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8篇
  96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抗性验证试验表明籼稻大白谷抗水稻干尖线虫侵染。为进一步探究此抗性与病程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的相关性,基于水稻基因组数据克隆籼稻大白谷Cystatin家族的OC-XII基因,分别进行OC-XII、Japonica-OC-XII和Indica-OC-XII蛋白质三维结构构建,并与水稻干尖线虫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OC-XII基因编码蛋白对Cathepsin B的抑制功能。通过荧光定量qPCR验证OC-XII基因在线虫侵染前后的表达特性,OC-XII蛋白可以与水稻干尖线虫Cathepsin B蛋白质特异结合,线虫侵染后OC-XII基因在浸染12h~2d期间表达量持续上调,侵染3d后下调。表明OC-XII基因在大白谷抗水稻干尖线虫侵染过程中发挥功能,具有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2.
根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利用生态能学方法,评估了2000—2010年虫害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结果表明:11年期间全国由于虫害造成草地生物量损失约为年均230.9万t,损失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年份间危害差异变化很大,最高年份(2008年),损失328.5万t,占我国牧草需求量的32.8%。区域草地虫害强度排序为:中部西部东部,西部和中部共占比例高达96%;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其中内蒙古省年均损失量占全国总量的53.47%。这种特征与中国草被覆盖分布及防治科技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虫害分布范围广,危害损失巨大,危害动态波动变化,应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草原虫害监测和预报,制定应对草原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土壤硝酸盐既是果树的氮素营养来源,也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素;炭化秸秆是作物秸秆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施入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本研究主要探讨苹果根系和根区土壤一氧化氮(NO)及土壤硝酸盐代谢相关酶在土壤施用炭化玉米秸秆后的变化,旨在揭示炭化秸秆对苹果根系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而为控制土壤硝酸盐转化及改善果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季,将炭化玉米秸秆与土壤按照0.5%-8.0%(w/w)的比例混匀后装入陶盆,然后将生长势相近的3年生‘富士’苹果幼树(砧木为平邑甜茶)移栽到陶盆中,于移栽120-190 d后定期检测苹果根系和根区土壤NO生成速率以及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别测定根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根区土壤亚硝酸还原酶(NiR)与羟胺还原酶(HyR)活性以及土壤硝化强度的变化等。【结果】苹果根系及其根区土壤NO生成和硝酸盐代谢对炭化秸秆施用量的反应明显不同,根系NO生成速率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1.0%-2.0%(w/w)时明显升高,在8.0%时显著下降;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0.5%-2.0%(w/w)时明显升高,在4.0%-8.0%时显著下降;在处理后第120-170天,炭化秸秆对根系NO生成和硝酸还原的作用效果更突出。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0.5%时,根区土壤NO生成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在炭化秸秆施用量超过1%后,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在炭化秸秆施用量超过2%时,土壤NO生成速率则明显降低;在处理后第120-155天,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NO生成和硝酸还原的作用最明显。施用炭化秸秆还明显促进苹果根区土壤的硝化作用,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2.0%-4.0%时,土壤硝化强度提高最明显;随着炭化秸秆用量由0.5%增加到8.0%,根区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逐渐升高;在施用后140-170 d,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硝化作用的效果最显著。【结论】土壤施用炭化秸秆明显干扰苹果根系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较低施用量(0.5%-1.0%)的炭化秸秆促进根系和土壤硝酸盐还原形成NO,较高施用量(2.0%-4.0%)的炭化秸秆增强根区土壤的硝化作用,其中,0.5%的炭化秸秆对根区土壤硝酸盐还原的促进作用最突出,1.0%的炭化秸秆对根系NO的生成作用最显著,根区土壤硝化强度在炭化秸秆施用量为2%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究多胺对铁皮石斛瓶内开花的影响,以铁皮石斛无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下的外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对铁皮石斛瓶内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精胺、腐胺处理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始花期提前、开花率提高,其中腐胺促进铁皮石斛开花的效果最好,而亚精胺不能促进开花.各自理组培苗的开花率...  相似文献   
115.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6.
以国营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为例,分析了其发展“替代产业”的优势,论证了其组建农业科技综合大市场、畜牧业饲料加工厂及建设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粮食产量的无偏灰色GM(1,1)模型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门可佩  陈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41-484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等最新统计数据,建立改进的无偏灰色GM(1,1)模型,并对2009~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简化了建模步骤,提高了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符合中国粮食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18.
高产简化抗虫棉新品种沧198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抗虫棉常规株型精细整枝、早衰严重,且整枝繁、工序多、劳动效率低的问题,依据叶枝的生育特点,创新了扩行缩株、非化控、叶枝早摘心、1株多茎育种新技术;采用多亲本杂交、病圃连续选择、株型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简化高产抗虫棉新品种沧198。该品种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采用常规株型种植,籽棉增产10.8%~15,8%;采用多茎栽培,节省整枝用工70%,籽棉产量达3871.7~4900.5kg/hm^2,增产12.4%~22.3%,且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增强。确定的配套栽培技术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平均为14.4%;根系互作相对于无根系互作处理蚕豆结瘤平均增加10.2%。【结论】蚕豆/玉米种间根系相互作用促进了蚕豆结瘤,减缓了”氮阻遏”效应,显著提高了蚕豆产量性状而实现了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 acidophilus,简称L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简称L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简称Lc)进行生化试验,并对其耐食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生长曲线、抑菌能力及拮抗性能进行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宜于发酵羊肉的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Lp,La对食盐、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能在6;的NaCl溶液和80~150 mg/kg NaNO2溶液中较好的生长;Lp,La,Lc对蛋白质、脂肪无分解作用,均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相似,生长2 h可接入羊肉中进行发酵,生长10 h可进入后熟阶段;三株乳酸菌的产酸特性相同,pH值都能在24 h内下降到5.0以下.由于Lp,La拮抗作用弱,所以Lp,La既可单独作为肉制品发酵剂,又可作为混合发酵剂.由于Lc耐盐性和耐亚硝酸盐性差,所以不适于作为发酵肉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