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2.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辽蚕582、9906、抗大三个品种的不同产卵时段的柞蚕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第一昼夜卵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更有利于柞蚕良种繁育。秋季卵期调查中,三个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不受精卵数和平均卵重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秋季放养调查中,三个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发病率和产茧重量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结果显示第一昼夜卵其主要性状均好于第二昼夜卵,因此选留第一昼夜卵放养,在柞蚕繁育过程中可达到抗病、抗逆及高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戚俐  焦阳  宿桂梅  钟亮 《蚕业科学》2018,44(2):336-341
揭示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蚕茧产量的相关程度,可为制定高产柞蚕品种选育的技术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10个秋柞蚕品种(纯种)和21个杂交组合(杂交种)的产量及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杂交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800~1 200 g之间,纯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600~1 000 g之间。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收蚁结茧率幼虫生命率千粒茧质量收蚁率单蛾产卵数量。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产茧量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秋柞蚕单蛾产茧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收蚁结茧率单蛾产卵数量千粒茧质量幼虫生命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初步认为,秋柞蚕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以收蚁结茧率和幼虫生命率为主要目标性状,再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戚俐  徐亮 《北方蚕业》2018,(1):12-16
栗蚕蛹发育缓慢,栗蚕蛾羽化分散,不利于栗蚕种生产。本文采用黑暗处理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促进栗蚕蛹发育、缩短栗蚕蛾羽化期的方法。结果表明,黑暗和适温处理栗蚕蛹可缩短栗蚕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羽化期,黑暗处理15d,能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25d,缩短成虫羽化期38d;18~26℃处理,能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10d以上,缩短成虫羽化期20d以上;26℃最适合栗蚕蛹发育,30℃抑制栗蚕蛾羽化,低温冷藏处理达不到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栗蚕交配时间长短与不受精率孵化率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俐  刘凤云 《北方蚕业》2006,27(4):21-24
在栗蚕驯养技术研究过程中,采用人工助交方法,设置交配2h、4h、6h、8h、10h、12h六个处理,以室外发蛾棚自然交为对照,对栗蚕交配时间长短与不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为交配4h孵化率可达94%,交配6~8h孵化率达95%,交配10h孵化率达到97%,交配12h孵化率高达98%。而交配2h的,不受精率达19.82%,孵化率仅为77.87%。  相似文献   
8.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9.
柞蚕育种是柞蚕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家蚕等其他物种来说,柞蚕育种技术相对落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完善,并应用到多个物种的育种工作中。简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种类,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并比较几种常用标记方法,尝试从中找出更适合柞蚕的分子标记。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概况,对柞蚕分子标记技术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栗蚕,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茧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完全变态的野生吐丝经济昆虫。本文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详细介绍了栗蚕的卵、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对栗蚕的进一步驯化、选择和提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