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确定东北林蛙系统地理分布图。[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自然分布的东北林蛙8个地理种群的4个形态指标(体长、体重、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形态学分析表明,雄性种群中,属于完达山的东方红种群与小兴安岭种群和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雌性种群中,属于小兴安岭种群的鹤北种群与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聚类结果显示,雄性东北林蛙可以分为3组:泉阳、天北、朝阳、大口钦种群一组,铁力、鞍山种群一组,东方红种群一组;雌性东北林蛙也可聚为3组:泉阳、朝阳一组,天北、大口钦一组,鹤北种群一组。[结论]三江平原极有可能是东北林蛙的地理起源中心,东北林蛙沿着松花江逆流向长白山和小兴安岭2个地区适应辐射,形成现有的东北林蛙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2.
动物抗菌肽抗病毒性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菌肽抗病毒性质的研究动态、抗病毒机理及展望。  相似文献   
23.
抗菌肽是蛙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蛙类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但仍能分布于广泛的地理区域,抗菌肽的多样性和组成是揭示其适应机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从1只黑斑侧褶蛙的皮肤组织中克隆了9条不同的cDNA序列,分属5个家族: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Nigrocin-1和Nigrocin-2。其中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和Nigrocin-1为阳离子抗菌肽,等电点(PI)8.72~9.63,分子量(Mw)1495.87~4862.9,预测的二级结构都具有α-螺旋结构。Nigrocin-2为新发现的一类酸性抗菌肽,等电点PI为4.0,Mw为1798.06,带1个负电荷,预测二级结构不具有α-螺旋结构,呈无规则卷曲。这9条抗菌肽cDNA来自50个阳性克隆,显示出黑斑侧褶蛙抗菌肽具多样性,特殊抗菌肽的发现也预示着黑斑侧褶蛙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分布广泛的生理潜能,但具体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经过50年的人工驯养繁育,国内养殖种群不断扩大,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难以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貉种群(N=160)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控制区(CR)序列,并与已经发表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定义了5个Cyt b基因和6个CR序列单倍型,其中与俄罗斯产乌苏里亚种共享单倍型分别是3个和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养殖貉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处于临界点(Hd=0.50)、核苷酸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Pi>0.5%),但二者均明显低于俄罗斯野生乌苏里貉种群。这种遗传多样性模式可能主要是由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导致的。此外,红褐色型貉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白色型貉。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国内养殖貉种群分为3个世系,主要是乌苏里亚种、与同亚种的俄罗斯野生种群亲缘关系密切。研究还发现有1个单倍型(CH5-DH5)与越南产指名亚种共享同一个单倍型世系。这说明建群引种中可能偶然引入了华南地区分布的指名亚种。综上分析,我国养殖貉种群已经出现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迹象,需要监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引入具有新基因型的野生貉种,制定科学的交配模式,避免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25.
刘冠群  李冰  杨淑慧  徐艳春 《野生动物》2012,33(3):139-142,145
鸟类飞羽羽轴机械性能一部分来自髓质,但是髓质泡沫结构如何影响羽轴机械性能的问题仍未被研究。本文对5种鸟类初级飞羽羽轴的髓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测定了腔室的大小、壁厚度等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了这些结构参数与体重的关系以及腔室在抵抗形变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髓质腔室断面的平均周长(l,表示腔室的大小)介于74.26±11.27~153.02±59.01μm之间,在一些种类(如丹顶鹤和毛脚鵟),外周髓质的l值显著大于中央髓质(P<0.05),而在另一些种类(鸿雁、银鸥和短耳鸮)择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腔室壁厚度(t)介于0.51±0.15~2.14±1.11μm之间,在所有种类外周髓质的t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中央髓质。l和t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是外周髓质的t值与翈面面积、体重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空球形腔室可以把某一点上的压力有效地传递和分配到整个羽轴内部,并在每个形变的腔室壁上积累势能;外周髓质对羽轴机械性能的贡献大于中央髓质,这种贡献主要缘于腔室壁的厚度而不是腔室的大小。但是,腔室大小在不同鸟类显出与扑翼强度相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Acquir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ammalian hair sca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Inthepast100years,manystudiesindicatedthatmorphologicalcharaCtersofmammalianhairscalescanbeanevidencetoidentifysp.ci.,[i-7'i6-291.Manytypesscalepatternshavebeendefinited,suchasregularsmooth,flattened,simple,dentate,serrate,crenate,elongste,acuminate,andovate.t..[i'2'5'"l.Somecertainscalepatternsappearonthehairshaftbyacertainsequencetoillustratetheveryspecies.Aparameter,theratioofeachscalepatterntothetotalhairlength,wasadoptedinspeciesidentificationbysomescientistslZ].And,inforens…  相似文献   
27.
半人工饲养条件下东北林蛙变态后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兴林林业局、泉阳林业局、蛟河市天北镇3个地点375只半人工养殖的1~5龄的东北林蛙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体长、后肢长、前肢长4个重要指标的变化,分析了东北林蛙变态后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雌雄之间有着明显的二型性;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方程的拟合分析显示,雌性体质量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时间在2龄以后,较雄性滞后近1 a,雌性和雄性林蛙的体长、前肢长、后肢长增长速率开始下降的时间均在1龄以内。1龄和2龄是东北林蛙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8.
鹿类微卫星遗传标记的研究现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卫星DNA在染色体上随机即分布,是十分有效的遗传标记。目前,在鹿类发现约有200 多个微卫星位点,除了极少数位点是直接从DNA文库中筛选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将牛、羊 的微卫星位点“借用”到鹿类。这些位点被广泛应用到父权鉴定、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分 析、种群基因渗入的检测、孕期长短及越冬存活率等的遗传标记等方面的研究中。然而,微 卫星DNA的数量目前还远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将来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分离更多的鹿 类特异的微卫星位点,2)构建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和物理图谱。这样,微卫星DNA才能在鹿类 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mmalian vibriss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ThevibrissaeinthisexperimentweresampledfromHarbinZooandtheSpecimenRoom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Thesesamplescover4families,Carnivora,Perissodactyla,RodentiaandPrim8ts.MethodsThewholevibrissawithhairrootwassampIedinvarioussitsofmammaIbodySuchasmouth,eyelid,face,neckandjaw.Bycomparison,theauthordidnotfin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vibrissastruCtureofdifferentpartsofbody,SothevibrissaofcheekisusedfOrobservationandcomparison-SampIeswereobservedwithIightmicrosc…  相似文献   
30.
采用5种方法从鞣制的野猫(Felissilvestris)皮和漠猫(F.bieti)皮中提取DNA,用Cytb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测序,以检验提取效果。结果显示,鞣制皮张中的DNA含量少,高度降解,且含有大量的酶抑制物。用酚-氯仿法可以得到DNA,但需要采用DNAIQTM系统(Promega)的磁珠纯化策略进一步彻底纯化才能达到最佳扩增效果。此外,PCR引物设计时应尽量缩短扩增片段长度以便提高扩增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