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65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19篇
综合类   728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评估不同植保器械的农药喷施效率为水稻上农药减量控害和统防统治工作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本研究参照NY/T 2677—2015《农药沉积率测定方法》,在广东省南雄市全安镇晚造直播水稻田开展农药喷施试验,分析了分别采用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和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的农药沉积率及雾滴参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生育期使用不同植保器械喷施...  相似文献   
99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基础.针对世界粮价飙升所引发的"粮食危机",我国的粮食安全又重新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分析榆林市1949-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的基础上,对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及不同历史阶段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榆林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1949-2005年,榆林市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根本的约束作用,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的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农业科技投入不仅抵消了因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而且可以使粮食总产出现较大增长,但耕地数量仍是稳定粮食总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DGGE分析法,研究施用化肥与不同来源的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显著提高了花生的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其中以施用麸酸有机复混肥处理最高;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以施用鸡粪处理最高,其他处理差别不大;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PCR扩增及其产物DGGE分析表明,施用各品种有机肥较不施肥与施用化肥促进了土壤某些微生物量的提高,而施用不同有机肥品种促使不同种类微生物量的提高.故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乃至其多样性特征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4.
东北3省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人类对土地过度垦殖及不合理耕作利用的影响,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东北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对历史资料甄别与整理的基础上,分析近代以来东北3省区人口、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的演变。结果表明:到20世纪中期,东北地区人口压力达到60-70人/km^2,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林草湿地被垦殖,森林覆盖率降到30%,垦殖率达30%,使区域性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995.
土壤微生物活菌数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伟  涂艳丽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5-2285
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对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活菌数进行计数,同时采用烘杀抽提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探讨菌数与生物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活菌数与生物量显著相关,放线菌活菌数与生物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渭河流域6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渭河流域及其周边45个气象站点近60年的气温特征值,做空间插值、线性回归分析、气温突变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1951~2009年间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的增温速率分别为0.252℃/10a和0.261℃/10a,年平均气温大于9℃区域所占流域总面积比,60年间上升34.78%;年平均最低气温大于3℃区域所占流域总面积比,60年间上升17.2%;2)年平均最高气温除1980s下降外,其余年代呈现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55℃/10a,其大于16℃区域所占流域总面积比,首先从1950s的46.27%下降至1980s的37.15%,而后又上升至2000年后的81.63%;3)年均温、年平均最低温和年平均最高温变化的转折点在1990年前后;4)气温日较差从1950s至1970s呈下降趋势,进入1980s后略有上升,其中气温日较差大于11℃区域所占流域总面积比,首先从1950s的55.96%下降至1980s的41.58%,而后又上升至2000年后的61.07%。  相似文献   
997.
乳链菌肽是由特定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抗菌多肽,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最广泛的细菌素。综述了有关乳链菌肽的有关信息,为对其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降水是径流的基本来源,分析极端旱涝条件下降水与径流之间演变规律的异步性,可有效表征径流丰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基于渭河流域降水、径流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渭河流域面降水量及12个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对比典型频率下SPI12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径流系数的影响;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法挖掘SPI12和年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对比演变规律的同步及异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5%、50%、75%频率下,流域面降水量分别为582.5 mm、518.6 mm、467.5 mm。SPI12第一主成分减少趋势显著,自1991年7月开始突变,于1962-09(1962年9月,下同)—1969-07—1983-02—1985-08—1991-07—1999-12呈现湿润~正常~湿润~正常~干旱状态。渭河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自1989年开始突变,且分别于1950—1968和1982—1993年经历湿润和正常阶段,于1970—1974、1976—1980、1994—2007年经历干旱阶段。以流域内大规模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及城市化等为代表的人类活动使流域年径流量较SPI12第一主成分突变年份提前,使二者于1970—1996年间旱涝类型不匹配,年径流量相对SPI12第一主成分呈现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新引进苹果矮化中间砧木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新引进的矮化砧木法国1号、2号、3号、4号为中间砧,与当前生产上主要应用的M26中间砧(5号)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矮化砧穗组合的外观形态和生理代谢变化及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胁迫50 d复水后的成活率4号组合最高,为100%,3号组合最低,为75%。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组合的旱害指数呈上升趋势,胁迫40 d时4号组合的旱害指数最低,为40.00%,3号组合的旱害指数最高,为63.78%;胁迫35 d的光合指标表明4号组合的光合作用最强,3号组合最弱。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降低趋势,其中4号组合下降的最少,3号组合下降的最多;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其中4号组合的含量最高,保护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保护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保护植株。解剖结构的结果表明与抗旱指标呈正相关的指标1号组合和4号组合的值较大。利用隶属函数法通过对5种砧木的多种抗旱指标的综合分析,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砧穗组合并排序,抗旱性强弱为:4号>1号>5号>2号>3号。  相似文献   
1000.
渭河流域近52年日照时数和风速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渭河流域1959—2010年23个气象站的风速和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通过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2 a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季、月的时空变化以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0.13 h,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以关中平原减少最为突出,季节上以夏季和冬季的减少趋势最显著;流域年平均风速也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0.05 m/s,1981年左右发生突变,4个季节的风速变化都是以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减少趋势最为显著;风速的年内变化表现为偏双峰型,4月最大,形成年内的第一峰值,最低值出现在每年的10月,第二峰值出现在每年的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