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可显著提高压榨出油率,但压榨后的饼粕中仍残留油脂,可采用浸出法提取饼中残油。为比较压榨油和浸出油的主要理化品质,在2 450MHz、800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油菜籽预处理0~7min,冷却至室温后压榨制油,继而对饼粕中残油用正己烷萃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压榨和浸出的制油方式对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水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压榨油和浸出油的酸价、p-茴香胺值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氧化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浸出油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高于压榨油。压榨油水分含量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浸出油的则减少,压榨油水分含量高于浸出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色泽(罗维朋比色)随微波时间的延长
逐渐变深,浸出油色泽更深;加热试验(至280℃)中压榨油无析出物,而浸出油产生絮状析出物。由此可见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仅需水洗、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满足国家标准,浸出油则需要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处理。   相似文献   
32.
亚临界流体萃取胡麻籽低温压榨饼中油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高品质提取胡麻籽低温压榨饼残油,采用D-optimum响应面设计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胡麻饼工艺,研究萃取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将所得油与粕与正已烷工艺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液料比和萃取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显著(P0.05);液料比与萃取温度交互作用显著(P0.05);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8.4 m L/g、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26℃,此条件下胡麻籽油的提取率为96.50%。亚临界丁烷萃取的胡麻籽油红色较浅、黄色较深,酸价与过氧化值都优于正已烷工艺,磷脂质量分数约为正已烷工艺的1/10。亚临界丁烷萃取后的胡麻籽粕,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低,蛋白中可溶性氮质量分数是正已烷工艺的3.5倍。研究结果可为胡麻籽高品质加工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3.
油茶籽脱壳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挤压和碾磨原理以及风筛复合分离原理设计开发出了油茶籽脱壳机。油茶籽含水率和辊筒线速度是影响脱壳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含水率5%~20%,辊筒线速度8.90~10.00 m/s,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脱壳率≥98.5%,仁中含壳≤4%、壳中含仁≤1%。油茶籽脱壳机成功投入了生产实践应用,获得了质量优良的油茶籽油和脱壳油茶籽饼粕,提高了油茶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为了在百合种球繁育过程中筛选出合适的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在鳞片籽球到小籽球阶段,采用3种基质(泥炭:蛭石=1:1,蘑菇菌渣:蛭石=1:1,玉米秸秆:蛭石=1:1)及3种施肥配比(N:P:K=15:5:10,N:P:K=10:5:15,N:P:K=10:5:10),对3种百合栽培品种(‘索邦’、‘西伯利亚’、‘马龙’)的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地下籽球大小及可溶性碳水化物和干物质含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基质和施肥均显著影响籽球生长,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百合植株形态、地下鳞茎大小和生理生化性质等因素,‘索邦’和‘马龙’百合的最佳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组合为玉米秸秆:蛭石=1:1+N:P:K=10:5:15,‘西伯利亚’百合的最佳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组合为玉米秸秆:蛭石=1:1+N:P:K=15:5:10。  相似文献   
35.
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类物质相对总含量可达66%;相比而言,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出现大量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及以吡嗪、吡咯、吡啶为主的芳香杂环类化合物,致使醛类(140℃,25.1%)和杂环类(140℃,41.68%)物质相对含量快速升高,这些特征挥发性成分赋予热榨亚麻籽油浓郁的烤香气味;但据研究这些芳香杂环化合物及其复合物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因而影响到热榨亚麻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冷榨亚麻籽油食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6.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园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张兆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4):438-442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采用固载有Candida rugosa的磁性固定化酶为生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酶促合成。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实验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固定化酶用量为25.2mg/mL,甾醇底物浓度为146.5μmol/mL,异辛烷为溶剂,55℃反应5h,得到的植物甾醇的酯化率为92.61%。该固定化脂肪酶经过简单的溶剂清洗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仍能保持71.8%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8.
一种高利用价值油料作物—亚麻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亚麻荠的栽培和育种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概括了其种子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油脂和蛋白,具体包括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脂质活性成分及降血脂作用、油脂在生物能源上的应用,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蛋白饼粕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最后分析了约束亚麻荠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竹节参皂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色法测定竹节参总皂苷含量,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竹节参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竹节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竹节参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浓度7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温度50℃,超声功率为32kHz,提取3次,每次30min。在该提取工艺下总皂苷得率为13.15%。[结论]优化出了超声法提取竹节参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具有提取温度低、时间短、得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0.
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活性成分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油品质与营养功能,有效开发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收集19个产地的紫苏籽,分析了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紫苏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脂肪酸,亚麻酸含量58.8%~70.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1.1%~93.8%;紫苏籽油含有△-5燕麦甾醇、菜籽甾醇、β-谷甾醇及环阿廷醇,总甾醇含量67.0mg/100g~94.4mg/100g;紫苏籽油含有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γ-生育酚占总生育酚含量95%左右,总的生育酚含量为63.4mg/100g~99.4mg/100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中各性状载荷分析发现,α-亚麻酸、γ-生育酚、菜籽甾醇是紫苏籽油的特征活性成分,对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差异影响较大。对紫苏籽油的12个脂溶性活性成分进行分层聚类热图分析,可将19个产地的紫苏籽油分成6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