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4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1504篇
林业   1221篇
农学   1032篇
基础科学   940篇
  1781篇
综合类   6874篇
农作物   986篇
水产渔业   684篇
畜牧兽医   2224篇
园艺   1038篇
植物保护   78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057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3.
夏镇卿  路海东 《玉米科学》2020,28(3):99-104
土壤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根区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结合目前农业生产中土壤低温和高温对玉米造成危害的现状,从土壤温度对作物根区土壤环境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冠层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面,综述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介绍改变土壤温度的措施以及对玉米土壤温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LI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正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快速和自动化检测的方向发展,这为今后CLIA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乳酸作为瘤胃内的中间代谢产物,其合理的清除与有效的利用在由高精料诱导的瘤胃酸中毒的研究中十分重要。现有研究表明,瘤胃上皮在乳酸吸收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瘤胃上皮的乳酸吸收以及吸收过程中涉及的转运载体蛋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乳酸在瘤胃内的转运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 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108.
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XYS17菠萝蜜、XYS18菠萝蜜和榴莲蜜为材料,采用HS-SPEM-GC-MS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为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共鉴定出66种香气物质,异戊醇、月桂醛、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丙酯等9种共有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CA分析表明,马来西亚1号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丁酸戊酯、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丁酯和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XYS17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丁酯、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3-甲基丁酸戊酯、醋酸辛酯和癸醛,XYS18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乙酯、异戊酸丁酯、丁酸乙酯、异戊酸甲酯和正辛醛,而榴莲蜜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醇、2-甲基-1-丁醇、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异戊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不同基因型菠萝蜜香气成分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优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10.
从形态学、组织细胞学、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等多层面探究外源蔗糖浓度对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外源蔗糖缺失时,离体换锦花鳞茎无法产生小鳞茎,蔗糖浓度为30 或60 g ? L-1时小鳞茎正常发生,但对小鳞茎发生数量影响不大。鳞片内的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腋芽形成前不断积累,且鳞片基部淀粉粒的积累为此处小鳞茎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蔗糖促进了茉莉酸甲酯(MeJA)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抑制了LsWIP1、LsERS2和LsEIN2基因表达量的异常上升,表明蔗糖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启动了相关损伤保护机制,并促进了小鳞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