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理论、会计环境、财务报告、会计实务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对现代会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2 %(58.98%)、45.75 %(38.46%)和14.83 %(2.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53.
从挑选有代表性的校正集样品入手,探索改善油菜品质近红外预测模型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的新方法。以油菜籽油酸为检测对象,利用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方法从1 800份样品中选取不同数量的代表性样品作为校正集,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油酸的近红外模型。结果发现,利用极大线性无关组方法挑选出的代表性样品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待测系统的样品信息,而且可以达到少而精的目的,并最终节省了模型的运行成本。并与随机选择法和化学值选择法作比较,选用一定数量的预测集对三种方法的建模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极大线性无关组方法挑选代表性样品建立的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证明该方法用于农产品代表性样品的挑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庭院经济是以农户庭院为依托,充分利用庭院特定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力资源,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以商品生产为手段,以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由农民从事的种、养、加、贸和第二、三产业组成的综合配套的一种家庭商品经济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采取不同的方式种植蔬菜、果树、花草树木、中药材、食用菌等;饲养家畜、家禽,驯化野生动物,养殖各种鱼类、鸟类;从事编制、制作等工艺劳动,以及农副产品贮藏、加工.  相似文献   
55.
甘蓝型油菜角果光合日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4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角果的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角果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值相差39.173%,上午的Pn 平均比下午高25.694%,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限制;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也为双峰曲线、中午前后有明显的降低,但两个峰值相差仅4.731%,峰值出现的时间也相对推后,下午蒸腾速率平均比上午高33.983;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为非典型的双峰曲线,不同品种之间有很大差别;本文还对引起角果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等产生日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6.
近红外光谱和纸层析法分析单粒油菜籽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菜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高低受胚基因型控制,而不受母本基因型控制,因此对性状优良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早期低芥酸的单粒选择意义深远.我们通过试剂及试剂浓度等的优化研究,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分析半粒油菜籽芥酸的纸层析技术.研究表明,单粒油菜籽芥酸与油酸 亚油酸的相关系数高达-0.9693,选择低芥单粒油菜可以达到同时科学有效地选择高的油酸和亚油酸的育种目的.同时,通过对扫描次数、分辨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等的系统研究,对照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单粒油菜籽芥酸品质的NIRS分析技术.单粒油菜籽芥酸(扫描次数128,分辨率4 cm-1)模型是最佳工作曲线,其决定系数R2为0.79,均方差RMSECV为4.81.半粒纸层析技术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又损伤种子,不利于出苗;而NIRS为无损伤检测方法,快速高效,无污染较准确.两者都能科学有效地应用于品质育种中间材料和早世代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7.
近缘种有益性状的发现和利用是作物改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相关性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大白菜种质中具有低硫甙、高含油量的资源。进一步研究表明:大白菜种质中主要硫甙为3-丁烯基硫甙,与甘蓝型双低油菜主要硫甙2-羟基-3-丁烯基硫甙不同,为一种新的低硫资源;大白菜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甘蓝型油菜平均低0.6个百分点,特别是棕榈酸(C16:0)低1个百分点。而油酸含量却比甘蓝型油菜平均高3.65个百分点。若将低硫、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材料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定向选择,是可以选育出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和更低硫甙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58.
向日葵核盘菌菌株致病性研究及其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阿勒泰、大荔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分离、培养、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产量、菌落形态、致病性强弱及萌发特性等,将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分成S 、S 、S 3种类型,其中S 、S 来源于新疆阿勒泰,S 来源于陕西大荔。S 、S 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S 对向日葵、油菜、大豆的致病性强,而S 类仅对向日葵和油菜的致病性较强对大豆的致病性较弱,S 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薄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性均弱。将3类菌株分别在12、18、24和28℃条件下培养核盘菌菌核,再在16、20、24、28和32℃下诱导菌核萌发。结果表明S 、S 类菌株在12~18℃下形成的菌核易在16~20℃下萌发出子囊盘,而S 类菌株则不能萌发,但在24~28℃下形成的菌核于16~24℃下萌发出子囊盘,这说明向日葵菌核的萌发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而致病性与菌株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南方大豆皱叶发生时叶片形态特征变化及皱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明确皱叶对大豆叶片形态、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程度及揭示大豆皱叶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皱叶症近杂合异质系材料GY_C (皱叶)和GY_N (正常),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大豆皱叶症级为4时,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农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皱叶发生后叶片主脉薄壁细胞、皱缩处叶片增厚,叶缘处叶片变薄。叶片皱缩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不规则,叶缘处出现多层薄壁细胞。皱叶发生时,大豆叶片鲜重和干重、叶柄鲜重和干重、叶柄长和粗、叶片长和宽、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均显著减少(P<0.05,下同)。皱叶的叶绿素含量分布不均,但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大豆发生皱叶后成熟期平均提前3.33 d,茎秆变细,抗倒伏性变差,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也有减少趋势,但不同年份有所不同。皱叶导致大豆单株干物质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减少,GY_C较GY_N两年平均减产43.11%。皱叶发生时大豆籽粒蛋白含量有降低趋势、油分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不同年份存在差异。【结论】南方大豆皱叶发生时形态上主要因叶缘不能正常伸展所致,皱叶(症级为4)发生后大豆叶面积减少,植株干物质积累变少,生育期缩短、抗倒伏性变差,严重影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以上部带茎烟叶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定色期42~45℃、>45~50℃2个烘烤阶段不同湿球温度(T1,35、36℃;T2,36、37℃;T3,37、38℃)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佳;T3处理烟叶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和厚度收缩率最大,处理T2次之,均显著大于处理T1;两糖比、糖碱比和钾氯比以T2和T3处理较为适宜;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T2处理最高(84.5分),T3处理次之(83.5分),T1处理最低(81.0分).总而言之,定色期42~45℃、>45~50℃烘烤阶段设置36、37℃的湿球温度处理(T2)能进一步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