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2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850篇
林业   586篇
农学   523篇
基础科学   447篇
  878篇
综合类   4084篇
农作物   529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1802篇
园艺   535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8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对地下害虫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大量释放绿僵菌可能引起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影响其植物保护的综合效果。本文研究了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菌后,在根际和根围土壤中绿僵菌自身种群及土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消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种群在30 d内快速下降,之后降速减缓,以低密度持续存活。随花生生长,土壤微生物自身有消长过程,施用绿僵菌对放线菌影响最大、真菌其次、细菌最小,在根际的影响大于在根围的影响。分别地,绿僵菌处理对根际和根围细菌、根围真菌无显著影响;使根际真菌种群初期的下降速度减缓,到达谷底时间由15 d推迟到30 d,但回升速度加快,达峰顶由60 d提前到45 d,峰值降低1/3;绿僵菌明显抑制了根际放线菌种群,使其消长变化周期与对照完全相反,且45 d时回落至低点后不再回升;绿僵菌减缓了根围放线菌种群下降,使达谷底时间由30 d推迟到45 d,且回升幅度减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施菌后15~30 d的幼苗至初花期有明显变化,细菌种群总体占比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相比,施菌后的根际细菌占比提高,真菌占比下降,放线菌占比显著地先抑后扬。在根围的变化相对较小。45 d即盛花期后,三类微生物结构逐渐恢复趋近原来状态。  相似文献   
972.
为考察温阳为主中药复方对肥胖大鼠糖代谢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SD 肥胖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温阳复方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8周,在给药第4、8周测其空腹血糖,给药 8周后测口服糖耐量与肌糖原、肝糖原、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给药 8周后,温阳复方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升高。结果表明,温阳复方能够明显纠正肥胖大鼠糖代谢紊乱,有效预防和延缓早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3.
山西省农田啮齿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山西省不同地区农田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探索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采用笼捕法和夹捕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市的17个县(市、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隰县农田的啮齿动物捕获率(C)最高,达到14.77%,该地的啮齿动物多样性指数(H′)也最高,为1.811 1;朔州市朔城区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00 1。每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纬度与农田啮齿动物的捕获率、物种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指数(D)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纬度可能是影响啮齿动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74.
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是危害茶树的常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此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10%蜂蜜水和10%糖水时,雌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52.5±16.83)粒和(177.5±19.01)粒;产卵期显著延长,分别为(17.8±1.08) d和(21.4±1.27) d。补充不同营养对雌成虫产卵期和产卵后期有显著影响,但对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补充10%糖水时,雌成虫的寿命最长,为(29.1±1.41)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蜂蜜水、水和对照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8±1.15)、(14.4±0.48)、(6.3±0.37) d。补充10%糖水和10%蜂蜜水时,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21.3±0.93) d和(19.5±1.20) d,显著高于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每个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均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10%糖水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75.
侯梁宇  王克如  韩冬生  李少昆 《玉米科学》2020,28(1):132-136,141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机械化作业和收储烘干等环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场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表明,71团场位于西北灌溉玉米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以密植增产为基础、子粒收获为核心、绿色防控与秸秆还田为保障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高产和高效的协同提高与绿色可持续生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田间测产验收,2012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创造16701 kg/hm^2、18414 kg/hm^2和18447 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700 hm^2)高产纪录,净利润在15000元/hm^2以上,为现代玉米生产树立了成功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976.
为筛选有效防治刺梨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 以‘贵农5号’为试材, 研究5种植物源农药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两次施药后, 植物源农药对刺梨白粉病防效良好, 能提高果实品质, 增加产量; 其中, 0.5%大黄素甲醚AS、0.5%小檗碱AS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8.09%、85.82%, 药后14 d 防效分别为82.07%、83.27%, 与化学药剂相当; 0.5%大黄素甲醚AS处理组果实品质最佳, 相对化学药剂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2.11%、24.58%、11.26%, 抗氧化能力增强6.72%; 6%大蒜素EC、0.5%大黄素甲醚AS、0.5%小檗碱AS处理与化学药剂25%嘧菌酯SC处理相比产量无明显差异, 增产作用相当, 增产率分别为143.02%、152.29%、148.38%; 从对刺梨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果实品质、产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0.5%大黄素甲醚AS是防治刺梨白粉病的最佳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977.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7月牧草进入旺盛生长期,群体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并在8月上旬达到最高值(≥10.89μmol·m~(-2)·s~(-1)),水分限制对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显著;在牧草生长的初期和中期,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最显著,表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在该层分布最为集中;0~30 cm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方程拟合效果为极显著,表明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MK突变检验分析表明,当典型草原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6.82%,相对含水量为27.60%)、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9.57%,相对含水量为39.24%),群体光合速率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综合分析,在典型草原干旱预报预警中,可将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视为典型草原发生中度干旱时对应的土壤水分临界值。  相似文献   
978.
为了探讨不同甜瓜种质资源叶部SPAD值分布,以210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分析了甜瓜开花期和坐果期叶部SPAD值的变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部SPAD值野生甜瓜最大,其次为厚皮甜瓜、薄皮甜瓜;坐果期厚皮甜瓜叶部SPAD值最大,叶部SPAD值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开花期与坐果期叶部SPAD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叶部SPAD值随着叶位升高而增加,中部叶位L14的叶部SPAD值最大,且变异系数最小,可作为甜瓜叶部SPAD值的测定叶位。基于种质的SPAD值、种质类型及来源,210份甜瓜种质可聚为4类,各类SPAD值分布范围出现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目的]在基础日粮的水平上添加中药复方,纯中药全程饲喂,对保育阶段仔猪血清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为该中药复方对保育阶段仔猪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应用,形成质量可靠的“无抗”猪肉提供帮助。[方法]试验选用80头(28±2)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1.0%和0.5%的中药复方,试验期4周。试验结束第2天上午9:00空腹,前腔静脉采血,进行全血血常规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含量均有升高,其中,添加0.5%中药复方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各中药复方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所下降,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其中,添加0.5%中药复方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均有下降,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各中药复方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升高;保育仔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三酰甘油含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98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我国24个省份。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等夜蛾科害虫常常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给调查和测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其与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4个虫态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以期为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其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