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对水氮资源的权衡利用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由于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奢侈利用,植物生长不会受碳供应的限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的适应机制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合植物适应机理的数学模型,才能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消化法比较测定了田间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添加植物残体土壤、添加葡萄糖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结果表明,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较高时(>20 mg kg-1),采用分光光度法与消化法测定的SMBN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当SMBN量较低时(<20 mg kg-1)时,分光光度法测定与消化法测定的SMBN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土壤中添加麦秸和玉米秸时,土壤浸提液颜色较深(黄色),不适合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MBN。因此,熏蒸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SMBN,仅适于土壤浸提液无色透明、且SMBN含量较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温光双重胁迫处理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时期3种处理后,单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对其影响较小。灌浆进程中籽粒GA3含量的降低或AB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平均与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变化的生理原因。对籽粒各内源激素变化速率之间及其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籽粒灌浆速率的调节作用GA3主要体现在灌浆前期(开花后7~12 d)和后期(开花后19~28 d);而ABA主要是在灌浆中期(开花后12~19 d),且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与ABA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与GA3的关系相对密切。整个籽粒灌浆过程,ZR和IAA含量变化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确定合理磷肥用量对取得高产、提高经济收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而明确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与淋溶临界值是界定施肥量适宜与否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下辽河平原长期定位试验,使用直线-平台、双直线和米氏模型计算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分别为12.0 mg·kg-1和10.8 mg·kg-1;三个模型中以米氏模型计算的值最高,以直线-平台模型计算的值最低;通过6次淋溶试验,计算的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在74.6 mg·kg-1到82.0 mg·kg-1之间,均值为80.2 mg·kg-1。在农业生产中应将土壤速效磷控制在12.0~80.2 mg·kg-1之间,可据此指导施肥,达到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养猪是农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下的副业生产,用于养猪的饲料也主要为谷物的下脚料、农作物的叶茎及剩余饭菜等废弃物,所以农民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副产品和一些废弃物,猪粪作为优质农家肥用作农作物,如此循环,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农家养几头猪也就成了必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牧业产业化的进展,有效的推进了畜牧产业的大力发展,表现为存栏量的增加、养殖周期的缩短、优良品种比例提高和养殖规模得到了提升,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前阶段的蓝耳病疫情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因生猪存栏量的减少而导致肉价大幅度上升,呈现史无前例,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副食品也随之涨价,使得消费者的"菜篮子"越来越沉重,对以猪肉为主的副食品涨价普遍反应强烈,此况袭来似乎有些措手不及,以致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应急,这也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由此可见,动物防疫工作对于每个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乃至政府的关系何等密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动物疫情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很难做到准确预见,但面对来势不善的疫情也带给我们某些启示,分析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许有益于对以后防控动物疫病工作提供思路.以笔者之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待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7.
 选用藁城8901(强筋)和山农1391(弱筋)两个小麦品种,比较研究了其小麦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组分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蔗糖合成酶(SS)、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以及蔗糖积累量的高低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淀粉积累量较高的弱筋品种山农1391显著高于淀粉积累量较低的强筋品种藁城8901。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两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相吻合,小麦籽粒灌浆中后期的GBSS活性对直链淀粉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籽粒灌浆前期。用Richards方程模拟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发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终积累量的高低取决于其积累启动时间的早晚和前期积累速率的高低,而不是积累持续期的长短。通过比较两品种蔗糖转化量、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蔗糖转化量与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淀粉积累速率与ADPGPPase活性和SS/SPS活性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SS 、SPS、SSS或GBSS活性的变化并不吻合,说明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及其组分积累量的高低与SS、SPS、SSS和GBSS单个酶活性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而与ADPGPPase活性和籽粒中蔗糖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政策和畜牧业产业化有效推进了生猪养殖的大力发展,表现为存栏量增加、养殖周转期缩短、优良品种比例提高和养殖规模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随意性养殖、搭建,防疫工作无序,病死畜随意处置及随处排污等.以笔者之见,当前生猪养殖须走出无序发展状态,坚持走安全、洁净、适度规模和效益之路.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潮棕壤磷素累积与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 以下辽河平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比较不同肥料类型和用量条件下表层土壤全磷及土壤剖面(0~80 cm)中速效磷的分布差异,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中磷素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施磷肥处理上,土壤磷素收支盈余,表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x)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y)呈显著直线关系y = 0.070 1x 8.538 9(R2=0.89**),其中磷素盈余量的15.8%进入到土壤速效库内;2)化肥磷施用量为50和100 kg hm-2时,60~80 cm土层内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存在磷素的垂直迁移;3)相对于化肥而言,施用有机肥更易于磷素向下迁移;4)在施肥、有机质含量和作物吸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土壤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中呈现上下层高、中间层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最低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0.
潮棕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和淋溶临界值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合理磷肥用量对取得高产、提高经济收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而明确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与淋溶临界值是界定施肥量适宜与否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下辽河平原长期定位试验,使用直线-平台、双直线和米氏模型计算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分别为12.0 mg·kg-1和10.8 mg·kg-1;三个模型中以米氏模型计算的值最高,以直线-平台模型计算的值最低;通过6次淋溶试验,计算的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在74.6 mg·kg-1到82.0 mg·kg-1之间,均值为80.2 mg·kg-1。在农业生产中应将土壤速效磷控制在12.0~80.2 mg·kg-1之间,可据此指导施肥,达到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