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8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林业   666篇
农学   398篇
基础科学   296篇
  667篇
综合类   3774篇
农作物   407篇
水产渔业   345篇
畜牧兽医   1379篇
园艺   512篇
植物保护   32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珠江三角洲基塘氮磷的含量分布及与水质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DO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与总氮呈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与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磷和水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DO与正磷酸盐呈正相关,BOD与正磷酸盐呈负相关;COD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草鱼幼鱼的饲料苏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35±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72%、1.02%、1.32%、1.62%、1.92%和2.22%(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经60 d生长实验确定草鱼幼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增加,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肌肉RNA/DNA比值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小值;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进一步提高,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增加,草鱼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1.32%、1.62%和1.92%3组显著高于0.72%和1.02% (P<0.05),2.22%组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在饲料苏氨酸水平为1.32%~2.22%的4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72%组和1.02%组(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为1.62%时,草鱼肌肉苏氨酸含量和肌肉氨基酸总量均为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苏氨酸适宜水平能使草鱼全鱼水分显著降低,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同时降低草鱼肌肉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对草鱼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向质沉积率、肌肉RNA/DNA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分别对饲料苏氨酸水平进行折线同归分析,并以这些指标达95%最佳值时为判断依据,得出草鱼幼鱼饲料中苏氨酸适宜需要量以占饲料的质量分数计为1.42%~1.61%(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或以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7%~4.60%.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急性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组织结构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该研究在离水操作胁迫后不同时间取样,观察肝脏显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离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损伤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第24小时肝脏基本结构与对照组相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胁迫后第2小时显著增加(P0.05)并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最后其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第2~第12小时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第12小时后又有所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胁迫2 h没有显著变化(P0.05),之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其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胁迫第2小时显著上升(P0.05),之后下降,实验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肝脏组织结构以及抗氧化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组织结构以及抗氧化能力都有一定的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994.
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诱导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份球茎甘蓝品种(系)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胚状体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初花期为最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激素能够提高胚诱导率,6-BA的适宜浓度为0.2mg·L-1,NAA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4℃低温预处理24h可以明显提高胚诱导率;添加0.25mg·mL-1活性炭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胚诱导率,而且能够改善胚状体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研制出一种保氮复合碳铵 ,它与碳铵相比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5 2 %~ 1 5 % ;减少氨挥发损失 5 %~ 1 2 % ,使水稻增产 5 %~ 1 0 % ,棉花增产 6%~ 2 0 %。而且具有不结块、氨臭味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施用方便、实用性广等特点。经 1 3.3hm2 大田示范 ,均获良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分析了全日制放牧条件下不同补饲水平和育肥时间对BMY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料饲喂总量相同的条件下,12、18、24月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分别为:376.3±21.84kg、479.0±31.43kg和604.0±30.53kg及901.09±149.02g、732.88±68.00g和753.92±35.18g,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0.7%、39.8%和50%及191.6%、102.3%和105%;冬春季日饲喂量1.0kg、2.0kg、3.0kg和4.0kg精料补充料及0.5kg浓缩料,ADG分别为:644g、765g、901g和1154g及591g。BMY牛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为59.56%和49.62%,牛肉质量评定均达优质牛肉标准,具有生产高档牛肉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制粉系统各粉路面粉的糊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研究小麦制粉系统各粉路面粉的糊化特性变化状况,以磨粉系统各粉路抽取的60个面粉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品的糊化参数。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粉路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面粉样品的糊化特性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心磨系统、渣磨系统和重筛系统小麦粉糊化温度相对较低,起始糊化时间短,峰值粘度高,蛋白质含量适中;不同粉路中小麦粉的水分、蛋白质、起始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变化不大。而峰值粘度、回生值和热糊稳定性无论在系统之间或者系统内变化均十分明显;破损值相对变化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998.
乳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除牛乳外,水牛乳、马乳、骆驼乳、山羊乳、驴乳、牦牛乳等特色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人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是婴儿早期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了更好的比较7种常见动物乳及人乳的差异性和优势性,本文总结了其在乳糖、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成分方面的差异,发现牦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种类丰富;马乳的乳糖含量最高;而骆驼乳的乳脂肪含量则较高,水溶性维生素含量也最高;驴乳相比于其他几种常见乳,则具有低脂高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哑铃湾网箱养殖对底层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于2002年4月—2003年1月对哑铃湾2个不同养殖年限的网箱养殖区、对照海区和网箱周围海区底层水化学进行了四季采样和结果分析。哑铃湾网箱养殖使底层海水中TO C、SS、有机污染物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春、夏、秋3季D O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S、C O D M n、N H4 、D IN、D IP的增加相对更显著,而对pH值、盐度、水温和冬季D O的影响较小;在水质状况上,D O、B O D5受影响最大,其次是D IP;养殖期较长的网箱区底层海水在春、秋2季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短期网箱养殖对底层海水的水质影响较小,长期养殖影响较明显。A N O V A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较短的网箱邻近海区底层海水营养盐含量与对照点无明显的差异,网箱养殖对底层海水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网箱下。养殖过程中应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采取轮养或休养等措施,以利于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低剂量模拟叠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剂量外源混合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外源低剂量稀土的持续积累会对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产生刺激、抑制、再刺激的交替作用。4种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对混合稀土抑制敏感性依大小排序为: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对田间小区低浓度稀土积累下土壤微生物学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稀土积累对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E 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7.7~10.9、42.3~74.3、12.1~78.4和30.4~91.2m g·kg-1。稀土积累对参与有机碳转化的细菌类群比对参与氮素转化的细菌类群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纤维素分解菌可作为稀土积累生态效应的指示菌。由于土壤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贡献,外源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细菌的安全临界值可以初步确定为10~30m 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