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侵染引起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病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影响着甜瓜的产量与品质。以392份来自国内外的甜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于果实定形期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抗性指数。结果表明,392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有高抗材料296份,中抗材料50份,中感材料25份,高感材料21份。其中,302份厚皮甜瓜自交纯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245份,占81.13%;26份地方品种厚皮甜瓜自交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4份,占53.85%;8份地方品种薄皮甜瓜自交系均为高抗种质资源;11份国外种质资源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8份,占72.73%;31份国内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5份,占48.39%;14份国外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6份,占42.86%。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来源于国内外的48份甜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生态型上可分为两大类群,即厚皮甜瓜类群和薄皮甜瓜类群,其中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杂交的中间型在亲缘关系上与薄皮甜瓜更为接近,划入薄皮甜瓜类群中。厚皮甜瓜类群和薄皮甜瓜类群又分别划分为2个和6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3.
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AFLP技术对甜瓜育种资源及品种进行分类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形态学聚类分析将31份材料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厚皮甜瓜又可分为网纹甜瓜、早熟、晚熟厚皮甜瓜3组,选育的新品种大部分被划分在早熟组。利用AFLP技术的聚类分析表明,6对引物共扩增产生524条扩增带,多态性带的比率为76%,聚类分析将之分为5大组:包括根据生态区域划分的3组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网纹甜瓜,但网纹甜瓜并不包括所有有网纹的瓜。试材的亲缘关系为:长江中下游的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华南薄皮甜瓜、东北薄皮甜瓜、网纹甜瓜。说明AFLP用于检测差异性不大的甜瓜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有效,这些结果有助于确定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72 份甜瓜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进行DNA 指纹分类及亲缘关系研
究,20 对SSR 引物共扩增产生76 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8 个多态性位点。聚类结果将72 份
甜瓜种质资源分为7 个类群,其中类群I 包括新疆本地资源及几乎全部自育甜瓜种质资源64 份材料,这
说明本试验所选用的新疆厚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背景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5.
应用叶绿素仪诊断西瓜氮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西瓜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及不同施氮水平下西瓜不同生育期不同叶位SPAD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叶片含氮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瓜苗期上部叶和伸蔓期下部叶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氮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和敏感部位。膨果期上部叶SPAD值与西瓜产量表现显著相关,可用于预测西瓜产量。  相似文献   

6.
引进国外的野生甜瓜种质资源果实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从国外引进的野生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为野生甜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分类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外引进的100份野生甜瓜种质为材料,采集果实性状数据用于分析野生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另以我国的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看瓜’和野生甜瓜为参照,分析国外引进野生甜瓜与我国甜瓜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国外引进野生甜瓜果实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8和1.79,显示出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3.0处可将国外引进野生甜瓜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和半野生2个类群,在半野生类群中又可分为2个亚群,其中亚群ⅰ包含了参照种质薄皮甜瓜,亚群ⅱ则包含了参照种质厚皮甜瓜。【结论】引进的野生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并可以分为野生和半野生2种类型,呈现出野生甜瓜向栽培甜瓜驯化的聚类结构,暗示这些甜瓜野生种质在栽培甜瓜的起源与驯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挖掘抗、耐镉甜瓜种质资源,以野生甜瓜、薄皮甜瓜及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添加0、50、100 mg · kg~(-1)镉溶液后甜瓜植株生长及器官镉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随着镉浓度加大,植株长势减弱,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及根系鲜质量明显下降。镉在甜瓜器官中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果实。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在甜瓜根、茎、叶、果实中的含量也相应增加。100 mg · kg~(-1)镉浓度下,野生甜瓜根、茎、叶中的镉含量相比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少,但在果实中镉含量却最大;3种类型甜瓜土壤中镉残留量为35.000~80.000 mg · kg~(-1),均远超国家土壤镉含量限量三级土壤标准。野生甜瓜和厚皮甜瓜镉抗性较好;野生甜瓜具有很强的土壤镉移除能力;参试的薄皮甜瓜对镉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厚皮甜瓜原主产区为新疆、甘肃等西北干旱地区,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长期以来连续种植导致的连作障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厚皮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开辟新的栽培区域,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厚皮甜瓜开始东移,各地纷纷开展引种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地化生产的厚皮甜瓜可近十成熟时采收,口感更鲜更脆,满足当地消费市场。现有厚皮甜瓜品种通过融合不同来源甜瓜的种质资源优良特性,适应性也更强,同时设施栽培技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厚皮甜瓜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6,(3)
采用不同浓度的CaC12溶液对盐胁迫下温室厚皮甜瓜植株进行处理,观测对厚皮甜瓜伸蔓期和开花坐果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1_2能消除盐胁迫造成的生长抑制,适当浓度的CaC1_2可以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10 mmol/L的CaC1_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伸蔓期厚皮甜瓜植株干、鲜质量;用CaC1_2处理盐胁迫下温室厚皮甜瓜可以显著提高厚皮甜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百合种质全生育期耐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国内外搜集的32份百合种质为试材,采用大田碱性土(pH 7.8)胁迫的方法,研究了碱胁迫对百合种质中期株高、SPAD值、叶片氮含量、熟期株高、茎粗、单株花数和播花历期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种质全生育期耐碱性综合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2份百合种质可聚为2类,类Ⅰ为耐碱性的百合种质,包含19份种质;类Ⅱ为敏碱性的百合种质,包含13份种质。19份百合种质中期株高变异范围为5.12~22.38cm,平均值为12.16cm,标准差为4.17,变异系数为34.33%。单株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1.28%,其次为中期株高,而播花历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21%。综合加权隶属函数值耐碱性评价和公因子载荷矩阵耐碱性评价方法,19份百合种质中"大黄蜂""正直""红芯"耐碱性强,其次是"类沂1"和"眼线","细叶百合""岷江百合""兰州百合"耐碱性较弱。二维排序分析中同时兼顾第1公因子和第2公因子的百合种质主要有"大黄蜂""正直""眼线""类沂1""红色警报"和"底特律"。SPAD值、叶片氮含量、中期株高、熟期株高和播花历期可作为百合种质全生育期耐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加权隶属函数值耐碱性评价和公因子载荷矩阵耐碱性评价方法可作为百合种质全生育期耐碱性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菜薹常规种油绿50天为试材,经卫星搭载航天诱变后,连续5代系统选育,筛选出3份新种质。经田间观察,3份新种质在开花期、株型、叶形、花球大小、薹粗等农艺性状和植物学性状上均较原始种发生了较大变异,其中2号新种质变异最大,3号新种质变异最小。经RAPD分子标记分析检测,在DNA水平上共扩增出31条多态性条带,2号新种质的多态性最高,1号新种质其次,3号新种质的多态性最小,这与田间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14个哈密瓜品种为试材,记录了其田间长势及果实品质的相关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在北京种植的白皮白肉和白皮绿肉厚皮甜瓜品种。结果表明:14个参试品种田间长势及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众天7号’的心糖、边糖均为所有品种中最高的,分别为16.5%和13.0%,果实精致、果肉偏厚、口感酥,并且果香浓厚。‘甘甜9号’单果质量最大,可达2.392 kg、肉厚最厚3.8 cm、心糖最高、口感酥脆。综合看来,‘众天7号’和‘甘甜9号’这两个品种可进一步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西甜208是利用优良甜瓜自交系RB221为母本,YJ609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属于中果型厚皮甜瓜早熟种,全生育期95d左右,从开花到果实成熟28d左右。果实圆球形,充分成熟后果面浅黄色光亮,不落蒂;果肉白色,肉厚3.5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单瓜质量0.8-2.0kg,667m2产量4000-5000kg。植株长势旺,抗病性强,不易早衰,适应性广,果实耐贮运性好,货架期长,室温下可贮藏15d以上。  相似文献   

