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加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后管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后管护的主要模式和经验的调查分析,认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后管护应以乡镇和村委会管护为主,同时也应有农民用水协会和农户承包等管护模式.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后管护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管护资金和加强对工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蒋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935-1938
后退耕时代,陕北退耕区林木管护不足问题极为突出,不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从农户和政府的契约视角探讨林木管护中行为主体的激励约束关系有利于该工程的成果巩固.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一个政府和农户在林木管护中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得出管护的收益风险变大和相对价值变小,使激励弱化,固定工资制导致双方总收益处于非帕累托最优状态,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南阳市21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农户社会资本、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方式的认知、周围人参与管护的比例、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极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州内石漠化程度较高。2002-2013年全州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12.7万亩,为了解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最真实的评价,特组织学生,于2013年寒假开展了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黔西南州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退耕还林政策认同度高,宣传和管护有待加强,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当前退耕农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便顺利开展第二轮退耕还林工作,采用随机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贵州退耕农户进行人户调查,从纵向与横向角度分析退耕农户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缺粮问题、对退耕补助标准和补助限期望过高、家庭经济收入净增长缓慢、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差与发展质量低、生态环保责任意识较低等问题,指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深入推动贵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解决退耕农户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家林业局近日下发《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大户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6个关键环节的管理。要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来源情况、利益分配情况以及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查,防止大户强租、骗租土地,避免出现利益纠纷;要充分考虑本地生态建设需要和农户的愿望,科学合理地安排退耕还林年度任务计划;  相似文献   

7.
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从2008年开始,至2015年结束。建设内容包括在退耕还林区域进行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与补植补造四个部分。规划目标首先是确保完成的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其次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等措施,到2015年,基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按照上述规划的要求,谈一谈如何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花江低热河谷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跃军  刘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39-1440,1459
对贵州花江低热河谷区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柚木林模式在退耕还林中高生长和茎生长以及植被覆盖率都取得了较大的效益,其次为花椒生态经济林模式,而林草结合模式以及柿树林模式因农户管护力度相对滞后导致效果不如前者,但总体水平上退耕还林后花江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恢复了石漠化植被景观。表明退耕还林模式的建立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农户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的林业生产机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面貌和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9.
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退耕还林能够"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在确保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成效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退耕农民的经济利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退耕还林通过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林药间作的模式,在林下种植道地中药材,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解决了退耕农户的收入问题,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找到了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的技术与管护措施,并总结其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户认知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5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没有接入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同意支付概率与支付水平均最低。农户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逻辑符合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年龄、是否是党员、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综上,应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户认知对其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的促进作用,鼓励党员、以及环保意识较强的农户率先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管护,部分地区可探索推行受益农户适当缴费或出工等管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76-22778
从后续产业、能源燃料、外出务工、耕地与粮食收入、家庭经济收入等角度对退耕户与非退耕户进行对比,揭示退耕农户存在的后续问题及成因,探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途径,指出新时期必须将退耕还林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特别是与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才能促进退耕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工矿区土地破坏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支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根据退耕后2008年和退耕前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部分农民仍没有摆脱贫困,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对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且退耕补偿未考虑周全。国家应考虑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方案,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使退耕还林区具备自身造血的功能;顺平县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域优势,在林果业基础上开展深加工,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对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CNKI文献,检索以农业、 农田、 农户、 耕地、 水域、 林业、 森林、 草原、 湿地、 退耕和生态补偿、 生态效益补偿为主题,从年代、 期刊、 作者、 作者机构、 研究对象、 地域和方法等方面对1988~2016年间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但并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对象以农户受偿意愿、 补偿方式、 补偿额度、 补偿的法律问题等为主,研究领域涉及森林、 草原、 耕地、 湿地等;研究手段方面,目前仍以实证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步增加,但仍有待加强.从多角度对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有关文献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 客观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的250户农户玉米种植中各部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大量详细的微观信息,研究农户投入构成,各部分所占比重,以及当前生产上主要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为栽培技术科学化研究和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调查户平均种植品种数为3.7个,户均耕地达到了0.97hm2,有接近30%的农户主要采用畜力耕作,人工播种的农户占的比重为35.6%,而人工收获为98%,在玉米收获期间有43.2%的农户雇工,雇工成本也占到了总投入的23%。肥料的投入占到农户总投入的40%,其中复合肥的使用比重占到了63.6%,N、P2O5、K2O平均公顷施用量为268.5kg、138kg和102kg;农药三大类中,杀菌剂有95.1%的农户使用,除草剂有53.4%的农户使用,杀虫剂的使用比重比较低,只有17.0%。结论:调查中玉米种植品种混杂,商品粮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户均耕地较大,但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力作业集中在玉米收获期,雇工成本较高;化肥的投入量大,接近最高产量的施肥水平,高于效益最高的施肥水平,有调整的空间。复合肥使用比例较大,由于氮素缓释剂的应用还不成熟,而导致玉米生育后期的氮素供应不足造成减产。可以通过加强农户合作组织,实现土地统一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重新确立了农户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农户再度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户经济的微观决策,主要体现于农户收入在消费、储蓄、投资之间的分配,体现于多个投资项目选择和单个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上。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宏观因素主要是:非完善的土地制度,低发育程度的农村市场和供给不足的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引导、规范农户消费行为合理化,增强农户投资的活力,完善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有关制度、法规,刺激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户经济增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牧交错带不同类型农牧户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牧户调查的基础上,将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11个典型村的82个抽样农牧户分为五类家庭农业生态系统:Ⅰ.种植业;Ⅱ.工副业;Ⅲ.种植业-畜牧业;Ⅳ.种植业-工副业;Ⅴ.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采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系统稳定性指标,对五类农牧户的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农牧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经营内容增多和产业链延长而增强,并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在退耕还林补助停发以后,各类型农牧户生态系统的均衡性和稳定性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户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滨海盐碱区2个县级市4个行政村13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户盐碱地改良技术选择意愿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农户特征、家庭特征、政策导向、社会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户选择盐碱地改良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丰、东台2市以秸秆还田为代表的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普及率较高;家庭农业人口多,农业纯收入大的农户更加意愿进行盐碱地技术改良;非农就业情况影响农户盐碱地改良的行为决策;农业政策诸如补贴、农业保险、贷款因素等对改良技术选择的影响有限;东台、大丰2市影响农户盐碱改良技术的意愿的因素大体一致,部分因子在影响方向和显著程度上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走廊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甘肃河西走廊经济最发达的张掖市为背景,对该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向与人均收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年龄、教育年限、人均土地关系不大。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原因有三方面:历史原因、政策因素和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十大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志荣  任蒴  张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59-3161,3206
探讨了土地流传的十大关系。其中,在农户与政府关系中指出,由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往往没有话语权,提出应以农民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只应履行其服务和监管职能;在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关系中,侧重于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并指出土地流转的客体就是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流转和深化改革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只是发展规模经营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途径,只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加快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和土地改革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不适于进行新土改;在附期限的土地承包与永包制、私有制关系中指出,永包制、私有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应该继续坚持附期限的土地承包方式;在土地流转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是自然过程,不应带有强制性,否则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与农户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在农户之间进行,公司和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在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绩效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因地制宜;在土地流转与土地兼并、流失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合法原则,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土地流失到少数人手中;在小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关系中指出,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模式未必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