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4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徽省发动广大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调查走访等方法,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根据普查信息和征集资源数据,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以及收集资源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变化,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基于低速困油模型的外啮合齿轮泵高速困油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预测高速下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程度,以及高速离心作用对困油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述了困油压力仿真的静、动态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法的迭代运算,获得高速下困油压力和齿轮副振动在一个困油周期内的动态仿真结果,且就困油压力与泵齿轮副动力学特性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下泵的困油压力比较严重;困油压力越大,齿轮副的振动越剧烈;高速离心作用对困油压力的缓解效果明显;齿侧间隙和卸荷槽的共同作用能使困油压力大幅降低;高速下应尽量通过卸荷槽结构的创新设计来降低困油压力和减缓振动。该研究为下一步高速下外啮合齿轮泵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3.
振动影响齿轮泵困油压力的仿真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外啮合齿轮泵的齿轮副振动对两困油区内困油压力仿真结果的影响,由困油的体积弹性模量定义建立出有关困油压力的仿真模型,并就有、无振动的两种情况,通过两困油区内来自困油的各种泄漏量的量值比较,分别对2个困油区内困油压力值的大小进行了理论分析,且佐以仿真运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第2困油区内的压力峰值大于第1困油区内的压力峰值,振动下的峰值差距较无振动时为小;出口压力越高,峰值差距越大;振动下的仿真结果较无振动时精度更高,例第6组的仿真误差由16.7%改善到7.8%;在困油压力的仿真中,有必要考虑齿轮副的振动因素等,动态困油模型可为泵后续的进一步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4.
为计算出精确的侧隙流量以克服现有方法上的局限性,通过齿侧轮廓精确分析给出不同啮合位置和不同偏移量下的侧隙高度,然后由齿侧全间隙的等效齿廓和真实齿廓分多种方法计算出侧隙流量,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啮合位置处的侧隙流量变化很大,进入困油啮合时侧隙流量最小,退出啮合时侧隙流量最大;在困油压缩区域中,侧隙流量可采用等效齿廓法来计算,但不适用于膨胀区域;孔口流量理论不适宜于侧隙流量的计算,尤其在困油即将终止时以及侧隙值、压差较大时更不可取;任一位置处的齿侧全间隙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对于任一偏移量下的间隙值随位置变量的影响很小.同时,得出目前通行的等效齿廓法以及薄壁孔理论不适宜于侧隙流量的计算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5.
航天器用超低黏度齿轮泵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追求航天器用超低黏度介质齿轮泵较好的容积率和较低的发射成本,该文在创建容积率和新重合度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泵的单位排量体积或单位排量质量最小化,实现了90%的最小容积率和质量最轻化,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齿顶重合度优化设计后的根切重合度为–0.3429,不能保证连续传动要求;压力角、轴半径、齿条刀具齿顶圆角半径和过渡区起始角对优化结果,分别有6.07%、7.8%、2.9%和6.4%的影响,总体上影响不大;径向、轴向间隙的影响很大,并具有0.04、0.07 mm的影响转折点,该转折点为径向、轴向间隙的取值上限提供了依据。初次针对航天用齿轮泵的优化设计尝试,阐明了超低黏度介质同样适用于齿轮泵。该研究可为提高其他行业用超低黏度液压泵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2008年5、7、9、10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辽东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开展了调查,在相同的46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2.5~3.0 kn;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 m/s。结果表明:200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5、7、9、10月4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卵7724粒、仔稚鱼229尾,32种;能鉴定到种的有29种,隶属9目、21科、28属,有两种鉴定到科,有一种未能鉴别;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主要产卵群体;辽东湾北部海域、长兴岛周边海域为主要产卵区域。研究表明,与1998年5、8、9月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产卵物种数量稍有下降,但鱼卵、仔稚鱼数量下降较大;控制捕捞强度、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规范用海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是保护辽东湾产卵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针对齿轮泵现有径向力计算的局限性问题,采用困油压力影响径向力的定量分析法,在1个困油周期内,先对从动轮齿顶圆上吸压、过渡、排压和困油的4区段内的动态液压分布,后基于实例困油压下的困油径向力进行研究和间接验证。结果表明:1)排压、吸压、过渡卸载下困油径向力的改善率分别为9.9%、-10.2%、-1.1%,困油压能改善排压卸载下的径向力,不过却恶化了吸压卸载下的径向力,对过渡卸载下径向力的影响不大,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采用排压卸载的径向力减少措施;2)排压、吸压、过渡卸载下困油压力的冲击率分别为24.5%、38.5%和13.8%,对径向力的冲击很大,一方面要求通过卸荷槽创新尽量释放困油压力,另一方面应采用困油径向力的定量计算方法;3)困油压力对径向力的影响不仅在于本身更在于径向力的卸载措施,困油力由困油压力和作用面积共同决定,困油压、径向力、困油力的极值位置并非完全一致。困油径向力的定量计算方法为泵尤其是轴承的全流体润滑设计提供了动态的外载荷依据。  相似文献   
48.
采用穴施、沟施聚丙烯酰胺型(PAM)保水剂和聚丙烯酸钾型(PAA-K)保水剂,对马铃薯根际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和马铃薯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穴施保水剂较大程度提高横向和纵向土壤体积含水量,沟施处理次之,且施用PAM的效果好于PAA-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递增逐渐降低,穴施PAM和PAA-K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整体表现为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CK(不施保水剂)。穴施、沟施保水剂处理明显地降低马铃薯小薯率,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并且施用PAM的效果好于PAA-K,穴施的效果好于沟施。穴施PAM、PAA-K处理分别较CK产量提高12.07%和10.44%,沟施PAM、PAA-K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7.38%和5.22%。马铃薯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质量分数、产量及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穴施保水剂处理有效地提高土壤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效果优于沟施处理和CK,且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BIOENV分析表明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0.
于2010年6月对大连市旅顺口区南部基岩海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进行了调查,对生物多样性和次级生产力进行了计算.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种,软体动物13种,节肢动物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4312.5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966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