14.
银蜜是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以M-015作母本,M-010作父本选育的厚皮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8 d左右,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6 d,果实高圆球形,果皮乳白至淡绿色,果肉浅绿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抗逆性较强,品质稳定,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硅对甜瓜早熟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钢  曹家树 《园艺学报》2001,28(5):421-424
 在水培条件下, 以不同熟性甜瓜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适度低温条件下, 营养液中硅对甜瓜生长、光合作用以及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硅处理可以增加植株根冠比, 提高地上部与地下部硅含量。与缺硅植株相比, 施硅可以明显地提高两个品种叶绿素含量, 不同程度地增强光合速率, 降低蒸腾速率。使得甜瓜品种􀀂 Starship 开花期提前, 坐果节位降低,化果率明显下降, 从而显著地提高早期产量。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大棚早春越夏种植水果黄瓜的小气候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刘云  卢明 《长江蔬菜》2011,(4):47-50
对南宁市大棚小气候特征和水果黄瓜生长所需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水果黄瓜整个生长期来看,棚内光照强度不足,远低于其光饱和点,多云阴雨天气则更差;从播种至开花结果期,棚内平均昼温偏低;结瓜期棚内平均昼温偏高,平均夜温很高,4~9月棚内的平均夜温均在20℃以上,高出其最适夜温上限温度2.7~9.1℃,而且导致昼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利用19 份橘色胡萝卜试材配制63 个杂交组合,研究3 个发病时期下黑斑病抗性的动态 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各时期的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在发病中期和晚期(VA=0.656 和0.551)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在 发病中期显著增加,说明该时期是挖掘相关抗病基因的适宜时期;显性效应在发病晚期显著增加,达到最高值(VD=0.311)。 黑斑病抗性存在显著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最高为0.574 和0.827,说明通过选择抗性亲本可以提高后代的抗病性。 获得5 份可以显著增加后代黑斑病抗性的亲本材料P12、P14、P15、P16、P17。  相似文献   

18.
曹毅  李人柯 《长江蔬菜》1999,(10):12-13
连续自然接虫研究表明,长豇豆和丝瓜开花结实期美洲斑潜蝇产量损失与幼虫密度关系分别符合上列方程:Y=-0.01138+0.00035X(r=0.9953);Y=-0.005527+0.00061X(r=0.9634)。根据当前价格和防治费用等因素,得出两种蔬菜在开花结实期的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884-1029头和1772-1945头。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of 14C-sucrose were determined in egg plant (Solanum melongena L.) cv. Arka Shirish at the vegetative, flowering and fruit development stages. 5 μCi of 14C-sucrose was fed to the fifth leaf from the top at each growth stage and the plants were harvested, 48 h after feeding or at later stag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4C-sucrose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d bidirectional transport of assimilates to both apical and basal portions of the stem. Within 48 h 14C moved to all the plant parts; roots, stem and leaves appeared to be strong sinks until the fruit began to develop. In plants fed at the fruit development stage, the fruit below the fed leaf were a major sink, although considerable activity was traced in other plant parts also. Only at later stages of crop growth did the fruit become a strong sink. Even at the fruit development stage, about 5-8% of the activity was still found in the roots and no retranslocation to frui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