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51.
为探究国产鱼粉配合添加剂完全替代进口鱼粉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生长和摄食偏好的影响,本次实验共设6组软颗粒饲料,分别为进口鱼粉组(67%,IFM),34%国产鱼粉+32%进口鱼粉组(DFM+IFM),67%国产鱼粉组(DFM),67%国产鱼粉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2%卵黄抗体组(DFM-Y)、0.05%丁酸钠(DFM-S)组和0.05%枯草芽孢杆菌组(Bacillus subtilis,DFM-B),饲养中华鳖稚鳖60 d,并分别于第15、30和60天计算相对增重率和成活率。同时,在6种软颗粒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的La_2O_3、Dy_2O_3、Sm_2O_3、Nd_2O_3、Yb_2O_3和Y_2O_3等稀土元素,等量混合投喂后,结合饲料和粪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考察中华鳖稚鳖对不同饲料的摄食偏好。结果表明,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不影响中华鳖的成活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较DFM组可全程显著提高中华鳖生长,在30 d时较进口鱼粉无显著性差异,卵黄抗体和丁酸钠在前15 d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与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相比,二者混合后更易提高稚鳖食欲,在全国产鱼粉饲料中添加卵黄抗体、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会对稚鳖产生促摄食作用;稚鳖对饲料的初始摄食偏好与生长无对应关系,说明摄食不是影响生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2.
以含27.0%的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3.0%、6.0%、9.0%、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饲料中的鱼粉,另在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的基础上添加了0.1%的羟基蛋氨酸钙,制成6种试验饲料(A、B、C、D、E、F),分别喂养日本沼虾幼虾。养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12±0.04) g的幼虾30 d,第二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23±0.12) g的幼虾23 d,测定其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各组幼虾的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用量在12.0%以内时,养殖日本沼虾肌肉的水分、脂肪、灰分、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日本沼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变化,玉米蛋白粉用量超过9.0%时,沼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E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3.
研究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氮磷保留率影响,以3种规格的异育银鲫(小规格为26.90 g、中规格为51.70 g、大规格为97.67 g)为试验对象,每种规格分别设置鱼粉组和玉米蛋白粉组(鱼粉组的鱼粉用量为10%和9%,用8%玉米蛋白粉等量替代鱼粉),在网箱中饲养97 d,分别于30 d、61 d和97 d采样,测定3个阶段的肌肉氮保留率、磷保留率以及肌肉和肝胰脏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结果表明:小规格异育银鲫的Ⅱ、Ⅲ阶段、中规格第Ⅰ阶段和大规格第Ⅲ阶段的肌肉组织中的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大规格的其余各阶段肌肉组织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组织中磷的含量在小规格的第Ⅰ、Ⅱ阶段无显著差异,第Ⅲ阶段鱼粉组磷含量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组(P<0.05),除大规格第Ⅲ阶段,中规格和大规格的总体上玉米蛋白组的肌肉磷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除中规格的第Ⅰ阶段,3种规格异育银鲫在第Ⅲ阶段内总体上呈现鱼粉组肌肉氮保留率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组 (P<0.05);3种规格异育银鲫肝胰脏的GDH活性随饲养时间延长,两组无显著差异;异育银鲫肌肉组织的GDH活性,除中规格的第Ⅱ阶段和大规格的第Ⅰ阶段,其余表现为同种规格的鱼粉组和玉米组无显著差异;除第Ⅰ阶段,其它时间段玉米组的磷保留率显著低于鱼粉组的磷保留率(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3种规格的异育银鲫用8%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等量鱼粉降低了实验鱼的肌肉氮磷保留率,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对蛋白质分解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评价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粉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不含苦草粉的基础饲料(VN0组)为对照,分别用10%(VN1组)、20%(VN2组)和30%(VN3组)的苦草粉替代基础组饲料中的次粉和米糠,配制出4种实验饲料,另设置1组只投喂新鲜苦草的青饲料组(VN组)。选用初始体重为(18.85±0.20) g的草鱼幼鱼在室内水泥池网箱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添加苦草粉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和饲料系数。随着苦草粉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显著降低;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强,中、后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对照组前、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依次增强,随着苦草粉含量的增加,前肠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中肠蛋白酶活力表现出先增强再减弱再增强的变化,VN1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后肠蛋白酶活力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肝胰脏SOD活力显著提高,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VN3组最高。血清总蛋白含量有上升的趋势,VN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VN1组最高;血清ALT活力先增强后减弱;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ST活力显著降低,各苦草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苦草粉显著降低了饲料表观消化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VN组出现负增长现象,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ALT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肠道各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各实用饲料组;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0%~30%苦草粉对草鱼生长没有影响,且有利于鱼体健康,可以作为草鱼饲料原料进行资源化的利用;苦草粉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苦草。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鳗饲料中发酵豆粕对鱼粉的替代效果及豆粕的可能作用,设置5组实验饲料:以含有60%鱼粉和5%豆粕的T0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10%(T10组)和20%(T20组)的发酵豆粕替代对照组中鱼粉的11.6%和23.3%,并在此基础上再分别用4.5%的发酵豆粕替代T10组和T20组中全部的豆粕设置成T14.5组和T24.5组。