缩、子房变小、花柱未伸长等现象。研究认为,杏落花落果及雌蕊败育与品种特性、树体营养状况、外界环境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42.
10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分别测定了10种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一株鸡关节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0种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黄连、大青叶、艾叶、连翘4 种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3.
将紫苏油微胶囊产品加入夸克中,考察其对夸克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的添加对夸克质构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硬度随着紫苏油微胶囊添加量的增大而先上升后降低,紫苏油微胶囊后添加组在2%的添加量时,弹性出现大幅回升,达到显著水平(P<0.05).紫苏油微胶囊无论以何种方式加入夸克,对夸克凝聚性均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紫苏油微胶囊以后,夸克的回复性显著变差(P<0.05).紫苏油微胶囊的两种添加方式对夸克黏着性具有相似影响.  相似文献   
44.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分3个实验。实验1对比了不同浓度的离子霉素对牛去透明带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效果;实验2比较了手工半卵切割法去核与显微半卵切割法去核的效果;实验3对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技术在牛手工体细胞克隆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去透明带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离子霉素浓度为2.0μmol/L组的激活效果最好,其囊胚发育率(29.4%)极显著地高于浓度为5.0μmol/L的对照组和0.5μmol/L组(囊胚率分别为8.3%和9.4%,P〈0.01);采用半卵切割法去核,手工切割的半卵存活率(85.6%)与显微操作(90.3%)差异不大,切割速率(约100枚卵/h)相仿。对双半卵与体细胞进行同步融合处理时,应用50%浓度的PEG融合率(39.3%)极显著好于45%、55%和60%的PEG(融合率分别为0%、16.2%和5.3%,P〈0.01)。  相似文献   
46.
乳铁蛋白及其生理机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铁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转铁蛋白家族的一员。它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外分泌物中,乳中的含量较高,因其广泛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概括介绍乳铁蛋白的结构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及乳铁蛋白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材料,对照组不饲喂"雅士勇"口服液,两试验组分别饲喂25 mL和30 mL"雅士勇"口服液,研究"雅士勇"口服液对猪的射精量和精子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雅士勇"口服液对射精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种公猪的精子畸形率有显著影响,对照组的精子畸形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两个试验组(P<0.01),而两试验组之间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8.
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随着双孢菇栽培的普及和菌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其品种资源日趋丰富.不同的双孢菇品种类型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同的生产区域,选用的菌株也不尽相同.明确品种类型,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良品种及使用高质量的菌种,是确保双孢菇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0.
使用蒸渗仪群开展了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讨论了在降雨、灌溉和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多种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规律,并确定了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和相应的合理灌水量。结果表明,从返青至收获期,在40~150 cm埋深范围内,无灌溉无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对作物腾发的贡献率可达到90.0%以上,而降雨和灌溉处理的地下水贡献率减小到54.0%~78.9%。另外,无论是否有降雨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地下水贡献率都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150 cm是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每公顷穗数较大是冬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埋深处理的主要原因。从返青至灌浆期,在150 cm埋深下,只需在拔节期灌水约60.0 mm,冬小麦产量就可达到8 846 kg/hm2,在无灌水和降雨时产量可达到拔节灌溉处理的8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