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163篇
  273篇
综合类   1187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动物性产品中存在多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不仅危害动物健康,且影响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作者就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问题及其检测方法(如微生物法、理化检测法、免疫分析法等)进行了简要综述,并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和开发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的公乌素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公乌素引洪灌区为研究区域,对公乌素引洪淤地工程改良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引洪灌区不同淤积部位耕地地力等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Excle计算,简化了传统的计算模式),使得权重区分度更加明显;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不同淤地部位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得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等理化性质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未经过高含沙洪水淤地(风沙地)土壤肥力指数较低,为0.258 6,经过一次淤地的土壤(新淤地)上游段为0.540 3,中游段为0.383 4,下游段为0.387 8;根据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确定风沙地属Ⅳ级,新淤地的中游和下游属Ⅳ级,新淤地上游属Ⅲ级。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研究了噻菌茂(2-苯甲酰肼-1,3-二噻茂烷)在不同稻田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其对土著细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和100 mg/kg的噻菌茂在未灭菌处理的淹水及不淹水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6、4.0 d和5.5、7.3 d,而在经灭菌处理未淹水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5和11.0 d,表明微生物是土壤中噻菌茂消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噻菌茂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稻田土壤细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0.2 mg/kg)下,噻菌茂对土壤中细菌生长的影响是暂时性的,7 d后菌群生长即可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而高浓度(100 mg/kg)噻菌茂则对土壤中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持续抑制作用,28 d后菌群生长仍未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以空气源热泵为热源系统的低温循环谷物干燥机存在的一体化控制程度不足问题,设计了一种热泵式低温循环谷物干燥机控制系统。为实现低温循环谷物干燥机和热泵系统的一体化控制,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系统实现了谷物干燥过程的自动和手动等多模式控制,并支持干燥参数的人工调节和设置、谷物含水率及干燥温度的实时监控等功能。试验表明,干燥机在不同模式下均工作正常;所开发的逻辑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势。稻谷干燥试验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热泵热风温度平均误差为0.95℃,标准差为0.93℃,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粮食温度稳定在33℃左右,满足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95.
采用FIASCO方法,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ACCC 50838分离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所得标记用于分析我国52个侧耳(平菇)栽培菌株多样性,对于SSR标记相同的菌株再进行ISSR PCR分析。结果表明:18个SSR标记在供试菌株中的等位基因的数量为3~12个,多态性指数(PIC)为0.34~0.84;除了2组(ACCC50618,ACCC 50866和ACCC 50915;ACCC 50249和ACCC50476)共5个菌株之外,其他47个菌株都能利用这18个SSR标记进行有效的鉴别。SSR标记相同的的菌株,其ISSR、体细胞不亲合性和出菇性状(温型、菌盖颜色)也相同,这些菌株可能是同物异名。利用这18个SSR标记分析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指数为0.755~0.9995。根据相似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52个菌株分成两个大的类群,分别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结合这些栽培菌株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平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平菇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对山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选择6头健康的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周岁大足黑山羊羯羊,按3×3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给每头羊日喂15 g复方Ⅰ和复方Ⅱ(由藿香、苍术、黄柏和生石膏等中药按不同比例组成)。结果表明:2种复方对山羊瘤胃pH及氨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复方Ⅰ能极显著提高山羊瘤胃内丁酸浓度及丁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P<0.01),显著提高山羊瘤胃内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等浓度(P<0.05),而复方Ⅱ仅能显著提高山羊瘤胃内丁酸浓度(P<0.05)。结果提示,2种复方均能改善山羊瘤胃内环境状况,且复方Ⅰ作用效果优于复方Ⅱ。  相似文献   
997.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通过研究高温胁迫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气体交换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揭示高温对樟树的危害机制。结果表明:35和45℃高温胁迫后,樟树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到P点的荧光强度均随胁迫增强而明显降低,同时诱导动力学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内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光合性能指数和单位吸收面积上天线色素能量吸收的驱动力均明显降低,其中在45℃时降至最低,与对照(25℃)相比分别降低了21.7%(P < 0.01),17.6%(P < 0.01),38.8%(P < 0.01),60.2%(P < 0.01)和26.9%(P < 0.01)。35和45℃高温胁迫后,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5%(P < 0.05)和78.4%(P < 0.01);此外,樟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亦均明显降低,其中最大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16.0%(P < 0.05)和44.6%(P < 0.01)。由此可见,高温胁迫可通过降低樟树的光能吸收、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并促进吸收光能进行热耗散,降低光系统Ⅱ效率,进而减少同化力以降低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98.
自花授粉诱导的甘蓝功能基因BoSP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交不亲和性是甘蓝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止自交衰败、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遗传机制。克隆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挖掘0~60 min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甘蓝柱头转录组数据, 筛选到一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基因, 命名为BoSPIBoSPI开放阅读框534 bp, 编码177个氨基酸, 理论等电点为4.21, 不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 含有4个保守的EF-hand结构域。BoSPI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00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真菌诱导响应、代谢调节以及器官形成等应答元件。BoSP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为17 kD的蛋白。BoSPI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 在花瓣、萼片、叶片、雄蕊表达量较低。BoSPI蛋白被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自花授粉30 min后对BoSPI基因的诱导表达显著增强。表明BoSPI参与了柱头响应自花花粉刺激的分子过程, 可能是实现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某种新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999.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以穴发病率为表型值,对各株系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群体的穴发病率偏向于抗病亲本,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受数量性状基因控制。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对黑条矮缩病抗性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个QTL,其中第6、11染色体上各有2个,第7、9染色体各有1个。第6、7、9染色体上的4个QTL在两个地点都能检测到,是稳定表达的QTL,尤其是第6染色体上的2个QTL,LOD值分别为12.09和9.77,贡献率分别为20.20%和18.68%,是主效QTL,能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繁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毒马玲薯费乌瑞它微型原原种薯为试验材料,针对黔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态特点,通过不同播期、密度、施肥等试验研究,总结出脱毒马玲薯原种高产繁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