在水泥池的网箱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405±0.003) g的日本鳗鲡黑仔鳗76 d。结果显示:5%豆粕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逐渐升高;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后,T10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T14.5组(P<0.05),T20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高于T24.5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粗脂肪则相反。试验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除T14.5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组MDA含量显著低于T14.5组。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肝脏中的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则相反,ALT、AS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随发酵豆粕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鱼粉用量相同时,含有5%豆粕比不含豆粕的试验组有更高的血清TP以及GLB含量。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提高日本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功能,且最佳用量为20%;豆粕影响发酵豆粕对鱼粉的替代效果,含5%的豆粕比不含豆粕有更好的替代效果,但效果因发酵豆粕用量而异。  相似文献   
56.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 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5%.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27%、1.80%和8.61%,PUFA含量为26.00%.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73%~13.47%、1.41%~1.46%和17.04%~17.96%,PUFA含量为39.36%~40.82%.精制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4.58%~17.00%、1.48%~2.78%和30.24%~31.93%,PUFA含量为55.53%~59.32%.混合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3.34%~14.13%、1.38%~1.42%和24.88%~26.60%,PUFA含量为48.87%~50.70%.综合考虑轮虫成活率及脂肪酸组成,采用0.35 g/L精制鱼油或0.25 g/L混合鱼油强化银鲳仔鱼的饵料轮虫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7.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五种水产药物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敌害生物龙虱幼虫(水蜈蚣)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24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值分别为0.05mg/L, 6.63mg/L, 3.65mg/L, 6.91mg/L, 28.95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03mg/L, 4.38mg/L,2.38mg/L, 3.84mg/L, 14.10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00mg/L, 1.12mg/L, 0.54mg/L, 2.15mg/L, 3.05 mg/L;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6mg/L, 0.57mg/L, 0.31mg/L, 0.36mg/L 和1.00mg/L; 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  相似文献   
58.
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饲料中维生素D3的含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钙磷代谢、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和60 IU/kg的维生素D3,设置5种维生素D3含量分别为1370、1385、1400、1415和1430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4.19±0.05)g的大口黑鲈9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3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对存活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维生素D3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肝体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的升高,大口黑鲈脊椎骨中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以及血清中钙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可以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力;机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也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的升高而增强。综上可知,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在1370~1430 IU/kg时,对大口黑鲈具有促进生长和保护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7,31(4):478-486
为了解壳聚糖和益生菌刺激和增强免疫应答的可能作用,本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5%、1.0%的壳聚糖,0.1%、0.2%、0.4%的益生菌,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壳聚糖与益生菌的混合物,在室内水泥池中喂养暗纹东方鲀(3.15±0.05)g 2个月,根据抗菌活力筛选出免疫增强饲料组(0.2%壳聚糖,0.1%、益生菌,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测定免疫功能。结果表明,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仅提高头肾T淋巴细胞转化,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显著增强头肾T、B淋巴细胞转化和脾脏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分泌的IgM。筛选出的四种免疫增强饲料均能使头肾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分泌的IgM显著增加。无论是脾脏B淋巴细胞还是头肾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所分泌的IFN-α都不同程度地受抑制。  相似文献   
60.
在基础饲料(未加VC)中分别添加0.030%VC(试验组1)、0.045%VC(试验组2)、0.030%VC+0.05%β-葡聚糖(试验组3)、0.030%VC+0.10%β-葡聚糖(试验组4),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喂中国明对虾幼虾[初始体重(0.065±0.010)g],经过室内网箱(50cm×60cm×120cm)40d的饲养试验,测定中国明对虾幼虾成活率、相对增长(重)率、免疫保护率及肌肉中ACP、CAT、SOD、LSZ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1的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4的相对增长(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2和组4的ACP活性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1和组2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4的LSZ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