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5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在分析研究大湘西地区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茶树品种、茶叶加工技术及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大湘西地区建设"潇湘"茶公共品牌的对策建议,助力湘茶千亿产业。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构建了羰-氨交联反应形成老年色素的体外反应模型,通过Th T荧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SDS-PAGE及NBT染色等检测手段,结果表明,茶黄素不仅可以抑制此模型中由于蛋白质羰基化产生的老年色素,还可以抑制此模型中因蛋白质聚集化产生的β-sheet结构。上述结果揭示了衰老机制中的蛋白质羰基化与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聚集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鲜叶拼配制茶法对提高红碎茶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56.
室温条件下,以硅胶板为固定相,用5种展开剂(体积比9:9:2的甲苯-丙酮-甲酸、5.0:10.0:1.0:0.5的甲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8.0:5.0:15.0:0.3的甲苯-三氯钾烷-丙酮-甲酸、12.5:7.5:1.8:0.6的三氯钾烷-丙酮-甲醇-水、12.5:7.5:1.8:0.6的三氯钾烷-丙酮-甲酸-水)对茶叶中的儿茶素进行薄层色谱分离,筛选出其中较优的展开剂后,进一步优化其配比,并用其分离绿茶和白茶提取物中的儿茶素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体积比12.5:7.5:2.2的三氯甲烷-丙酮-甲酸为展开剂,茶叶内主要的4种儿茶素单体(EGCg、EGC、ECg、EC)可得到良好分离,绿茶与白茶提取物中的儿茶素能较好地得以分离.  相似文献   
57.
前言茶作为多年生作物,周年均可以从树冠上采摘鲜叶。通常,带茎的一芽二叶是标准的采摘新梢。采摘与修剪是与新梢萌发有紧密联系的两项重要栽培措施(Wight 1955,Rahman和Baruah 1980)留鳞片和留鱼叶采摘是两种主要的采摘系统,即分别采摘鳞片和鱼叶以上的芽叶。经过修剪后,节间的休眠芽即行萌发。首先,最外面的芽包片打开再形成鳞片,称之为第一鳞片。接着,第二鳞片萌发使休眠  相似文献   
58.
就茶叶功能成份对主要恶臭成分甲硫醇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提取物,儿茶素,EGCG对甲硫醇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茶黄素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1mg含量为40%的茶黄素对甲硫醇的最大去除量为0.232mg。  相似文献   
59.
茶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在美国近代史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快剪船"时代成就了近代美国造船业的发达,茶叶贸易一度在近代中美贸易中独占鳌头。在这个咖啡成瘾的国度,人们也曾追逐过17~18世纪的欧洲饮茶风尚,可美国人被英国人讥笑为不懂茶、不识茶,美国的茶叶消费很长一段时间也以中低档茶为主。20世纪80年代,随着"特种茶"观念的推广和深入,美国人开始真正认识茶叶,一场"美国茶文化复兴"正悄然来袭,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美国人的饮茶观念及产业结构,美国人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饮茶热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并开始引导世界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60.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