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林业   295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163篇
  305篇
综合类   1907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846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为了明确深松(深度30 cm)分层(0~15 cm为上层,15~30 cm为下层)施肥播种对小麦花后主要农艺性状、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2017~2018年小麦季以冀麦585为试验材料,在底肥N、P2O5、K2O施用量均为120 kg/hm2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以常规耕作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生长后期旗叶特征、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深松分层施肥处理虽然在中后期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不及CK,但对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多,明显提高产量。其中,上层施用磷(P2O5)钾(K2O)肥均45 kg/hm2+下层施用磷钾肥均75 kg/hm2的基础上,仅上层施氮(N)肥120 kg/hm2或者上层施氮45 kg/hm2+下层施氮75 kg/hm2效果均较好,二者产量可以达到8 777.8~8 808.6 kg/hm2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32.
刺绣工艺是传统的装饰工艺,介绍了中外刺绣艺术特色资源库建设的选题背景和定位,从内容结构、技术标准、资源建设及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外刺绣艺术特色资源库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3.
苹果赤霉素信号转导因子MdGAMYB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验材料,从其短枝顶芽中克隆得到1个赤霉素信号转导因子MdGAMYB,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dGAMYB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656bp,编码55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9.741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dGAMYB编码的蛋白存在多个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序列分析表明,Md GAYMB和其他物种的GAMYB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均含有保守的R2R3 DNA结合域和GAMYB家族所特有的Box1,Box2和Box3保守区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d GAYMB与梨、梅花、草莓、枣和葡萄等的GAMYB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d GAYMB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叶片、花和芽中的表达量较高。外源GA3处理抑制了花芽孕育和翌年成花,抑制MdGAMYB的表达。在易成花品种‘烟富6号’中的表达量高于难成花品种‘长富2号’。  相似文献   
34.
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罗曼褐壳蛋鸡67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5%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 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降低了料蛋比( 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增强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壳强度( 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白高度( P<0.05)。3)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的添加对试验第30和60天消化道pH没有显著影响( P>0.05),但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 P<0.05),并显著降低了消化道大肠杆菌的数量( 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钙与磷的表观代谢率( P<0.05)。饲粮添加酸化剂可改善产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鸡蛋品质;提高蛋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钙、磷表观代谢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C-带技术,对供试蓝粒小麦衍生后代11个株系共94个单株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4个单株中有25个单株检测到了长穗偃麦草的4 Ag染色体,导入率为26.60%.本研究结果可为蓝粒小麦育种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以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溶液处理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芽长、主胚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值(F值)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处理后的芽长、主胚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但不同品种的降幅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晋麦47、运旱618、长治6406、石4185和旱选10号抗旱性明显强于F值较低的京冬18、石家庄4号、石优20、郑麦366和郑麦9023。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F值较高的晋麦47、运旱618和长治6406的抗旱性要显著高于F值较低的京冬、石家庄4号和郑麦366。这说明基于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法可以有效地对小麦萌发期抗旱性进行鉴定,供试材料中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有:晋麦47、运旱618、长治6406、石4185和旱选10号,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有:京冬18、石家庄4号、石优20、郑麦9023和郑麦366。  相似文献   
37.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主茎叶片数不同的粳稻品种吉粳88 (14片)、沈农265 (15片)和沈农1401 (16片)为试材,采用大田筒栽方式,在总施氮量225kghm–2及轻简施肥(基肥、蘖肥、穗肥)模式基础上,设置基蘖肥∶穗肥6∶4和8∶2两种施肥比例,并分设不同源、库叶龄期施氮组合即不同叶龄蘖、穗肥精确施氮组合。分析了不同源库期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效穗数、分化颖花数、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方面,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不同氮肥运筹下最佳蘖、穗肥叶龄组合均为6∶4显著高于8∶2。(2)不同氮肥运筹下,吉粳88在8叶(叶龄指数57.1%)、沈农265在9叶(叶龄指数60.0%)、沈农1401在10叶(叶龄指数62.5%)时,即叶龄指数在60%左右时,施用蘖肥效果最佳,最终穗数最多,对保蘖起主要作用;吉粳88在11叶(叶龄指数78.6%)、沈农265在12叶(叶龄指数80.0%)、沈农1401在13叶(叶龄指数81.3%)时,即叶龄指数在80%左右时,施用穗肥效果最佳,最终穗粒数最多,对促花起主要作用。(3)吉粳88-6∶4 (8, 11),沈农265-6∶4 (9, 12),沈农1401-6∶4 (10, 13) 3组处理,在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等方面,显著高于同品种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中的其他处理。因此,适当延迟蘖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60%左右)、提前穗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80%左右)同时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既可以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又能显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和颖花数的分化,达到保蘖促花的双重作用,实现优源、扩库、充实的目标,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猪胆囊中沙门菌L型携带情况,在贵阳市屠宰场采集970例健康生猪的胆囊组织与胆汁标本,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和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分离沙门菌及其细菌L型,用PCR和核酸序列分析方法对稳定L型纯培养物进行沙门菌的inv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70例生猪胆囊标本未检出沙门菌细菌型,细菌L型检出率为8.25%;80例细菌L型分离物中有50例invA检测阳性,占5.15%;占细菌L型阳性分离物62.50%。研究结果为生猪胆囊沙门菌L型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检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 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 (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 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性别对查吾拉地区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随机选取8岁健康的查吾拉牦牛10头,公母各半,对不同组别间牦牛进行屠宰试验比较肉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牦牛屠宰率、净肉率、胴体率、骨肉比均高于公牦牛,但无统计学差异。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母牦牛肉中维生素A、E、B12、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钙、硒、脂肪酸含量高于公牦牛(P<0.05)。研究结果表明,查吾拉牦牛富含较高的营养成分,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动物蛋白,具备作为优质牦牛肉源生产的潜力。相比较,母牦牛肉优于公牦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