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水域中的菌落结构,并会诱导产生抗生素抗性菌,对养殖生物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初步掌握当前我国沿海养殖密集水域抗性菌的多样性概况,对我国沿海11个典型养殖区的底泥进行采样,选用常见的6种抗生素对菌株进行筛选,并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抗性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养殖水域,其底泥中抗性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2)在大部分养殖水域,抗性菌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 3)养殖水域底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在不同抗生素的作用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对抗性菌多样性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水产养殖活动对我国沿海典型养殖区抗性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可为抗生素使用的生态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脾脏、肝脏、肌肉、心脏、肾脏等5种组织中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乙醇脱氢酶(ADH)等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各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银鲳5种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银鲳4种同工酶共记录出61条酶带,其中EST被检测出的酶带数量最多也较复杂,ADH同工酶酶带数量最少,只有6条酶带被检测到,LDH和GDH分别检测到16条和9条酶带;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位点表达和酶活性强弱不同这两个方面,GDH1和ADH2只在肝脏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组不同频率额外投喂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的实验,依次为无额外投喂海蜇组(对照组)、1次/d、1次/3 d、1次/6 d和1次/12 d(依次标记为O组、A组、B组、C组和D组),通过分析实验中期(36 d)和实验结束时(60 d)银鲳的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组织中主要蛋白与脂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银鲳在额外投喂海蜇过程中,其生长、机体蛋白和脂类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36 d和60 d时,高频率额外投喂海蜇组(A组和B组)银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A组血清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肝脏与肌肉中LP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60 d时,高频率组(A组和B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低投喂频率组(C组和D组)(P0.05),肌肉组织中,额外投喂海蜇试验组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频率投喂海蜇可提高银鲳组织代谢酶的活性,特别是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鲳的生长率,在银鲳人工养殖过程中,基于机体代谢指标的分析,每3天额外投喂一次海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16S r DNA-PCR菌群分离鉴定的方法,对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的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群结构进行了鉴定,用产酶菌筛选培养法对产消化酶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试了各菌株消化酶的活力。研究发现,云纹石斑鱼幼鱼消化道内可培养的主要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中产消化酶的菌株占可培养菌的55.6%。在产酶菌中,同一株菌产3种酶的有5株;产2种酶的有9株;中肠和后肠的菌株数最为丰富,胃次之,幽门盲囊和前肠菌群种类较少;产脂肪酶的菌株都集中在中肠。产消化酶的菌株主要以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且产酶量丰富,产蛋白酶活力最高达(87.732±1.134)U/m L;淀粉酶活力为(77.176±0.599)~(73.458±0.574)U/m L;产纤维素酶的菌仅一株,且酶活力较低。分析得知,消化道的菌群结构直接影响了外源性消化酶的种类与活性。本研究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产酶有益菌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7.
采用蛋白和脂肪水平双因素实验,通过检测云纹石斑鱼血清、肝脏和肌肉中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为饲料蛋白和脂肪的适宜配比提供依据。以鱼粉和豆粕作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混合油作脂肪源,3个蛋白水平分别为:35%、40%、45%,每个蛋白水平分别设3个脂肪水平:9%、12%、15%,每组3个重复。LZM活力和IgM含量在蛋白水平40%~45%时较高,也呈现随脂肪水平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蛋白水平比脂肪水平和交互作用对LZM和IgM有更显著的影响。肝脏SOD活力在40%蛋白水平时较高,在低蛋白水平(35%)时SOD活力随脂肪水平上升而增强,而高蛋白水平(45%)时则相反。蛋白、脂肪水平和交互作用对CAT活力均有显著影响,蛋白水平较高CAT活力较强。肌肉SOD和CAT活力变化趋势与肝脏大致相反。MDA含量随蛋白水平增加而减小,蛋白水平对肝脏和肌肉MDA都有显著作用,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肝脏MDA显著下降。实验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40%左右)是必要的,当蛋白需求满足时,适当增加脂肪水平有利于鱼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银鲳(Papus argenteus)肝及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饲料n-3 LC-PUFA对卵黄发生期间组织中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配制了4组等氮、等能及等脂的试验饲料。以1年龄雌性银鲳为试验对象,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185 d。研究结果表明,肝与卵巢组织SOD、CAT活性、T-AOC水平及MDA含量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卵黄发生后期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卵黄发生前期(P0.05)。肝SOD(除SO饲料组外)、CAT活性、T-AOC水平及MDA含量在卵黄发生中期与前期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卵黄发生中期FO与FSO饲料组卵巢SOD、CAT活性及T-AOC水平则均显著高于卵黄发生前期(P0.05)。FSO饲料组肝与卵巢SOD、CAT活性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均为最高值,且在卵黄发生中、后期均显著高于SO饲料组(P0.05),但与FO饲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饲料组间肝与卵巢T-AOC水平在卵黄发生前期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卵黄发生后期,FO与FSO饲料组肝与卵巢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SO饲料组(P0.05),但FO与FSO饲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与卵巢中MDA含量随着饲料n-3 LC-PUFA含量的升高而呈现出升高趋势,且这种升高趋势在肝组织中表现更为明显,卵巢组织MDA含量在卵黄发生中、后期仅FO饲料组表现出显著性升高趋势(P0.05),其他各饲料组在卵黄发生各期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分析表明,银鲳卵黄发生过程中组织中抗氧化水平逐渐升高,适宜的饲料n-3 LC-PUFA含量(4.01%,FSO饲料组)可明显改善银鲳卵黄发生中期与后期组织中的抗氧化水平。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饲料与卵黄发生时期对银鲳组织抗氧化水平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且两者对肝T-AOC水平与MDA含量存在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银鲳分子标记技术。[方法]通过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 )获得银鲳转录组原始试验数据,经过拼接后,获得3715603条unigene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ISA对所有unigene进行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鉴定。同时,利用软件对银鲳转录组SSR的多态性进行评价。[结果]银鲳转录组水平上,共鉴定出107007个SSR位点,分布在97289条unigene中,发生频率为2.62%,SSR平均密度为476个/Mbp。在银鲳转录组SSRs中,单核苷酸与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为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48.14%和34.10%。银鲳转录组数据中SSR序列共包括424种重复基元类型,单核苷酸重复基元A占较高比例,占同一重复类型SSRs的49.57%,二核苷酸重复基元TG/AC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GAG/AAC是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同一重复类型SSRs的42.43%和9.61%。重复序列长度在12 bp以上的SSR标记位点数占总SSR的76.95%,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结论]银鲳SSRs位点具有极大的可开发性,可为银鲳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即22℃、27℃和32℃,以27℃为对照组,胁迫时间48 h,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趋势相反,肝脏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趋势也不同;2个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变化趋势相反,而酸性磷酸酶(ACP)变化趋势相同,乳酸脱氢酶(LDH)在22℃实验组出现波浪式变化(P0.05);血清钠(Na+)、钾(K+)、氯(Cl-)、钙(Ca2+)在各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鳃Na+/K+-ATP酶活性在32℃实验组出现下降趋势,肾脏Na+/K+-ATP酶活性在22℃实验组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2个实验组鳃Ca2+/Mg2+-ATP酶活性和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皆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正常代谢,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胁迫,以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