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蛋黄果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蛋黄果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且在5~95 μg/mL的范围内,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0.009X-0.007 8(r=0.999 3),加标回收率101.8% (n=5,相对标准偏差=1.59% ),蛋黄果水溶性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66%。  相似文献   
32.
为确定辣木籽仁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无水乙醇萃取率为3.566 7 %,乙酸乙酯萃取率为16.433 %;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共鉴定出41种化学组分,这2种方法萃取辣木籽仁提取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油酸、异油酸、反油酸、甘油单油酸酯和棕榈酸。  相似文献   
33.
以香露兜(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不同叶位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揭示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露兜8个不同叶位叶片挥发性成分由呋喃酮类、吡咯类、呋喃类等10类21种物质组成,3-甲基-2(5H)-呋喃酮、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叶绿醇、2,3-二氢苯并呋喃、2,4-二叔丁基酚、羟基丙酮、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9种共有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特征挥发性物质2-乙酰-1-吡咯啉平均含量为(94.00±36.66)μg/g,倒5叶位含量最高(122.99±3.48)μg/g,倒1至倒8叶位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1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甲基-2(5H)-呋喃酮、棕榈酸乙酯和甲酸庚酯,倒2、3和4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丁基-1-辛醇、3-甲基-2(5H)-呋喃酮、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角鲨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2,4-二叔丁基酚,倒5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和角鲨烯;倒6、7、8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角鲨烯、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和羟基丙酮。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为其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胡椒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椒粉和大豆色拉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胡椒原料粒度、浸提温度以及质量比对胡椒调味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40目胡椒粉为原料,浸提温度为130℃,质量比(胡椒:大豆色拉油)为1:6(g/g).  相似文献   
35.
咖啡在研磨过程中易挥发性风味物质大量散失,为探索不易挥发性物质在研磨过程中的变化,将焙炒好的咖啡豆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然后用臼式研磨机按不同时间进行研磨,用正己烷做溶剂进行萃取后,用GC/MS进行图谱扫描,分析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散失严重,到第9分钟时散失率达13.1%,25 min时风味物质散失率达到26.4%。各风味物质的散失活性不同,且对热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36.
为确定辣木籽仁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无水乙醇萃取率为3.566 7%,乙酸乙酯萃取率为16.433%;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共鉴定出41种化学组分,这2种方法萃取辣木籽仁提取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油酸、异油酸、反油酸、甘油单油酸酯和棕榈酸。  相似文献   
3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和10.04%;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和2.31%。  相似文献   
38.
胡椒根油树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胡椒根油树脂,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胡椒根油树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在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胡椒根油树脂中,共鉴定了27种化学组分,分别占相对总量的98.2%和89.95%。其中,这2种胡椒根油树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piperine、1,2-Diheptylcy-clopropene、nonadecatriene、N-isobutyl-4-hexanoyl-4-hydroxy-pyrrolidin-1-one、Octanoic acid 6-ethyl-3-octyl ester、caryophyllene、1-[1-oxo-3(3,4-methylenedioxy-5-meth-oxyphenyl)-2Z- propenyl]-piperidine、(±)-erythro-1-(oxo-4,5-dihy-droxy-2E-decaenyl)-piperidine、2-(decahydroisoquinolin-3- yl)-propionic acid ethyl ester。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咖啡果皮为原料,优化剪切乳化辅助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出显著影响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的因素,包括剪切时间、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0(g/mL)、剪切速率7000 r/min、酶添加量0.2%、剪切时间24.0 min、酶解pH 4.90、酶解温度57.0 ℃、酶解时间1.96 h,在此条件下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3.96%,与理论预测值14.0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可为咖啡果皮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0.
不同加工方法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80%成熟度的胡椒鲜果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制备黑胡椒、白胡椒与青胡椒,并通过GC-MS对其胡椒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工方法不同对胡椒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反式-石竹烯、β-蒎烯、L-水芹烯、α-蒎烯6种烯类是3种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黑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4种:5-甲基-3-己醇、氨基甲酸叔己脂、木罗烯、α-蛇床烯;白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7种:2-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γ-萜品烯、樟脑、乙酸松油酯、β-檀香烯、δ-杜松烯;青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5种:朱栾倍半萜、γ-古芸烯、4-甲基-3-己醇、2,5-二甲基-2-己醇、反式3-蒈烯-2-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