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为了了解国际水稻研究所最新研究动向,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在此期间,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所机构精简,目的明确,既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项目包括四大领域,即水稻与生物健康相结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发掘新基因;稳定社会发展,进行项目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并更新数据库。最新研究发展动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加强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加强稻谷品质研究,加强抗旱机制研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强转基因研究,加强杂交稻育种研究,加强新株型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其明确的科研目的、高效率的工作及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一种用于水稻点突变检测的PCR引物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根据12个候选基因序列设计了12对引物,其中10对引物可以正常工作,能从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合格率为83%,并且成功地在突变体中检测到点突变。这一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水稻,也可以用于其他动植物。同时,对引物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3.
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辣木叶多糖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三黄鸡6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三黄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添加0.08%、0.12%、0.16%、0.20%的辣木叶多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T1组、T2组、T3组三黄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T3组42日龄三黄鸡的体重显著升高(P<0.05);1~42日龄,各试验组三黄鸡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T3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T1组、T2组、T3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T3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T1组、T3组、T4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T2组、T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  相似文献   
104.
回顾了辽粳系列品种选育过程,并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辽粳系列品种开展了品种特性研究,总结了辽粳系列品种的育种实践与品种特性.研究表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种工作者通过采用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扩大遗传背景、扩大变异范围,提高后代结实率、提高后代选择效率”为原则的技术路线,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多点生态选择、联合抗性鉴定和南北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出一系列粳稻新品种.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大体上表现出了随时代发展而增产的趋势,品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逐渐变化,一次枝梗数多,成穗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5.
辽宁省是北方粳稻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证粮食供应,近几年本省示范推广水稻量化栽培技术,水稻产量不断提高,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水稻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7.
大棚和露地环境下,分别对番茄植株一次性喷洒推荐剂量的百菌清(CHT)和毒死蜱(CHP),研究喷药后两周内农药在番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布的持久性及其动态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大棚番茄中的残留浓度分布呈现为叶片垌果实〉茎〉根;毒死蜱呈现为叶片〉果实垌茎〉根。大棚番茄各部位的最高残留浓度出现时间滞后于喷药时间8~60h;空间浓度分布上表现为大棚中间区域浓度高于两侧,这与棚内的空气对流有关。大棚番茄果实中百菌清和毒死蜱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5.8d和7.2d,明显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8.
2006年冬未至2007年初春,甘肃省张掖市某牧场以一岁羔羊为主,陆续发病,临床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迅速消瘦,行走摇摆不稳,并很快死亡。经场内兽医多方治疗无效,数十只羊死亡。后经我们现场调查、病理剖检和血液涂片镜检,诊断为绵羊泰勒焦虫病,采取灭蜱与治疗病畜相结合的措施,有力地控制了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辽星2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辽星2号的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10.
不同环境下杂交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三系材料组配的5×5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及F2、F3种子为试材, 应用包括胚乳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性状遗传模型, 对不同年份、不同穗位两种环境设计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环境下, 直链淀粉含量的方差组成均以基因型方差为主。遗传主效应方差以胚乳加性方差为主。以穗位作为环境因子时, 能检测到显著的细胞质方差, 互作方差以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其次是细胞质×环境互作方差, 但对互作效应值的遗传预测表明, 绝大部分品种所有粒位均以细胞质×环境的互作效应值最大, 且细胞质×环境互作使不育系强、中势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恢复系则相反, 强、中势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以年份作为环境因子时, 细胞质方差不显著, 互作方差以母体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