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日本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或叶面直接施肥,以补充农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经研究表明向土壤中直接施肥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研究证明化肥的利用率:氮肥为30% ̄35%,磷肥为10% ̄25%,钾肥为35% ̄50%,施入土壤中肥料的养分大部分被淋溶、挥发和固定。二是这种施肥方式易污染环境。以氮肥为例,长期大剂量地向土壤施用氮肥,会使土壤和地下水的氮含量提高,导致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另外大量施氮肥,会产生N2O,挥发进入大气,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三是农作物易受病虫的…  相似文献   
92.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等关系密切,不同植物间、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利用从两种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中直接提取和从平板培养菌落提取的微生物DNA为模板,采用细菌通用引物GC-357r和517r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的DGGE图谱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未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而在土壤浸提液和NA培养基上形成的可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受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浓度(10-2和10-3)影响较小,但受不同大豆基因型影响而产生了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分析表明,大豆根际未培养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可培养细菌,说明培养过程是一个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信号得到放大,而大量的微生物信息缺失.对主要DGGE条带测序显示,大豆根际有三大类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中的γ-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未培养和培养细菌中都表现为优势种群.与培养细菌相比,变形杆菌门中的γ-Prote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在可培养细菌中占优势,而在未培养细菌中丰度较低.结果证明,大豆根际细菌经培养后已使原有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对原位细菌群落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93.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会通过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光合碳向土壤中的输送。输入到土壤中光合碳含量的变化势必会对土壤外源碳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土壤碳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增加或者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未来土壤的碳平衡取决于大气CO2浓度和全球变暖对土壤中碳的输入、输出以及碳在土壤中的驻留时间。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将对土壤碳库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何种影响,才能明确地揭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对未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管理和生产力的维持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碳库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但是土壤碳库是否成为碳“源”与温度升高的幅度密切相关;(2)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光合碳在玉米、小麦等植株各部分的分配,温度升高同样对光合碳的分配规律产生影响,但对不同部位的影响不一致,多呈降低或无显著影响;(3)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可能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结构产生交互影响,且对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不同,进一步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产生影响。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1)从气候变化影响植物-土壤互作角度解析根系分泌物的转化过程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2)通过DNA-SIP进一步研究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植物来源碳的选择性利用与碳循环的关系,从而阐明气候变化条件下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抗旱性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获期10项指标的相对抗旱系数为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202份大豆基因型进行抗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参试材料在抗旱性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个不同抗旱等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旱处理下株粒重、一粒荚率、三粒荚率以及它们的抗旱系数与大豆种质的抗旱性紧密相关,可作为大豆基因型抗旱性筛选的有效指标.其中,相对株粒重和相对三粒荚率随着抗旱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相对一粒荚率则与之相反.同时,揭示出抗旱性强大豆基因型往往具有较低的产量潜力,而对干旱敏感的大豆基因型则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表明大豆基因型抗旱性与产量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在大豆抗旱育种上应区别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5.
利用Biolog-Eco技术对2个不同大豆基因型R1期的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量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显著地高于非根际;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高产大豆北丰11根际微生物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而且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类型有别于海9731,其利用羧酸类和多聚物相对较多,如a-丁酮酸、4-羟基苯甲酸、衣康酸、肝糖、吐温40和吐温80;而海9731利用氨基酸类及胺/氨类碳源较多,如腐胺和L-精氨酸.  相似文献   
96.
青海省羊衣原体病综合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衣原体病虽然已经可以用疫苗预防,但是在一些省份的养羊地区仍然时有发生,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病主要是由于羊感染了衣原体造成,衣原体可引起未怀孕母羊长期的亚临床感染状态.本文通过对羊衣原体病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的阐释、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诊断方法的总结,提出了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的措施,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西宁地区宠物园18例犬腹泻病直肠粪便拭子采样,进行病原的DNA(RNA)基因组的提取,运用PCR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确诊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病原,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防治犬腹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例样本均为犬细小病毒阳性,犬瘟热病毒阴性; 4例为隐孢子虫阳性,均为犬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canis); 6例为贾第鞭毛虫阳性,基因型包括Giardia intestinalis assemblage B、C和D。这个宠物园的18只患犬主要是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包括病毒性感染(100. 0%)和寄生虫性感染(44. 4%),可见犬只均为带毒带虫的隐性感染状态。经过分子鉴定病原后,针对性地对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原,合理采用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辅助支持治疗方法进行全面有效的救治预防。  相似文献   
98.
<正>1病因禽衣原体病是由嗜性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禽类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该病被称为"鹦鹉病"或"鹦鹉热",该病最早被认为与鹦鹉以及与这些鹦鹉接触的人相关联。后来发现非鹦鹉类也是衣原体病原的自然宿主。禽衣原体病是一种全球性疫病,几乎所有的禽种均可自然感染衣原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良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山东省常年种植花生面积稳定在86.7万公顷(1300万亩)左右,总产350万吨左右,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285千克,总产占全国总产的25%。年产花生油7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30%。出口花生6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85%,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浙江省杭嘉湖区域养猪场废水排放所造成的农田和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渐严重的状况,本研究构建了以盘培牧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沟渠来降解流经沟渠的养猪场废水,观测了养猪场废水中重金属含量在盘培高羊茅和盘培多花黑麦草所构成的生态沟渠中的沿程降解梯度变化。结果表明:盘培高羊茅对养猪场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Cu、Zn、Cd的吸收降解能力都要强于多花黑麦草。在铺设盘培牧草的600 m沟渠中,3种重金属污染物指标在靠近污水入口处的300 m沟渠内降解速度较快,而在远离污水入口处的后300 m沟渠内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