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菌酶制品0(对照)、100、200、300、400和500mg/kg,每组设置5个重复,饲喂草鱼(6.93±0.27g)60d,旨在根据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评价溶菌酶的添加效果,并确定其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有显著影响。试验前45d,试验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d时,100~300mg/kg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00mg/kg组和500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草鱼的饲料系数随饲料中溶菌酶含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200mg/kg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对草鱼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结果表明,200~500mg/kg组的草鱼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mg/kg组。饲用溶菌酶对草鱼内源免疫酶活性和内源消化酶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菌酶制品对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综合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认为该试验条件下溶菌酶制品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00~300mg/kg。  相似文献   
72.
用6种饲料喂养石磺,比较其生长、存活状况,从而找到人工饲养石磺的适宜饲料;利用Cr2O3湿式灰化定量法,测定了石磺对3种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动物性饲料易败坏水质,饲养效果不佳;石磺喜食植物性饲料;饲料效果以玉米粉最好,依次为玉米粉>菜粕>豆粕>次粉>酵母>鱼粉。测定石磺对玉米粉、菜粕和次粉3种植物性饲料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21.680%,14.262%,4.871%。玉米粉喂养石磺的效果较好,实验室内能完成石磺的交配、产卵和二次交配、二次产卵等全过程;日饲料投喂比例为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73.
壳聚糖对草鱼生长、抗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初始体重为(1.04±0.01)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0.50%、0.75%、1.00%的壳聚糖制成5种试验饲料,在室内控温、24h充气的循环水族箱中进行为期70d的生长试验,测定试验鱼的生长率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草鱼的生长、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试验鱼的生长率、抗病能力随着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50%和0.75%壳聚糖组相对增重率最大、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斑点叉尾(鱼回)[体质量(115.55±7.54)g]对全植物蛋白饲料的胃排空,实验比较了3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同时探究了摄食过程中消化道内容物的水分、pH和消化酶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3种数学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斑点叉尾(鱼回)胃排空曲线,平方根模型最适于定量描述,指数模型次之,线性模型较差.根据平方根模型分别计算得到斑点叉尾(鱼回)胃50%排空时间为12.8 h(以干重计),完全排空约36 h.在摄食后0~36 h内,内容物水分含量在后肠保持不变,在胃部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在前肠和中肠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消化道各段内容物pH在摄食后3h内均显著下降,3~30 h间总体保持平稳状态,在30 h后又呈显著上升趋势.消化道各段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比活力在摄食3h内显著上升,并在3~30 h内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摄食30 h后呈显著下降趋势.整个摄食过程中,消化道各段消化酶比活力大小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胃.研究表明,斑点叉尾(鱼回)在摄食过程中,消化道各段内容物的水分、pH和消化酶比活力均随时间呈现相应的规律性变化.而这些内环境参数的相互作用,综合影响了特定胃排空时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75.
用面粉、不同水平的鱼粉(5%、10%、15%)和12.5%的α-淀粉制备成对照饲料;用面粉、不同水平的玉米蛋白粉(5%、10%、15%)和12.5%的α-淀粉制备成试验饲料,采用摄食行为法比较玉米蛋白粉和鱼粉对异育银鲫的适口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鱿鱼膏(0.5%、0.8%、1.0%)、蛋白浆(2%、4%、6%)对玉米蛋白粉适口性的影响.T检验表明,10%与15%的鱼粉对异育银鲫的适口性极显著高于同水平的玉米蛋白粉(P<0.01),鱼粉和玉米蛋白粉均为5%时适口性无显著差异(P>0.05).当玉米蛋白粉的用量为5%时,添加鱿鱼膏(0.5%、0.8%、1.0%)、蛋白浆(4%、6%)均能使玉米蛋白粉的适口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当玉米蛋白粉用量为10%时,添加鱿鱼膏(0.5%、0.8%、1.0%)、6%的蛋白浆均能使玉米蛋白粉的适口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当玉米蛋白粉用量为15%时,添加以上诱食剂对提高玉米蛋白粉的适口性均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6.
对虾Toll受体及其在虾类营养免疫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oll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其胞外区能够识别仅表达在病原微生物上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基序(motifs)——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并将病原入侵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诱导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因子和免疫反应。Toll受体是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效应的关键分子。多种对虾中存在Toll受体,但对虾Toll受体在虾类营养免疫研究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发掘。本文综述了Toll信号途径及对虾Toll受体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Toll受体在虾类营养免疫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认为对虾Toll受体表达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对入侵病原识别的灵敏性,在今后的营养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了今后对虾Toll受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
用温度梯度法、二因子重复试验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周期和光照强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总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以上三因子对等鞭藻3011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0℃、光照强度120.19μmol/(m2·s)、光照周期L:D=16:8最适于等鞭藻3011的生长及脂肪和PUFA的合成。绿色巴夫藻适宜在15~30℃内生长,但在20℃、9615μmol/(m2·S)及L:D=18:6的条件下,能促使它较快生长且能合成较多的脂肪和必需脂肪酸。两种微藻ω3/ω6显著性地受到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8.
洪泽湖日本沼虾 9 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洪泽湖避风港、蒋坝、鲍集等9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9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洪泽湖中、东部避风港和蒋坝等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西部鲍集和界集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但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F ST=0.0643,P0.01);基于D 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结论认为,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洪泽湖地区建立日本沼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有效保护洪泽湖水域的日本沼虾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9.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80.
日本沼虾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CT)15、(CA)15两种生物素标记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太湖日本沼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120个微卫星克隆中83个位点的核心序列重复在10个以上,长度介于191~580bp,平均为311bp;重复类型中,(CA/GT)n及(AG/TC)n分别占59.09%及20.45%,还检测到(GC)n、(AAG)n、(ACAA)n和(GGCAGA)n等17种类型,包括25.75%完美型、20.45%非完美型和53.80%复合性。用其中12条微卫星引物扩增吴江、滨湖、宜兴和吴兴4个群体24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各位点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除Mni86、Mni103和Mni114外,其它群体位点大都表现出显著的杂合子缺失,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为低度分化(FST<0.05),4个群体中97.58%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仅有2.4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吴江和吴兴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宜兴和滨湖群体亲缘关系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