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41篇
  155篇
综合类   760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东北过伐林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主要森林类型为对象,基于小班调查数据,利用R ichards、Logistic、单分子、Gompertz和Korf 5种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采用模型拟合统计量、误差及残差分布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白桦林、人工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用R ichards模型最好,人工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天然针叶混交林用Logistic模型最好。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森林生长预测和经营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2.
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氮(N)、磷(P)减量对降低稻田养分地表径流损失风险的影响,以毛里湖稻区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2016—2017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生长期内田面水N、P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处理(CF)和有机替代20%化肥N处理(0.8FN+0.2ON)稻田田面水总氮(TN)、NH_4~+-N和总磷(TP)浓度在施肥后迅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而控释氮肥减N处理能有效减缓N素释放速度,田面水N素流失量远低于CF处理,且磷肥减量处理TP流失量低于CF处理。与CF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减N 20%(0.8N)和控释氮肥+过磷酸钙减量20%(0.8NP)处理水稻两年平均分别增产5.55%、3.22%,N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9.01%、13.6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1.94%、28.8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7.52%、33.75%,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95.30%、73.31%。0.8NP处理较0.8N处理水稻磷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显著提高22.08%,而0.8FN+0.2ON处理较CF处理P素累积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降低11.14%、36.04%。总体而言,控释氮肥与磷肥减量既保证高产稳产,又有效降低稻田施肥初期N、P径流损失风险。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前提下,可采用控释氮肥减量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3.
四川省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36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2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0.968 hm2/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经济社会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针对高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开发水电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  相似文献   
74.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P、Al-P、Fe-P和Ca2-P ,只有在极度缺磷的情况下 ,植物才利用土壤中的Ca10-P ,而O-P是土壤中极稳定的无机磷形态 ,植物一般不能利用。长期单施无机磷肥 ,土壤无机磷含量有所提高 ,积累的无机磷约 60%转化成Ca10-P和O-P。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积累的无机磷约有占积累无机磷的 2/3转化成Ca2-P和Ca8-P ,而且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土壤表层和下层均有所提高 ,一般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无机磷的增加幅度也大 ,且影响的深度也较深。但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深度的影响不会超过50cm。  相似文献   
75.
上海地区不同施肥方式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择上海宝山罗店镇具有代表性的旱地蔬菜农田生态系统,在从2004年3月到8月的近半年时间里,通过对径流及径流中侵蚀泥沙的氮磷流失情况的连续监测与实验分析,研究了旱地农田施肥与氮磷流失污染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田氮磷的迁移特征及环境效应,主要结果表明: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总氮、总磷,流失形态以沉积相为主,大部分是当季施用的化肥,随径流排出农田的氮素中有37.7%是当季施用的氮素化肥,磷素中有26.9%是当季施用的磷素化肥。  相似文献   
76.
以巴戟天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巴戟天的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即2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0.2 mmol/L dNTPs,2.0 mmol/L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0.5μmol/L引物,50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3.4℃退火45 s,72℃延伸1 min,4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6份巴戟天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论述了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鲁棒性,得出一般控制系统在随机干扰和有界振动情况下系统是否稳定的鲁棒性判据,并进而阐述了智能控制比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8.
不同核背景的玉米CMS系内源激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套同核异质系 ,研究了不同核背景和不同孢质内源激素含量与玉米CMS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核背景以及不同孢质的CMS之间内源激素含量有差异 ;较高的ABA和较低GA、IAA含量、特别是较低的GA3 /ABA、IAA/ABA浓度可能是花粉发生败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育系中较高的GA3 和IAA含量可能导致育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79.
戎晓红  张文秀  刘自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39-1540,1542
选取雨城区4个乡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可、管护、期望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退耕后缺乏管护和技术支持及农户增收缓慢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柳杉苗木综合营养诊断I.田间DRIS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杉苗期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柳杉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9.439 8±1.345 7,N/K=3.263 9±0.178 7,P/K=0.359 2±0.045 6.以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设计的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 IS诊断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